Cock
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據澳門圖書館網頁介紹,各主要圖書館增設可以將字體放大一百倍的設備,供需要清楚閱讀的人士使用。「字體放大機操作簡便,能提供彩色、黑白、加強黑白與白黑的反差畫面,屏幕可隨意調校至舒適的閱讀位置,並設有活動檯面,便於閱讀與書寫。」
科技的長處與限制(下)——視障人士接觸文化的障礙 2023年9月9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104516

根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締約國確認殘疾人有權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參與文化生活,並應當採取一切適當措施,確保殘疾人「獲得以無障礙模式提供的文化材料」。然而,雖然現時的科技進步令一些困難得以⋯

128 舊區如夢即時報道紙本月刊
身份證明局呼籲市民使用電子方式辦證。圖片來源:新聞局
科技的長處與限制(上)——視障人士接觸資訊的障礙 2023年9月7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104529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接收和發放資訊似乎變得越來越容易,一些公共行政手續也因電子系統而變得便利。然而,為視障人士來說,這些技術仍有一定限制,加上一些人為設計因素,令他們在接收資訊和日常生活方面仍存在⋯

128 舊區如夢即時報道紙本月刊
性別研究學者呂家玟指出,亞洲教育從小要求壓抑對自己身體的感覺,若遇性侵感到混亂則難以表達及求助。資料相片
#MeToo運動:性別平權 澳門未竟之業 2023年8月31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104227

今年六月初起,台灣公共輿論空間燃起#MeToo運動。持續的運動讓台灣社會有機會向性別平權之路邁開一大步,同時亦為周邊地區帶來一次省思的機會。反觀小城,似乎對該場運動仍處於「無關痛癢」的階段。 有⋯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呂家玟指出,從小對兒童施行正確的身體教育與性議題是基本條件。圖片來源:unsplash
他日在澳說出「MeToo」 呂家玟:個人勇氣之外 更需健全法制 2023年8月3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4225

始於今年六月,台灣的公共輿論空間再次掀起一場#MeToo運動,然而,這場運動於本澳如同「平行時空」,這個「沉默」的現象代表在澳就沒有人被性騷擾或性侵犯?或關鍵是她╱他們有沒有空間、能力和勇氣去公⋯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MeToo 你我Ta都是 不應沉默的受害者 2023年8月31日|文:實習記者沃青|https://aamacau.com/?p=104221

#MeToo運動現時在不少國家及地區持續發酵及活躍,旨在對那些濫用職權和地位的性騷擾╱性侵犯抗議,讓受害人不再礙於對方的地位和壓迫而啞忍。該場運動旨在通過共情及團結,賦予受害人力量,給他╱她們發⋯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於台灣中山大學社會學系任教的陳美華教授指出,當年台灣性侵受害者面對的壓力不只來自媒體,而是整個文化、法律、體制都站在受害者的對立面。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台灣#MeToo運動 性侵受害者的三十年拔河──由暗處走到光明的控訴 2023年8月31日|文:娉婷|https://aamacau.com/?p=104223

自今年六月初起,台灣爆出一連串#MeToo控訴風潮,從民進黨前成員揭露職場性侵開始,擴散至演藝、教育、媒體、藝文界,不少公眾人物被指利用權勢、利益、曖昧關係,對受害者進行不同程度的性侵犯。 更令⋯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荷光成人性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郝柏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MeToo運動的盲點地帶:「性平三法」漏接的男同志性侵受害人 2023年8月31日|文:娉婷|https://aamacau.com/?p=104224

台灣在六月初掀起#MeToo風暴,在社會強大輿論壓力下,立法院七月中旬提出修訂「性平三法」,再於月底(31日)起迅速通過法案,加重職場「權勢性侵」的懲罰,同時明文規定禁止任何人與未成年學生發生⋯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問及如何向小孩展開性教育,曾為興趣班導師的April認為,教育不只是教導小朋友而已,親子教育對小朋友來說是最好的。
沉默或發聲 一位母親的抉擇 2023年8月31日|文:實習記者離地青|https://aamacau.com/?p=104222

正在攻讀心理學的April是一位媽媽,孩子正讀初小。最近台灣如火如荼的#MeToo運動讓她想起埋藏心底多年、發生於自己年幼時不舒服的遭遇。 「我都只不過被人用下體、隔著衣服觸碰到,都由六、七歲記⋯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莊子慧形容,香港的性別與性暴力意識尚有極大進步空間,同時存在不少迷思。
香港被忽視的3.8%:社會性別意識薄弱 缺乏支援 性暴力男性受害者難發聲 2023年8月3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4220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這句對白出自於今年五月Neflix串流台劇《人選之人 》,並成為台灣新一波#MeToo運動的苗頭。其實,早在今年三月,#MeToo浪潮已在日本悄悄燃起。 英國廣播⋯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澳門彩虹參加2018台灣同志遊行。圖片來源:澳門彩虹
同志與 MeToo 2023年8月31日|文:澳門彩虹|https://aamacau.com/?p=104219

早前台灣及香港曝光一單又一單 MeToo 事件,在台灣更成為一場持續的社會運動。一時間,好多人心目中形象很好、或一直陪著自己長大的知名人物,要麼成為指控者,要麼深陷被指控涉嫌性侵的泥沼中,讓人如⋯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直選議員高天賜表示,現時本澳沒有專責部門及制度處理職場性騷擾,自己亦只能先教受害者自保,再叫「睇開啲」。
本地處理性騷擾工具少 高天賜倡引入公約 建立完整制度 2023年8月31日|文:實習記者沃青|https://aamacau.com/?p=104218

目前本澳《刑法典》涉及性騷擾內容不多,而且只涉及身體接觸(即鹹豬手),直選議員高天賜亦認為,本澳的確缺乏法律工具處理性騷擾,尤其涉及權力不對等、發生在職場的性騷擾事件。 高天賜又指出,國際勞工組⋯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筷子基北灣數十棵砍除後,斬剩的樹頭以膠紙蓋上。資料圖片
護樹成功了嗎?來自越南案例的城市治理啟示 2023年8月31日|文:遠東釣魚郎|https://aamacau.com/?p=104216

澳門在剛過去的七月可謂相當「多事」,先有筷子基砍樹事件及移除石排灣聖母像引起社會關注後,政府「再」宣佈在黑沙水庫建造青少年體驗營及觀音像。而觀音像方案隨即引起反彈,甚至促成近年罕見的集體聯署,要⋯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由於銀行戶口暫時停用,收款現僅接受現金或 Patreon 訂閱支持,感謝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