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澳門的松山燈塔是世遺景點之一。燈塔於1865建成啟用一直至今仍為遠方船隻引領方向。
傷城記 2021年03月11日|文:論盡媒體

 究竟怎樣的城市才能令年輕人安身立命?曾在港澳讀書、生活及工作的Bella (化名)分享其對兩地的觀察及思考,或可讓生活在澳門的人再思我城。 Bella今年在本地一大學的新聞系畢業,因之前有過⋯

Julie表示,她和老公在澳門過十個年頭,澳門早已是他/她們的家。
美好十年 澳門已是我家 2021年03月11日|文:論盡媒體

澳門有過十萬來自各地的外僱,其中從事家傭助理的多來自菲律賓、印尼及越南。在這些外僱眼中澳門是讓他們脫離困境的地方,亦有不少僱主及僱員在長年互動下,產生家人般的情感;不少外僱將這小城視為第二個家⋯

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 《American Photographs》。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淺談 Walker Evans 與 《American Photographs》中的影像敘事 2021年03月11日|文:方言社

今次我們介紹的攝影書《American Photographs》是美國著名紀實攝影大師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 的攝影作品。在那個攝影不被主流完全承認為藝術的時代中,埃文斯這部作⋯

香港記者林茵所著的《教育不止一條路》。網上圖片
教育不止一條路 2021年03月11日|文:初雁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這是小時候學校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隨年歲漸長,發現這句話不是錯,但雖然成年人皆將之掛在嘴邊,他們卻同時有一套與之理念相反的衡量標準——如果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為何每個學生都要⋯

最後使者引魂至天界,父母與女兒告別的畫面。身邊的小觀眾們紛紛反應:「我不喜歡佛祖,神明面無表情,就帶走她。」唉,如果父母沒見到佛祖和仙女,就更難告別、更不放心公主的「離世」了。《輝耀姬物語》(高畑勳導演。 2014年,吉卜力公司)
故事與救贖:「我在半路丟失了自己的孩子。」 2021年03月11日|文:川井深一(井井三一繪本書屋)

今天我想要分享兩個古老的故事,但故事被講述的時間太久遠,人們幾乎忘記該怎麼心碎。 《漢賽爾與葛麗特》 (文:尼爾蓋曼,繪:羅倫佐.馬托蒂) 《糖果屋》是為大家所知悉的故事,去年大塊出的中文版,是⋯

該書以第一身經驗敘述工地勞動者的故事,長期不為人所知的生存狀況,工地惡劣的勞動環境以及種種體制的漏洞與黑暗。
勞動者的悲歌──《做工的人》 2021年03月11日|文:黑黑

《做工的人》是2017年出版的書了,但到今天仍在一些臺北的書店中佔據當眼位置。近幾年此書一版再版,去年更改編成電視劇,播出後引起很大反響,甚至被譽為最佳台劇。為何一本寫實反映臺灣工地工人的書,竟⋯

【來論】新中圖設計方案的九點疑問 2021年03月10日|文:EFL

本人是建築範疇且關心社會的熱心市民。對於日前政府公佈新中央圖書館的獲選方案,有以下意見和質詢,希望透過議員和媒體為市民敦請政府慎重考量,合理回應。 一、政府背棄承諾? 2018年政府計劃在該處興⋯

本澳中學生。
批判及公平於教育不可或缺 2021年02月18日|文:論盡者言

在這小城裡,筆者相信家長、學生對學習壓力都有不少怨言。學生對學習興致缺缺,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小朋友似「買少見少」。當學習的手段無論因科技或教學方式的進步變得越來越方便,學生對學習卻欲振乏力。 究⋯

本澳門小學生。
非高教中長期規劃 無數據、無指標 蔡梓瑜:具體前路看不見 2021年02月18日|文:論盡媒體

澳門早前接連有中學生輕生。網上的家長群組也常有網民慨嘆:現時還未進幼稚園就要學A for Alligator,早已非A for Apple;才幼稚園就要背一百多個生字;初小學生抄寫生詞筆劃不過超⋯

澳門大學課室。
「小班制」失蹤 高校與學校合作少 黃素君:關乎推進課程改革 2021年02月18日|文:論盡媒體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教青局上一個十年的《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橫跨2011至2020年。隨着2020年結束,當局也於2020年底開始《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下稱:規劃)的⋯

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
中史教材新編 教育基地開放  「愛國愛澳」成教育重中之重 2021年02月18日|文:論盡媒體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中,首個重要方向即是「培養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愛國愛澳」已成為近年教育的重中之重。2021年伊始,教育界的盛事之一自是「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

陳同學在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最後一場公眾諮詢發表意見。資料相片
如何讓本地學生多講粵語?局長無直接回應 2021年02月18日|文:論盡媒體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最後一場公眾諮詢上,有發言的中學生直言,本澳愛國教育足夠,但認為涉及本土文化及家庭的教育不足,很多中學生對澳門身份認同、本土文化,歷史文化保育未足夠;而⋯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資料相片
當「審辨思維」取代「批判思維」 2021年02月18日|文:論盡媒體

2020年11月,政府就《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進行公開諮詢。教育常強調的critical thinking,當時文本以「審辨思維」取代過往一直使用的「批判思維」,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本地高校畢業禮。
人人考大學,人人都想考大學? 2021年02月18日|文:論盡媒體

根據教青局的數字,澳門的升大率逾9成。而就在《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開始諮詢不久,高等教育局也提出了《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當中提到,本地高等教育面對的挑戰之一,是⋯

「井井兒童繪本學——夢想中最好的學校」 ,主持:Summer楊冠瑩。
「如果一所學校,只有一個學生?」——記錄一本繪本的三場讀書會 2021年02月18日|文:川井深一(井井三一繪本書屋)

「易子而教」何以變相成剝削? 至今,我依然認為「學校」是人類社會中,最奇異的產物。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是會有交換小孩養育行為的靈長類。 有的是出自政治統治的需要:例如羅馬帝國統治時期,會帶走⋯

Wendy老師在帶孩子們認識澳門的山林。
教育規劃裡,怎可讓環境教育缺席?——和綠野之友紀藶蓓的訪談 2021年02月18日|文:大蔥

紀藶蓓(Wendy)老師畢業於台師大環教所。在台灣的時候,她曾是一名環境教育導師。她來到澳門多年,在小城持續關注環境教育,近年又加入關心野地生態、親子戶外共學的社團「綠野之友」,繼續她深耕多年的⋯

《A Shadow Falls》。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A Shadow Falls》 by Nick Brandt 2021年02月18日|文:方言社

Nick Brandt 是一位現居美國英國生態攝影師。他最著名的作品為在非洲拍攝的三部曲作品,分別是 《On This Earth》(2001—2004)、《A Shadow Falls》(⋯

不是自殺而是「他」殺 2021年01月31日|文:聞祥

近日台灣、澳門出現不少學生輕生的案件,最叫我唏噓是前日(29日)墮樓的十四歲女學生,以我所知,她所就讀的學校正是我的母校,正是大多數澳門家長眼中的名校,在我就學時已有不少同學說「讀死人」,令人錯⋯

船藝文化在澳門 故事如何說下去? 談駿業:很多事沒法等 2021年01月23日|文:論盡採訪組

2019年5月,一直關注造船文化傳承的談駿業,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造船工藝文化協會」。同年10月,協會舉辦了「修船技藝工作坊」,2020年1月,其「舟舢手作——匠人育成計劃」一出,半小時⋯

我們與海的距離 — —「一人一故事劇場」望重塑人與海洋關係 2021年01月23日|文:論盡採訪組

你上一次到海邊是甚麼時候?對大海又有甚麼回憶?第二十屆藝穗節的《「我們與海的距離」海廢偶X一人一故事劇場》正正希望與參加者一起重新審視人與大海之間的關係。「除了喜歡海鮮,大家又有否想過大海和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