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婆仔屋葡語國家市集,有不少葡國手工產品出售。
用葡語交流 以文化創商機 2023年0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12

葡語雖為澳門的官方語言之一,而葡語於本澳絕大多數居民如同「外星語」。近年特區政府一直亦積極將葡語帶到校園,但現在的課程似乎只讓學生忙於學習語言,卻忽視了學習語言雖用於交流,惟交流只是其中一部分⋯

無論事件牽涉多少政治角力,大部份因此離開的人,都是尋求穩定的平民,「走」成為他們唯一選項。
「一二 . 三事件」五十六週年:被埋藏的政治難民史 2023年01月1日|文:程偉恆|https://aamacau.com/?p=97308

轉眼間,「一二.三事件」(下稱事件)已來到56週年。每年十二月份,澳門民間都會有大量關於此事的討論,無疑為澳門最熱門的歷史事件。以筆者觀察,最多人關心的重點便是此事為何發生。這個問題筆者無法回答⋯

太陽城集團印製的用品仍隨處可見。
夕陽西下——一則庭審札記 2023年01月1日|文:華生|https://aamacau.com/?p=97310

太陽城集團創辦人及前主席周焯華涉不法賭博案,今年九月在澳門初級法院審理,至結案陳詞完成,歷時三個月,案件將在明年一月十八日宣判。周焯華在最後陳述中對太陽城集團的員工表達「萬分抱歉」,並特別點名提⋯

自然觀察活動。
觀察自然因為愛——訪「澳野生態」負責人Aegon 2023年01月1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97309

二〇二二年的「澳門影像新勢力」有一部生態紀錄片,名為《眷鳥不知返》。這部短片記錄了澳門觀鳥愛好者、生態導師曾文諾的野外探索日常,帶出澳門近年來的變化和危機。紀錄片的結尾是曾文諾、施育助和發起「關⋯

Bookery邊度有展覽攝影樣本書回顧 2023年01月1日|文:方言社|https://aamacau.com/?p=97307

在本文刊登之時,本年度「Bookery 開爐!」的活動已進入尾聲。當中於邊度有書一樓展覽廳,關於攝影樣書的展覽亦將於這幾天內完結。本文亦趁着這個機會,嘗試總結回顧本屆攝影書展的部份,以及筆者一些⋯

葡國大航海時代的商船。
炮台故事多——專訪「護國庇民——澳門海上防禦四百周年專題展」 2023年0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06

說起東望洋燈塔,常會提起的是「中國沿海第一個西式燈塔」:大三巴是「中國境內第一所西式大學」,較少提起的,或許是澳門的炮台或是中國最完整的西式炮台建築群之一。澳門的炮台見證着歐洲十五世紀軍事要塞設⋯

雕堡多處於樹叢中較隱閉的位置,以避免成為襲擊目標。
炮台背後——二十世紀的軍事防禦二三事 2023年0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05

澳門的炮台建築自四百年前開始,但並沒有止於十七世紀。及至二十世紀,澳葡政府仍有在澳門增設軍事防禦設施,以為應對國際間的動盪作準備。但現時關於這部份的歷史的研究仍然較少,而Ricardo Bo⋯

疫下遊客銳減的大三巴牌坊。
消失的文遺 漸淡忘的身份認同 2022年11月29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96002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文化遺產是指過去人類所創造,由現代人類繼承並傳之後世,具有獨特和普世價值的物質或非物質遺產。文化遺產大致分為「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本⋯

「爛尾樓」若維持現高將大大破壞東望洋燈塔的景觀。
被消失的文化遺產 2022年11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6000

本澳開埠至今數百年,文化與歷史日積月累,文化遺產更是在小城中隨處可見。而在二〇〇五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核、批准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更是中國境內現存規模最大⋯

部份古城牆今年年中被拆。(資料圖片)
文物保護非選擇題 呂澤強:應同時兼顧公眾及文物安全 2022年11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5999

二〇二二年可謂澳門文物遭到破壞之年,今年六月,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警告、停工逾十四年、被指影響松山燈塔景觀的東望洋超高欄尾樓成功避過削高;具有約超過三世紀歷史的被評定不動產項加思欄古城牆一段因山⋯

林翊捷︰保育文物更有利城市發展 2022年11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5996

澳門自二〇〇五年申遺成功後,部分公眾對於文物保育的意識已顯著提高,然而,澳門土地資源有限,文物保育時常與城市發展產生矛盾,社會上仍有部分人對於為何而保育感到不解,覺得文物保育就是浪費經濟發展,大⋯

二〇一五年,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中聯辦大樓雖已落成,燈塔景觀仍可望到。
燈塔關注組陳德勝:依法保育文遺 文化官員怕甚麼? 2022年11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5994

近年部分澳門人保育文化遺產的意識有所提升,惟獨特區政府作為保護者的角色屢屢捱批、進退失據。東望洋燈塔關注組發言人、城市規劃會前委員陳德勝亦批評文化官員在多個涉及世遺保護爭議上未把好關,未能依法處⋯

六一八爆疫期間,學校被用作輪候核酸檢測。
「做什麼才能無本生利?」:澳門人與資源詛咒 2022年11月29日|文:廖志輝(「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95995

文章靈感來自最近親身經歷。 某天在麥當勞,旁邊兩位年青人在討論如何申請失業救濟,並談到想要報讀的官方補助課程(如化妝班、歌唱班),但其中一位竟說課程時間會阻礙其每天「走水」(按:即非法攜帶商品由⋯

鏡湖馬路「1D-1E號」綠色別墅轉眼間移為平地。
衰老與修復——專訪呂澤強 2022年11月29日|文:亦覴|https://aamacau.com/?p=95998

「六一八」相對靜止期,留在家中能夠做甚麼?正當社會熱話聚焦於澳門政府的防疫政策之際,一本姍姍來遲、談論澳門建築修復的著作悄悄成稿。今期人間話專訪《歷史建築的衰老與修復》作者、澳門文化遺產建築師呂⋯

書中插圖:洪堡德在在他的圖書室。
兩百年前的智者告訴我的事 ——讀《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亞歷山大.馮.洪堡德織起生命之網》 2022年11月29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95997

曾經,夏天是旅行的季節,我偏愛去涼快的地方避暑,例如雲南四川的高原藏區,是我一感覺到夏天的熱浪時就蠢蠢欲動想要移動到的地方。 高的海拔帶來了涼快的空氣,這在兩百年前並非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而是像亞⋯

成果展呈現了各參加者對於劇場與城市的關係的思考。
Zine,用個性尋找個性——專訪澳門劇場文件展2022 2022年11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5993

有別於以往劇場文件展,今年主辦單位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決定要搞搞新意思,辦工作坊,做小誌(Zine),讓參加者自由地透過作品,訴說自己的「劇場@城市」體驗。 「文件是甚麼?可能是手機內的照片,像路過⋯

繼《在街上》後,《在家中》於今年10月剛出版。
童書看世界——專訪Mandarina Books負責人Catarina Mesquita 2022年11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5992

「一本好的童書呀……我覺得故事固然是給小孩的,但不幼稚,不是把小孩當成甚麼都不懂的小人兒。要有些有趣、令人意外的點子。」本地童書出版社Mandarina Books負責人Catarina M⋯

齊集書展、表演、講座加展覽 —專訪藝術書展Bookery 2022年11月9日|文:藝文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95162

集藝術實驗書、音樂表演、展覽、講座於一身的「Bookery藝術書展」經已開幕。繼「頭炮」講座於上週六舉行後,重頭戲如書市、表演等活動將於這週(11至13日)展開。策展人Sara和Alan介紹,今⋯

特區政府及社會需理性考量澳門街的出路——走向「一國兩制」下的「後疫情」時期復常之路。
奮力走向復常 才不是躺平 2022年10月26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94485

在已進入「後疫情」時期,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早就積極地走向復常之路,這當中之利概括起碼有四:有助人民的心理健康(不再活在恐懼與憂煩)、恢復正常民生、復甦經濟、民眾自由往來與活動。然而,澳門卻捨⋯

珠澳兩地若疫情平緩時,拱北口岸就會排長龍等過關。
澳門何時才可真的走向復常? 2022年10月26日|文:九旦(澳門街的讀者)|https://aamacau.com/?p=94482

9月25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暫停疫情記招,澳門特區政府幾近同步作出同類宣佈。新型冠狀病毒應變協調中心公佈暫停記招的前提是澳門新冠疫情穩定,已進入防疫常態化階段。澳門的抗疫常態化比較出人意表,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