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十年規劃口號多、無亮點 林宇滔︰政府需創新思維才能破局

110 未來交通,十年絞痛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89733

時間:2022年07月2日 17:17

正在公開諮詢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下稱交通規劃)提到的總體策略就是︰「在堅持貫徹『公交優先』的核心原則下,結合總體資源約束條件,推動陸路交通運輸系統的再提升、再優化和再平衡。」

長期研究澳門交通問題的立法議員林宇滔認為,今次這份交通規劃除了一個「跨海䌫車」轉移焦點之外,「成份諮詢文本真係無乜亮點」。對於澳門未來的交通發展亦沒有前瞻性的系統化處理,現時到了差不多是二〇二二年的六月才來公開諮詢,可見政府從來都沒有重視規劃,也就更加談不上前瞻。他說,要解決澳門的交通問題,政府必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創新思維才能破局。

不少家長選擇使用私家車接送子女跨區上下學,這對繁忙時段的交通造成很大壓力。

不少家長選擇使用私家車接送子女跨區上下學,這對繁忙時段的交通造成很大壓力。

輕軌需全面改革

交通規劃諮詢文本提到澳門要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根本性緩解地面道路交通壓力。林宇滔表示,輕軌本來可以成為澳門公交系統的組成部門,但長久以來因為超支、超時、營運等問題,輕軌已成為澳門的「負資產」,只要一提到輕軌,澳門市民便罵聲四起,除非政府認真對輕軌運作進行全面改革,否則難以扭轉輕軌在澳門人心中的負面印象,而且任何輕軌計劃都只會事倍功半。他認為,政府必須交代輕軌建設、營運成本及運作成效的財務分析,以便社會客觀討論輕軌的去留及未來方向,否則情況只會越來越差,輕軌亦不可能成為解決澳門交通問題的主軸。

林宇滔表示,現時政府似乎亦無意改變輕軌的形象,較早前輕軌因為要換電䌫而停運一百八十日,但政府並沒有同時處理使用「澳門通」入閘的問題,要等輕軌重新復運後,才再來處理問題。而且輕軌與巴士之間的轉乘優惠,政府亦推三阻四,他說︰「如果連轉乘優惠都做唔到,咁又點發揮輕軌的額外運載效益呢?」

林宇滔表示,若有一條隧道可以打通高士德和新馬路,其實步行時間只需約十二分鐘。

林宇滔表示,若有一條隧道可以打通高士德和新馬路,其實步行時間只需約十二分鐘。

政策打大交 控車開玩笑

軌道交通發展問題陷入泥沼,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居民出行需求亦越來越大,這無疑會導致道路交通壓力持續增加。現時澳門有接近廿五萬部車輛,但道路總長度只有四百六十多公里,只要將所有車輛首尾相接排列起來,車龍長度就有五百公里。諮詢文本提出,維持機動車年增長率不超過百分之三,然而,預計未來十年道路長度的年均增長率將維持低於百分之一。

林宇滔認為,政府的控車目標只是文字遊戲,因為澳門的車輛早已超載,即使未來十年的增長率為零,「只要全部車摣曬出街,澳門交通就會癱瘓。」再者,政府的控車政策和環保政策亦自相矛盾。林宇滔指出,政府為推廣環保車,現時購買電動車是免入口稅的,而且可以無限購買,甚至連行車稅都不用繳交,「咁用咩手段控車呢?」

長久以來因為超支、超時、營運等問題,輕軌已成為澳門的「負資產」。

長久以來因為超支、超時、營運等問題,輕軌已成為澳門的「負資產」。

校巴被「歧視」 用車需求必增

林宇滔認為,繁忙時段交通擁擠的問題要破局,關鍵在於要為居民提供便捷舒適的出行選擇,這樣才能讓居民減少在繁忙時段使用私人車輛,從而提高道路運作效率。他指出,現時澳門有八萬多非高等教育學生,不少家長都選擇使用私家車接送子女跨區上下課,這對繁忙時段的交通造成很大壓力,因此,區域校巴對於減少車輛出行是很重要的。

很多地方的校巴被視為「特權車」,只要學生下車,路上所有車輛都要停下禮讓,很多是政府官員的車都沒有這種權利。林宇滔形容,澳門校巴現時是被政府「歧視」,搞到「半死不生」。除了公交專道和嘉樂庇總督大橋不讓校巴使用之外,校巴亦不得用作商業營運,只有學校才能擁有校巴。因此,上下學時段,學校門口停滿私家車的問題永遠無法解決,「每部私家車上落一個學生,就足以癱瘓交通,點解校巴唔可以做好啲呢?」而且,預計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加一千多名幼兒入學,私家車的數量勢必隨之增長,交通壓力必然百上加斤。

林宇滔認為,政府要有創新思維才能為澳門交通問題破局。

林宇滔認為,政府要有創新思維才能為澳門交通問題破局。

巴士路線須改變思維

現時很多市民在繁忙時段都面臨上不到巴士的問題,當局的解決辦法就是增加巴士班次。林宇滔認為,這種思維必須改變,應創設點對點的巴士路線將人流疏導。他指出,澳門交通繁忙時段在朝早六點至九點,由北往南有十萬人,很多人都在關閘上車搭巴士,往往過兩、三個站就已經滿載,這導致中途客無法上車,但巴士又站站停地到總站,完全費事失事。當局應創設點對點的路線走澳門外圍,從關閘直接送到中區或離島,這樣既可以運載最多的乘客,又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而且不會令繁忙路段「塞上加塞」。

創設跨區步行捷徑需多加考慮

除了公交出行需要改變思維之外,林宇滔認為,類似松山行人隧道這樣的跨區步行捷徑,當局亦應該要多加考慮。他舉例,高士德到新馬路的最短距離其實只有約一千二百米,以松山行人隧道四十七米,步行時間約三分鐘作參考,如果有一條隧道可以打通高士德和新馬路,其實步行時間只需要約十二分鐘,若果配合電動步道就更加便捷。「在繁忙時段,尤其是暴雨天氣,交通癱瘓的時候,等車都唔止半個鐘啦。澳門有跨區步行捷徑的話,無論是對綠色出行還是應對老齡化社會都有莫大好處。」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