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日常和夜間事務

專欄名:【日常和夜間事務】

 專欄介紹:在一篇有關影像的訪問中,John Berger提及文化的力量時,他引述一位巴勒斯坦友人的話:「在這個沒有盡頭的無光所在,求存與抵抗,分享著同一支燭光。」他認為不要忽略身邊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書寫正是其中那一支燭光,求存亦是抵抗。

檢拾破碎日常,夜間嘴嚼重構,不為場域與意識所限,以想像跨越時代之網。

 作者介紹:澳門藝術工作者,喜流連各式藝術演出、展覽、電影院與書店,關注本澳藝術發展。

當新聞工作者面臨不可逃避的責任 2024年09月19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13885

近日,香港接連有幾宗重要新聞是直接與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相關的。 兩週前,8月29日,香港國安法指定法官郭偉健對《立場新聞》被控 「串謀發佈煽動刊物 」一案作出裁決,裁定前總編輯鍾沛權、時任署任總⋯

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那些我們不想知道的——《這不是個大使館》所想到的 2024年06月5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11288

里米尼劇團(Rimini Protokoll)也曾來過澳門,他有為我們帶來過這樣的希望嗎? 當時里米尼劇團在澳門藝術節中做了一個帶著觀眾在城市四處集體移動的作品,任由耳機中的聲音導航。那個作品中⋯

Patreon 專欄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那亟待解放的母體–《陰性》及其相關 2024年05月12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10665

要說近年最為人熟悉與關注的一本描述當代女性壓迫的文學作品,可能很多人會以韓國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為範例,這是一部描述女性在社會及家庭結構中所遭遇的壓迫與困境的作品,題材的尖銳性與普遍性使這本⋯

Patreon 專欄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那些你們不想知道的–《這不是個大使館》所想到的 2024年05月5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10541

剛於四月中旬在台北的國家劇院上演,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Rimini Protokoll)史蒂芬.凱吉(Stefan Kaegi)所導演的作品《這不是個大使館》,呈現一個以台灣為主體,把那些人們所⋯

Patreon 專欄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干預與剝奪:演出評級機制之無聲暴力(下) 2024年03月3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09706

審查與自我審查一直存在 事實上,澳門也不是首次發生類似的審查事件。在澳葡時代,當局就曾拒絕對涉及其所認為「敏感題材」的作品借出場地進行演出等。而在回歸後,類似對創作自由的干涉、干預,甚至直接禁止⋯

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干預與剝奪:演出評級機制之無聲暴力(上) 2024年03月30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09598

清楚劃出紅線 在2023年9月,澳門所有曾接受文化發展基金資助的藝文團體,都無一倖免地收到了資助單位的一封「溫馨提示」電郵,特意提醒各藝團,如果受資助項目「涉及不雅、暴力、色情、淫褻、賭博、粗言⋯

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書癡們共同抵達之處 – 2024台北國際書展小記 (下) 2024年03月25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09431

異地並非他方 台北國際書展並不是只有台灣本土的出版社或各國的國家館所屬的國外出版社參加,在台北也有外國的出版社在此扎根的,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季風帶出版社」。它是一家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出版社,在⋯

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如果世界是由書癡們組成 2024台北國際書展小記(上) 2024年03月10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09153

2024年台北國際書展剛落幕了,主辦單位公佈今年累計入場達55萬人次,比往年增加了一成,大多出版社的業績也較往年上升。業界普遍認為今年「造浪有成」,主要是歸功於幾項政策的推動:文化幣政策[1]⋯

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她也曾經活過」——自殺亡者希望我們記得的事 2024年01月3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08257

二〇二四年一月二十日的那一個周末,正坐在家裡發呆,手機裡卻不停傳來訊息,是網路平台上的自殺消息,一個星期六,我看到的有三單,有朋友看到四單。從那一天到執筆這天十天不到,又陸續看到了幾單。有朋友告⋯

Patreon 專欄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那秩序存在於花朵之中」— —讀赫曼.赫塞的《園圃之歌》 2024年01月13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07840

「在這令人難以忍受的時代,我們應該用寧靜的靈魂來面對世道。」 一年剛開始,如果要選一本在這個時候最想翻看的書,我會選赫曼.赫塞的《園圃之歌》。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18⋯

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在暗坑裡敲起的空谷回音—— 一個移動劇場的民主詰問 2023年12月1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07201

一個城市的地景,隨著政治與社會環境的轉變而往往出現明顯的改變,一些曾經有著特定功能的場所,也會隨之轉變用途,而一些曾有著重要政治意涵的場所,其轉變可能更是意味深長,甚至作為其中的歷史見證而重新建⋯

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
藝文政策說不出:消失了的主體性 2023年11月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06074

十月初逾90個本地藝團/個人藝術工作者聯署一封對社會文化司司長的公開信,可能是近年少有的一次針對「維護創作自由」的文化行動,也是讓公眾稍為關注到本地藝文環境和生態的一個契機。然而,事件至今已經快⋯

即時報道日常和夜間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