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曾於 2010 年 8 月 27日開始到 2022 年 5 月27日在每周在《訊報》同步刊出,現為不定期專題。
環境保護局早前公佈《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下稱:報告)。根據報告數據,各相關政府部門在 2020 年接收的噪聲投訴總數較 2019 年亦大幅增加超過四成,環保局表示由此反映疫情期間居民更關⋯
祐漢七棟樓的重建問題,特區政府已提出十六年,但歷經四屆政府仍然只是空談。早前都更公司公佈了祐漢七棟樓群調研報告,結果顯示,約三成業主生活於樓群內,約四成半為租戶,其餘為空置單位或無人應門等,樓群⋯
不少意見認為,祐漢7棟樓群採取逐棟重建的方式未能達到社會效益最大化。前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委員、社工學者蘇文欣,是今次祐漢7棟樓群調研報告的研究團隊之一。他受訪時表示,土地集約利用當然好,但要清拆⋯
都更公司較早前公佈「祐漢七棟樓群」調研報告,報告顯示,約 3成業主生活於樓群內。在 647名受訪自住業主中,逾 90%受訪者支持重建,但僅有12.5%願意支付重建費,更有52%明確表示不願意支付⋯
「六四」燭光集會被警方叫停,主辦方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下稱:民聯會)於5月27日終審法院提上訴,至6月3日上午仍未有判決[1]。面對有可能敗訴的結果,民聯會理事長、直選議員區錦新直言,今次集會被⋯
一同與澳門「六四」燭光走過30載的民主派元老、直選議員吳國昌坦言,無論本地或內地當權者都不斷地箝制人民對「六四」的紀念、企圖改寫人民對事件的記憶。於澳門就最低限度不得用公共地方舉行任何與「六四⋯
在「六四」的燭光被港澳兩地政府勒令撲滅時,年輕世代中,有人選擇了放棄,亦有人選擇了堅持去紀念發生在三十二年前的慘劇。陸港澳三地年輕人,對這一悲劇保持著不同的態度。本土主義興起的香港年輕人選擇了本⋯
怎樣才為之一個好公園?一百個人或有一百種意見。在大香媽媽看來,澳門的公園都沒有經過社區共同討論,澳門也沒有讓人自由創造遊具的空間。她又認為,如有一片市民可以規劃的土地,社區可以有不同的探索和想像⋯
因為種種原因,澳門公園的規管不少。現於德國生活的Oriana表示,當地的公園管理較寬鬆,小孩都可以自由玩耍。她認為,小孩在玩耍的過程中可以學懂評估環境,也可以探索自己的能力。如規管或保護太多反而⋯
在不少大人眼中,公園的作用就是讓小孩「放電」,透過玩耍讓他們發洩精力。但其實在玩耍的過程中,小孩也在訓練其感覺統合,而這為一些SEN(有特殊教育需要)小孩更是重要。曾於日本生活的Becky表示⋯
所謂「百貨應百客」,一間超級市場中確有超過一百種貨品,可以回應一百種客人,一百種不同的人生階段,一百種不同的價值觀。但藝術節作品《人人超級市場》只白描了一個異性戀結婚生子,然後白頭到老的故事,這⋯
受疫情影響,藝術節於2020年暫停後,今年終於再次舉行,可惜開幕演出《白蛇》令人甚為失望,水平與以往的開幕演出更是天壤之別! 《白蛇》改篇自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據文化局介紹,這是一個「輕歌舞⋯
澳門藝術節是本地每年的藝文盛事。來到第31屆,除了每年排隊買票,討論哪個節目好看不好看外,這個官辦藝術節慶究竟對澳門藝文發展起着怎樣的作用?澳門劇場文化學會理事長莫兆忠表示,31年來澳門藝術節曾⋯
澳門藝術節發展至今已來到第31屆。遠的不說,究竟近十年發展如何?節目越來越多?還是觀眾越來越多?每年各類型演出,如戲劇、舞蹈、兒童劇、粵劇等各有多少個/場?觀眾調查結果有何發現? 本媒曾向文化⋯
藝術節開幕,《路遊戲》、《從記憶看見你》、《大堂巷七號睇樓團》先後演出。這幾個本地劇場作品都是與本地歷史與記憶有關,都是「在地創作」(Site-specific),但選擇的手法不盡一樣。 地方記⋯
1月藝穗節,5月藝術節,今年6至10月我們將再次迎來「藝文薈澳」,澳門國際音樂節如無意外也將在下半年舉行。一年12個月,逾半年都有官辦藝術節慶活動。這樣澳門市民有變得更有創意,更懂欣賞藝術嗎?⋯
繼今年1月於藝穗節演出《末世未境》後,石頭公社再次聯同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一班成員合作公演。今次合作的藝團還有來自瑞士的霍拉舞蹈團(Theatre HORA)。作品名為《未境作業.挫敗之欲》⋯
每個媽媽的故事都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也是社會的故事。每個媽媽,故事或許不盡相同,但都在面對各種壓力。社工學者何穎賢認為,媽媽們的壓力部分源於社會期待由女性擔任照顧者的角色。而母親節對這方面的歌頌某⋯
陽光(化名)很漂亮。一頭長直髮挑染了淺金色,顯得相當精神。訪問這天她剛學完車,把女兒安頓好後就去領制服,準備翌日上班。公司從事旅遊範疇。受疫情影響,遊客量大減,她連續一年被公司要求放無薪假後,終⋯
來自菲律賓的Mayla是兩名孩子的媽媽,一名13歲,另一名只得9個月大。目前Mayla在澳門工作,是一名兼職家傭。她9月大的兒子Steven在澳門出世,與她在澳門生活。雖然是一名單親媽媽,過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