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在剛結束的「第一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中,有幾部電影幾乎一票難求,台灣紀錄片《灣生回家》便是其一,它同樣也感動了許多澳門觀眾。事實上這部片自2015年10月開始,全台灣陸續有68家戲院上映,也⋯
即使在這樂於打破權威的年代,有些「品牌」依然難以取代。莎士比亞之於劇場,自是其中之一。今年適逢莎翁逝世四百周年,莎劇自然而然成了各家藝術節無法忽視的策展主題。若拿台灣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自開始血液透析後,因為有洗腎機和人工腎的協助,與腎友們閒聊時,大家都說反正已開始透析,飲食上可以放寬些,毋須吃得太清淡,否則很容易營養不良……這也是事實。之前常聽從香港的⋯
《羊咩咩.郁郁拱》以各種各樣的動物為意象,來自英國的添.史普納(Tim Spooner)以磁鐵、塑膠、玻璃、紙張等物件,構建出一個看似隨意、童趣,但其實「細思極恐」的物動進化史。 場內放置了約十⋯
今年適逢莎翁逝世四百週年。澳門藝術節挑選了由美國「莎士比亞劇院公司」製作的《仲夏夜之夢》為其開幕節目,相信部份原因還在於紀念這位英國劇作家。在本年藝術節特設的「評易近人」網上平台上,我們不難發現⋯
記得之前和大家分享自己心路歷程PART 1這篇文章時,內容曾提及我在血液透析初期,經常會出現抽筋和休克,在介紹上述兩種情況前,這次想先跟大家介紹一下水腫和乾體重。 別小看這兩個情況,它們可以說與⋯
這快一年的時間在異地,彷彿比以往更了解伴着我成長的地方; 荒誕的事情繼續發生,覺得沒有問題的岸上人繼續自我陶醉,政府官員說的每句話繼續似對農民說一樣,盲人足球員林榮順之死事隔一年多,公義還未彰顯⋯
一年一度,真正屬於澳門人的電影節「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當中的重頭環節「澳門製造」將於明天開鑼了。今屆作品同樣出色,在此為大家推介部份很值得一看的劇情片和紀錄片。 《再見不見》 近這十年,不少熱⋯
滿場泥土荒原之中,上方垂下兩塊巨大的布幕像帷幔,男女互相握手,凝視對方,靜止有如一尊被塑造為象徵美好關係的雕像。冗長的開場宣告後演出開始了,演出者仍紋風不動。觀眾也在想像之中等待著,準備迎向接下⋯
「藍美麗」、「蒙小妹」,這些名字的背後,有什麼意義呢?是否一些特別的暱稱,或是上世紀的父母,為子女改的名字?然而,這些名字,正正就是切切實實刻在他們身份證上,跟他們一輩子的名字。 蒙同學,是位十⋯
黃鴨,你來了,世人於是得到療癒。你從海而來,帶着鮮明的黃色,不發一語,於海邊駐留,把大家引到海邊。 那是眾人久未接觸的海邊。曾經,因為一隊外國商船在這城泊岸,我們有了今天「中西交流四百年」的口號⋯
貧窮小孩的渴望 楊士毅(阿貴)的剪紙分享相當溫暖,他並不是在展現個人的什麼,而是藉由剪紙藝術,和人建立關係。當人們問阿貴,為什麼剪紙,他説:「因為想用好手藝,找回好生活。」阿貴給我們看了一幀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