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藝文爛鬼樓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舞・當》2017將播放線上舞蹈計劃《52幅肖像》
被過度拓展的觀看──《52幅肖像》與它的時代對話 2017年9月13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2041

在被手機操控的日常生活中,一天有多少時間,我們的眼睛會離過那個小小的屏幕,去看看真實周遭的人事物?在線上空間觀看過無數精彩演出的人們,又可有興趣再進入實體空間中,觀看一場真人的實時演出?這就是今⋯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澳門不是一個人——淺談《彼時此岸》中的身份危機 2017年9月7日|文:馬慧妍|https://aamacau.com/?p=41784

攝影機、微信、Facebook、赴台就學。 葡國菜作為遊客美食、茶餐廳作為本土美食。 葡萄牙國旗色的雞啄米、操北京口音的遊客、填不出籍貫的澳門人;煩悶的上班族和只想準時放工的清潔女工;位於全球生⋯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颱風過後 ©Yang Illustration 洋小漫
澳門插畫師為天鴿襲澳發聲 2017年9月6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1750

颱風「天鴿」肆虐本澳,造成10死數百人受傷,多區受到重創,社會損失慘重。多個本地插畫師(小萍、Yang Illustration 洋小漫、Sandy LEONG Sin U、Hue、袁志偉⋯

天鴿襲澳文化.芸術.設計藝文爛鬼樓
我在山頂醫院腎室度過了兩年多的血液透析時光。
向「天鴿」後仍謹守血液透析室崗位的醫護們道謝 2017年8月30日|文:文燁|https://aamacau.com/?p=41578

八月廿三號“天鴿”吹襲澳門期間,相信小城各家各戶和商舖在為防禦風暴而做著一連串有效措施,我和家人亦不例外,暴風最強勁之時,窗外風聲嘯嘯,看見原本放在露台的三隻烏龜在惡劣的天氣裡受驚地瘋狂拍著盛載⋯

天鴿襲澳我的「腎腎地」生活藝文爛鬼樓
黑暗中是信任,還是猜疑?──評2017 Bok Festival《身在黑暗》 2017年8月18日|文:梁倩瑜|https://aamacau.com/?p=41353

當一切無法目視,你的信任該往何處? 晚上九時二十分,我按短訊的指示來到有點幽靜的公園長椅旁,因為準時到達卻沒有工作人員,我有點慌張地打了他們聯絡電話,電話的她請我耐心等候。於是街道上每一個來往的⋯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和憂傷做朋友——抑鬱症患者們的對談 2017年8月18日|文:林幽|https://aamacau.com/?p=41339

編按:最近澳門大學有研究發現,澳門抑鬱症的患病率比內地及香港更高,8%澳門成年人(中國籍)有罹患抑鬱症的風險,由此估算約3萬名澳門居民可能需要心理健康服務。而研究表示,澳門最容易患上抑鬱症的人群⋯

綠色生活藝文爛鬼樓
《塑料王國》
我們都生活在化學的海洋裡 2017年7月27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0882

鏡頭一:孩子們鑽到塑膠中間,想做一個溫暖的窩。 鏡頭二:小女孩撥開塑膠碎片,用手捧了把水來洗臉。 鏡頭三:男孩把塑膠丟入火中,燃起黑煙,但也幫忙煮好了飯。 鏡頭四:一群羊來到了剛剛運來的垃圾堆裡⋯

052 立法會 VS 垃圾會戲游花間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邀請了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Naomi Kawase),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的講座《河瀨直美:記憶之森林—生死與身體的風景》,以及一場映後分享會。
河瀨直美:死亡不是斷裂,是延續 2017年7月26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872

今年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邀請了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Naomi Kawase)到來,作為影展的焦點導演,實在是澳門影迷之福,她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的講座《河瀨直美:記憶之森林—生死與身體的風景》,以⋯

052 立法會 VS 垃圾會Curtain Up!文化.芸術.設計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伴生》中陳小姐與父母在尖沙咀海旁。
「我們追不上人口衰老的速度」──專訪《伴生》導演黃肇邦和監製卓翔 2017年7月20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772

隨著社會走進老齡化甚至高齡化的現實,有關老人問題、醫療、生死議題等的討論也日漸多起來,然而,較多人關注的可能還是有關福利政策方面的問題,卻較少有談及老人與照護者、家人之間這些其實更埋身的問題。去⋯

052 立法會 VS 垃圾會Curtain Up!文化.芸術.設計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藝評與教育: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文集》。(圖片由SomethingMoon 提供)
編織歷史與實務知識的現場──記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 2017年7月18日|文:曾靖雯(「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觀察員、民眾劇場工作者、「木有枝」劇場工作室負責人)|https://aamacau.com/?p=40712

身為劇評的外行,原以為自己將遙遠地觀察這個研討會,或者一如往常在台灣參與相關研討會的經驗──在台下吃力地聽著台上談論理論。沒想到,研討會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正如去年觀察人吳思鋒所言:「『澳門劇場⋯

文化.芸術.設計藝文爛鬼樓
導演黃惠偵與女兒皆有出席開幕放映,並與觀眾進行映後座談。(攝影 Ngan Wa Ao)
攝影機是充權,是治療,給我很大的勇氣──專訪《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 2017年7月13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642

今年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開幕電影《日常對話》,引起了觀眾席中小小的議論。從題材內容到拍攝手法,都與我們一般理解的紀錄片有點不一樣,影片的主線是導演黃惠偵在處理自己與母親的關係,希望走⋯

Curtain Up!文化.芸術.設計藝文爛鬼樓
《動畫人生》
每個人都渴望交流 2017年7月12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0625

在繪本書屋裡幫忙,讓我認識了ADHD、亞斯伯格、自閉症、憂鬱症、躁鬱症這些詞彙,也學會同理這些與普羅大眾有那麼一點不一樣的人的處境,甚至從這些不一樣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人格特質,那些曾經令我受挫⋯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