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如果你時間不那麼充足,要從今年《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二十六部紀錄片中排出觀影優先次序來,實在為難,因為有些具爆炸性的內容,如《北韓騎劫夢工場》,有些則牽動人心,如《動畫人生》、《火海之⋯
在今年「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場刊中,一開首便為「紀錄片」作如此解說──「就是『生命』加上『影像』。」然而,似乎如此易懂和親近的這個影像媒介,平日卻不是那麼容易接觸到,一般商業影院不會放⋯
這次因參加「澳門藝術節」其中一週的講座,而觀看該週的幾個節目,過往我到澳門都是參與藝穗節,對我來說,這不同還真的有些大,無論是場地、製作規模以及觀眾群,都需要調整一下「這次來澳門不是看藝穗」。⋯
來自日本的演出、聳動的演出名稱、購票時觀眾就被提醒:最好穿短褲拖鞋入場,因為現場將水花四射。哇!這將是怎樣的演出啊?進場前你會不會滿心期待或興奮得小心臟怦怦跳?我相信會,尤其你是愛好實驗冒險創意⋯
說來慚愧,對圍棋的認識,大約都從小時候看的日本的動漫中獲得。訪問《手談坐隱》編劇杜詠琪(Miki)及演員馮劍峰前在網上匆匆做了一些資料搜集,看到「本因坊」、「名人」(一種棋士頭銜)等熟識的名詞⋯
在五月尾六月初的時候,我一個人去了趟台北,這次台北之旅也是我期盼已久的行程,始終自患病和接受透析後,為了要視乎身體狀況、遷就透析時間和旅遊目的地是否具備透析條件等,平常只能回內地洗洗兩天一夜溫泉⋯
書使人著迷而無法自拔,走進圖書館或書店便被它木質芬多精逼出一身屎,對抗這些無聲之聲所引發的腸燥症,最好就是做一些跟書相關的事。但今天我們的身體已經不只腸燥症那麼簡單,坐陣書店的好友跟我說他有時覺⋯
我在這個六月,做了一個關於創作的實驗:辦了一個關於 Zine(小誌╱獨立誌)的展覽,確實有種沒頭沒腦的衝勁。老實說,本身吸引我的並不是 Zine,我對 Zine 也說不上特別鐘情。反而是我過份堅⋯
約莫四五年前,在網上認識到Zine,飽覽了各種充滿生機的Zine後,就不禁被她迷倒了。然而Zine最吸引我的地方,大抵是她對「無用」的包容,以及不需要「似模似樣」的坦誠。 自小就聽到不少人對自己⋯
「時間是用來流浪的,肉體是用來享樂的,生命是用來遺忘的,靈魂是用來歌唱的。」 ──吉卜賽歌謠 十九世紀末的俄羅斯鄉下莊園一群自怨自哀者的人間劇場,變身為二十一世紀初冰島度假屋一群不上不下文藝工作⋯
之前曾在「腎腎地」探討過一些有關自己面對慢性腎衰竭治療或心理的看法,也有些讀者對於我作為一名年輕腎友,在心路歷程方面的事很感興趣。我相信面對「生死」這個課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個別讀者可能覺⋯
早前香港發生了鄧桂思女士的肝臟移植事件,其發展路向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原本只是一宗急性肝衰竭、需要接受移植方可延續生命的醫療事件,卻隨著救援時間,在拯救鄧女士生命的同時,背後越來越多問題被揭發,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