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綠色生活
青州山上有人開墾種植。
青州山上第二個新物種  發現者梁志文呼籲保育不要殺蟲劑 2018年08月28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8590

小小一座青州山,台灣大學的昆蟲學者梁志文已經在它的土壤層發現了兩個新物種。去年的澳門細蟻和剛剛宣布的澳門麥羅甲蟎,都是微小的動物,澳門細蟻不到2毫米,而澳門麥羅甲蟎更是細蟻的一半。研究者採集土壤⋯

064 天鴿一周年:民防法為防民紙本月刊
近三十名義工協助製作斟水地圖。
斟水地圖:飲水是市民的基本權利 2018年07月25日|文:月光、虫單|https://aamacau.com/?p=47883

買水方便不如斟水方便 樽裝水近二十年大行其道,但仔細想想,購買一支水真的那麼便宜嗎?與澳門自來水比較,樽裝水簡直是暴利。一支普通700毫升的樽裝水要2.5元,然而,澳門家用水一立方米是4.48元⋯

063 城規博奕紙本月刊
打包廢紙。
反轉「收買佬」,做不一樣的回收業──與香港回收從業者葉文琪先生的訪談 2018年06月25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7182

坐在我對面的葉文琪(Harold)先生文質彬彬,他向我解釋什麼是「機械漿」、什麼是「化學漿」,所有的回收紙需要變成紙漿才能再獲新生,所以回收的紙要看的,就是可以變成什麼樣的紙漿,紙裡面纖維的含量⋯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動物團體對於香港政府投入資源在野豬保育工作,應該樂見其成。但在討論過程中,亦有人提出不同意見,這些論述指出,野豬是野生動物,本應生活在叢林山野間,好好的,人類為何要干涉牠們繁衍續後?
有關野豬的命名和動物的界線 2018年05月27日|文:謝曉陽(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博士)|https://aamacau.com/?p=46760

編按:野生動物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其實也越來越近,因人類的都市化不斷入侵它們的領地。香港實施了全球首例的野豬絕育計劃,這背後的動物倫理為何?人類和動物的關係又在如何拉扯?這一期,我們請來了畢業⋯

061 越通越虧紙本月刊
生物多樣型是食物鏈穩定的重要條件。
生態系統的價值──「澳門細蟻」值幾錢? 2018年03月29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5796

最近「澳門細蟻」的發現引起了關注,其實一個新物種的發現到底意義何在呢?我們這一期就來探討一下生態系統的價值,以及生物多樣性為何重要。 近來,「澳門細蟻」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水泥城市的澳門居然還有未⋯

059 社會公義與社工紙本月刊
透過農作,重新認識自己的城市,連結社區的資源,增加食物安全的意識。
重審與農業共存的城市價值:簡介農業城市主義 2018年02月28日|文:terri lui(近十年從事有機食物生產和烘培的工作,在香港營運經認證的丹山有機農場,現同時在澳門經營老房子麵包和工作室。)|https://aamacau.com/?p=45290

編按:近年來,世界各地大小城市越來越多人投入家居有機種植、假日農夫、社區菜園等活動,這僅僅是一種個人生活型態的潮流嗎?我們來聽聽香港丹山有機農場的terri來重審農業對於城市的價值。 近年來,世⋯

058 黑箱政策?紙本月刊
無論多麼美麗的表象,最終的命運都是,該如何處理這些膠。
狂歡的過後,是膠災 2018年02月13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4999

我走過一片美麗的雪松,閃亮的聖誕球掛在翠綠的聖誕樹上,嬌羞的小鹿如此生動可愛,不定時就會飄起雪花。美麗的聖誕村啊,屋頂雪白閃亮可是積雪?還有旋轉木馬和充氣城堡,孩子們的樂園。美好的節日熱鬧非凡⋯

057 管治亂象紙本月刊
野外的中華白海豚。
把未來建築在白海豚的身上?──談填海工程對白海豚的影響 2017年12月27日|文:鄭家泰(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https://aamacau.com/?p=44141

或許我們難以想像海豚因爲填海而失去棲息地是怎樣的一回事,請容許我用一個比喻解釋:一天,你回到家裡,發現四周沙泥滾滾,當你嘗試走進工作房,發現房間被沙石淹沒了,但你想,不要緊吧,反正可以在睡房工作⋯

056 消失的味道紙本月刊
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論盡製表)
那些我們應該知道卻被忽視了的事情── 參觀「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及「氹仔污水處理廠」紀錄 2017年11月18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3349

2016年澳門的城市固體廢物量約為50萬3千8百公噸,即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2.11公斤每日,遠多於鄰近發達城市的固體廢物棄置量。 去年《愛瞞日報》爆出澳門的污水處理超負荷運轉了6年,污水未⋯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溫水煮青蛙」的理論,當全球均溫一點一點地上升,然而我們繼續浸泡在溫水中。
「天鴿」還會再來! 2017年09月12日|文:陳俊明|https://aamacau.com/?p=41916

(編按|風災過後的反思:「天鴿」來襲,小城承受了極大的打擊,但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超強颱風一定還會再來;風災過後,澳門的樹木倒塌嚴重,關於如何種植,長春社給出了建議;風災後半段幾乎是垃圾之災,而⋯

053 選戰風雲天鴿襲澳新聞事件紙本月刊
市民處理垃圾的態度卻是造成今次「垃圾圍城」的核心原因。
「垃圾圍城」誰之過 2017年09月12日|文:陳俊明|https://aamacau.com/?p=41911

市民處理垃圾的態度卻是造成今次「垃圾圍城」的核心原因。攝影:守門犬一場風暴過後,市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停水停電的經歷,必然就是滿街堆成山頭垃圾的震撼景象;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風災過後短短兩天內已經⋯

053 選戰風雲天鴿襲澳新聞事件紙本月刊
顯然紮根未深。
樹木重植要預留足夠生長空間 2017年09月12日|文:蘇國賢、大蔥|https://aamacau.com/?p=41910

風災過後,澳門的街道遍地倒木,滿目瘡痍。根據民署的初步估算,位於公共地方的倒塌古樹超過20多株,全澳倒塌的公園樹及行道樹超過10,000多株,嚴重受損的逾4,000株,中等受損的逾9,500株⋯

053 選戰風雲天鴿襲澳新聞事件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