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收買佬」,做不一樣的回收業──與香港回收從業者葉文琪先生的訪談

062 兒童,有權嗎? 紙本月刊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47182

時間:2018年06月25日 10:10

坐在我對面的葉文琪(Harold)先生文質彬彬,他向我解釋什麼是「機械漿」、什麼是「化學漿」,所有的回收紙需要變成紙漿才能再獲新生,所以回收的紙要看的,就是可以變成什麼樣的紙漿,紙裡面纖維的含量、是否有其他雜質,都是再造紙最在乎的東西。

聽著葉先生侃侃而談,有點像在上一堂實用的化學課,眼前的「收買佬」真的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形象,他還曾經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四年裡讓中大運去堆填區的廢棄物減少了兩成。這個數字在垃圾量節節攀升的港澳,都是十分不容易的漂亮成績。

失敗的分類回收。

失敗的分類回收。

如何步上回收業:原來的工作悶了,看到回收業的挑戰

一開始,Harold做的是紙業,在大公司Double A工作。後來也為家族企業打過工,最終因為悶了,看到回收業的挑戰感,於是在2009年創立了自己的事業,從專門回收機密文件開始。

機密文件的處理最怕的就是洩密,原本打工過的企業就曾經出過一些印了銀行客戶資料的紙被花店用來包花的新聞事件。回收機密文件最容易出錯的環節是運輸,途中如果不見一兩袋廢紙是無從追查的,Horald為了解決這個運輸途中的漏洞,請人寫了追蹤系統,為每袋垃圾建立了RFID(「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再無洩密事件發生,也讓垃圾的追蹤變成了可能。

回收廢紙的行業裡,原來因為運輸成本可能要有一定數量的廢紙才會上門回收,現在Harold想了個辦法,就是把回收儘量放在一座大廈裡,這樣機構有一兩袋就可以上門回收,大大減少了運輸的成本,也增加了客戶的數量,讓少量廢紙得以回收。

分揀不同廢紙。

分揀不同廢紙。

現如今,他的「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除了紙類,也回收其他物料,特別是玩具。他們還有一個前衛的服務,就是幫現時的一些大專院校及上市公司做「垃圾審計」。

回收業不易:景況隨著國際形勢改變,中國大陸大大提高了垃圾入口標準

儘管不斷思考、改良、用新技術,回收業還是非常不容易的行業。各種回收物料的價格會跟隨國際的形勢而漲跌,有時候大跌起來,真的是要貼錢才能做回收。

Harold說他現在大部分都是跟東南亞合作,他回收的物料運去東南亞,「這樣比較簡單,東南亞那邊會付訂金,收到貨物還會在七日內找數。」這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我一開始很疑惑。原來他之前跟山東工廠的合作,遇到了很多麻煩,對方會在收到貨之後,不斷討價還價。而且中國自去年突然大大提高了進口回收物料的標準,也就是AQSIQ。在新的標準裡,回收紙類的雜質含量不能超過千分之五,而這個含量的國際標準卻只是百分之二。這對回收業的打擊可想而知,澳門去年在新標準推行之後,也試過回收業大罷工。Harold認為,提高標準到國際標準沒有問題,這樣一下子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會令很多回收從業者陷入困境。

原本大陸最喜歡美國進口的回收紙,因多是原生木漿,現在因為中美貿易關係的改變,紙廠又開始來港澳入紙,使得價格回升。他的公司今年開始,也重新和中國大陸合作。

環保政策應當貼地:政策有效,需要一步一步來,最重要的是要落實垃圾徵費和生產者責任制

減廢問題是當今都市令人頭痛的問題,不管香港還是澳門,雖然推行垃圾分類回收這麼多年,效果卻十分有限,特別是澳門,垃圾量節節攀升,目前人均日廢棄物2.11公斤,遠超鄰近地區。說到這個問題,自然要向Harold解惑,他曾經幫助中大成功減廢,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利用RFID系統,通過對垃圾進行分析和統計,又與大學生合作在校園宣傳減廢,當得知垃圾的數量真的在減少時,公司的員工們都非常雀躍。」這個話題找對聊天對象了,終於不是灰暗的感覺,Harold讓小編感覺到心裡升起一股希望。那如何把這個經驗帶到社會上,幫助整個城市減少廢棄物呢?

打包廢紙。

打包廢紙。

接下來Harold講了一些例子。香港的環保署想要做「綠色年宵」,他們所提的建議是提供租器皿的服務,並鼓勵自帶餐具。之所以不全部要求自帶餐具,Harold覺得是不太實際,「香港無『掃街』,街邊小吃檔也都無,而人係需要市集,全部叫人自己帶不切實際」。而在市集結束的時候,通常會製造大量的垃圾,按照以往的情況,除了一次性餐具之外,有一樣東西十分浪費,就是還完好的帳篷。因為難以攜帶,通常檔主們都不收,有些慈善團體想要回收重用十分困難,所以最後都運往堆填區。環團們建議政府,應當請檔主們把所有的廢棄物都收好,不過Harold認為,可以一步一步來,「先請檔主們多做一件事,就是市集結束要收帳篷。」畢竟帳篷體型巨大,又嶄新容易重用,如果可以收好,很多慈善機構都可以帶走重用。

接下來小編提到了澳門最近在推的「乾淨回收」,紙類的回收需要分報紙、紙皮、雜誌紙,拆掉各種塑膠金屬配件,分類綑好再投入回收箱。小編是覺得建議是有一定的必要,不過實行起來卻相當困難。Harold也同意,他說,「只要鼓勵人多回收就好,不應跳步,中間那群搖擺的人,才最需要鼓勵」,例如塑膠瓶的回收,「倒晒水就好啦!」

Harold提到一些更大的政策問題。香港政府想建一個「環保園」,在園裡建香港自己的回收紙廠,但Harold認為這樣的行為十分不符合商業的邏輯,因為絕對不會賺錢,「商業的決定不要變政府的行為」。對於政府的職能,Harold有自己的見解,只要政府儘快推行垃圾收費、生產者責任制,而不是不停的興建設施,商界會自然跟進。各種中心化的環保園,表面十分有效率,但其實也會讓民間的回收業中小企生存困難,但是一個社會資源回收的成功絕對要依賴民間的回收網絡。

回收業的未來:回收業不是收買佬,而是服務業

訪談的期間,Harold提到「回收應當是服務業」。一直以來,環保回收行業都給人「收買佬」的形象,上門回收還要付錢取走客戶不要的廢紙廢銅爛鐵或是舊傢俬電器,經過再處理加工,來獲取利潤。如今在空間運輸成本節節升高的社會,這個模式的利潤十分有限,而且工作內容辛苦、形象也較低下,令年輕人不願意入行。這次與Harold的訪談讓我看到這個行業的希望。

物質豐盛的都市,為了不被垃圾包圍,為了有一個可持續的未來,回收這個行業理應越來越重要。作為市民,逐漸有為自己製造的垃圾負責的態度,自己的廢棄物如果需要別人幫忙處理應當付費,而非把自己不要的東西賣給「收買佬」來獲取利益。而政府,也應該考慮民間回收業的生存空間,切實而不跳步的鼓勵市民做資源回收,長遠制定垃圾責任制的法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