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香港著名作家劉以鬯夫婦與林婷婷合照,劉先生已九十多歲,太太八十多。(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婷婷與阿七:這裡,有醞釀一切可能的土壤 2017年09月29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2329

牛房除了主要作為一個視覺藝術空間外,其實,這裡也是一個需求度很高的表演場地,由於本地表演空間的缺乏,尤其是具自由度、空間特色、同時亦具一定條件的表演場地更是極少,十多年以來,這裡進行過大大小小形⋯

《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劇照由「卓劇場藝術會」提供,Fish Ho攝影
在彼此的影子中獨自抉擇──談《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 2017年03月21日|文:蕭欣翹(「教師戲劇欣賞及劇評寫作工作坊」學員)|https://aamacau.com/?p=38393

無論你是熱情或是冷淡,在生活的每個瞬間,我們無法避免一個人進行抉擇。自昏黃的燈光照射著劇場的某些角落,《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便嘗試解讀這個話題。 暗黃的光線斜斜地打在兩位演員的身上,營造的氣氛⋯

觀眾能否主導行動?──《太平盛世的安全演習2017》觀後 2017年02月21日|文:喬亞(「第十六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澳門)|https://aamacau.com/?p=37862

香港劇評人鄧正健在《劇場觀眾的生產性》一文裡這樣寫道:「打破表演者與觀眾之間規限的行為時有發生,可是,我們亦必須注意,這些所謂打破規限,很多時都是在表演者的設計之內的……觀眾「變成」表演者的狀況⋯

《織.景.物:晚潮》|劇照由文化局提供
2017 澳門藝穗地名書:給下一個城市文化的十年備忘錄(下) 2017年02月14日|文:林正尉(「第十六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台灣)|https://aamacau.com/?p=37691

三、展演的澳門:日常生活轉繹 「日常」,令人猶疑的曖昧與混沌之辭,總與感知及呼吸是栓繫一起的。 「日常」,讓人仰賴想像寫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歷史向度,而不僅僅是觸及批判性十足的政治經濟學。 瓦納⋯

《速城》
澳門視野下閱讀他城 2016年09月20日|文:維特|https://aamacau.com/?p=33984

近兩年對澳門文化界而言可謂多事之秋,新花園、愛都、山頂醫院小屋,以至最近的龍環葡韻……文化保育和發展的辨證、空間爭奪,引來各大媒體和市民關注。足跡作品《速.城》以卡爾維諾小說《看不見的城市》為基⋯

「草苺田藝術教育工作室」的林蘊華(Fanny)。
讓小孩自主──看戲劇讓孩子發聲 2016年06月14日|文:路家、黑黑、陳汶燁|https://aamacau.com/?p=31006

表演,除了是娛樂、是教育,更可是小孩發聲的機會。只見「草苺田藝術教育工作室」的林蘊華(Fanny)與幾位「故事姐姐」一起,在公園或休憩區對着小朋友說故事。繪形繪聲的描述、生鬼有趣的表情,瞬間擄獲⋯

Disabled 杜麗娘s 2016年05月31日|文:何志峰|https://aamacau.com/?p=30765

越劇牡丹亭,浙江的杜麗娘好漂亮,正如溫飛卿言「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是夜,美人華服清音雅韻,朗月輕風妙景高朋。 杜麗娘啊杜麗娘,躲在你身後到底有幾人?究竟有幾多演員,下了幾多苦功,才成就你⋯

《Disabled Theatre》
憑甚麼評論 Disabled Theatre 之八道問題 2016年05月31日|文:林婷婷(「第二十七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澳門)|https://aamacau.com/?p=30764

當演出的名字開宗名義說「劇場」本身就是有所殘缺、功能不完整,甚至提出對廢掉、禁用劇場本身的挑釁時,那觀眾或戲劇評論人,要如何定位來看待這件藝術事件? 這是我第一道要問的問題。亦正因如此,我不想以⋯

《完美的一天》(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身,共感,彼身 2015年12月16日|文:陳斑妮|https://aamacau.com/?p=25312

《完美的一天》的簡介寫道:「思覺系列」是導演莫倩婷啟發自自閉症的系列實驗劇場創作計劃,以劇場為載體,利用階段性創作探索主題的同時,亦以身體伙拍不同的元素碰撞出系列性的實驗作品。 訪談開始之前,⋯

《無違和世代2.0》
《無違和世代2.0》為甚麼不違和 2015年12月8日|文:糊塗(2015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澳門藝評人)|https://aamacau.com/?p=24836

看《無違和世代2.0》這個演出的時候,一直在想「如果我要帶母親入劇場」這件事,但是,想一想也覺得很「違和」。這個「違和感」來自於我媽根本就不會看戲,更莫論是演戲,今天要找一個素人觀眾接觸劇場也十⋯

排練現場,監製趙七總在一邊紀錄
行動在劇場內外──專訪牛房劇季《方方》 2015年11月17日|文:黑黑/受訪者:林婷婷、趙七|https://aamacau.com/?p=23981

近年澳門多了出外修讀或深造藝術的人,令人可喜。其中林婷婷和趙七都是活躍的劇場中人,年前到了捷克布拉格,林婷婷修讀戲劇導演,趙七修讀藝術行政,明年,他俩便將完成學業,而今年在完成畢業作品後,兩人於⋯

觀《杏仁豆腐心》 2015年07月14日|文:何老篤|https://aamacau.com/?p=19673

曉角近年三個LONG RUN演出,《明年此時》、《肺人》和現在的《杏仁豆腐心》都是愛情小品,三個劇都非常輕巧。今次的表演挑戰了另一個難度,導演努力建構了一個日本式的氣氛,依照原劇本,男主角達郎⋯

《情人的西裝》演出劇照
《情人的西裝》裡的暴力面向 2015年05月27日|文:何老篤|https://aamacau.com/?p=17974

對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無知,成為我的視界的局限。對自身所在的社會的有感無力,亦是我對的想法的局限。我只能在這兩局限之間,去看Peter Brook的《情人的西裝》(The Suit )。 妻子⋯

《女僕》劇照
僕人的希望和絕望 2015年03月17日|文:鍾世傑|https://aamacau.com/?p=15875

由夢劇社製作,莫家豪執導,於曉角實驗室上演了法國劇作家惹內(Jean Genet)於1946年寫成的作品《女僕》。惹內的劇作風格,與貝克特(Samuel Beckett)以及尤涅斯科(Eug⋯

庸俗綿綿無絕期的《半生緣》 2014年06月10日|文:林乃文(第廿五屆澳門藝術節「藝術節.好賞析」特約台灣藝評人)|https://aamacau.com/?p=8762

舞台前懸著一輪時鐘與現實一起走,舞台內又幾次出沒時鐘走著戲劇裡的時間。導演在節目單上寫著:「世界變成了一個對時間麻木的年代,一年好像已經是十年了……」。是的,十年前我在台北看過林奕華導演、劉若英⋯

許斌:穿梭戲裏戲外 2014年04月16日|文:黑潮/訪問:黑黑、井川深一、黑潮|https://aamacau.com/?p=7803

照片裏,演員舞動着;身體時而扭曲,時而伸展,在一收一放間,釋放出萬千情感,等待有緣人接收。「每個戲,除了作者想說的,你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因為你生命中某一點跟這個演出契合,碰撞到你的一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