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局網站有一段描述傳媒生態的文字: 「澳門是一個享有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地區。澳門地方雖然細小,但傳媒事業頗為發達。」 略去一段宣揚政府如何重視傳媒健康發展、及時傳達施政資訊的正面內⋯
文明社會,媒體是重要角色,尤其新聞媒體更是重中之重。警醒社會就是傳媒的天職,故又有「社會醫生」之稱。不過,現時本地傳媒似是面臨「能醫不自醫」的困境。 近年來,本地媒體環境日漸轉壞,已是有目共睹⋯
二〇二四已近尾聲。上(十)月中,澳門完成重磅的政治活動——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一公佈唯一候選人岑浩輝當選特首後,印刷明麗的「號外」四散派發。但是,在漂亮主流的新聞版面下,媒體在採訪整場特首選舉所⋯
記者是一項低調的職業。除了常在電視台新聞節目作主持或報道的記者必須出鏡之外,記者的身影很少出現在大眾面前,有時像個「忍者」,多數四處到記者招待會或突發事件現場做採訪、記錄現場,或者走訪社會上各個⋯
回看回歸前的新聞工作環境,前資深傳媒工作者、澳門大學傳播系前講師莫麗明就指,過往葡殖時代曾見報業「百花齊放」。「我在八十至九十年代做記者時覺得是很好的,由於葡國統治底下政治環境較寛鬆,講求歐洲方⋯
一切由秦李斯與唐魏徵 的諍言說起 戰國七雄爭霸時代,秦王嬴政登位,重用來自楚國的李斯。可是,由於一名從韓國來的水利工程師鄭國被揭發是間諜,引起秦宗室及大臣們議論紛紛,均建議秦王把外國來的客卿通通⋯
香港與澳門僅一海之隔,兩地的政治風波不時造成彼岸迴響。在《國安法》落地後四年,香港市民的言論自由逐步滑落,其中首次有新聞媒體被控「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審訊歷時兩年,兩名《立場新聞》高層被未審先⋯
本地資深記者吳小毅於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因病辭世,享壽六十三歲。 筆名「了空」、「悟塵」的她於八〇年代中開始在澳門從事新聞工作,一直是澳門前線記者的中堅,見證澳門中葡談判、回歸、多屆行政長官選舉等重⋯
2023年8月25日清晨,小毅走了!正如你經常同我講,「咁樣嚟澳門就咁樣走、乜嘢都唔好搞!乜嘢都唔會帶走!」你真的了無牽掛就走咗。不過,很多人尤其是你的好友卻仍然掂掛著你,你的家人因為未能同你講⋯
這是我聽小毅娓娓道來的故事。 那次我因被其他媒體搶先報道某新聞而懊悔不已。所謂「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她看我一副恨不得「切腹謝罪」的樣子,就跟我說她剛入行時也甩過新聞。 那時她還在《大眾報》,主要⋯
「嘩,呢張咩相嚟架?呢個係邊個?」 數年前的某一夜,我帶兩位拍紀錄片的朋友走入《華僑報》拍幾個報紙出版的鏡頭。因為《華僑報》的年代感,仿如走入時光機的我們都被迷住了,對於其中的一切都好奇,指手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