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日前在回應有關家暴立案標準時表示,構成「家暴罪」犯罪的要件,是要視乎傷害的嚴重程度,「例如連續每日掌摑一次,就屬於習慣性」,這才算構成身體虐待。對此,社工學者何穎賢認為,黃少澤的⋯
北區社諮會今(1)日開會,邀請社工局、教青局、治安警察局、司警局就本澳家暴現況作交流。根據委員引述治安警的數據指,2019年接觸到的家暴個案有76宗、2020年有94宗、2021年有105宗、⋯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下稱委員會)一連三日舉行會議,曾經身處日內瓦現場的澳門研究小組召集人周庭希以「踩晒地雷都唔知」來形容澳門官員於會上的表現,「(官員)自己不覺,但其實是出醜國際,不是他們只用⋯
澳門社會工作者工會(下稱社工工會)於去年末完成《澳門社會工作者處理家庭暴力個案之經驗之研究》報告(下稱研究報告)。負責該研究的社工工會成員、註冊社工林永康表示,該會希望社工局能給予前線社工更多支⋯
近期報道一名曾於二〇一八因對當時四歲兒子施以暴力候審中的媽媽被揭又暴力對待兒子,再被控家暴罪。澳門社會工作者工會(下稱社工工會)成員、註冊社工林永康表示,該個案呈現部分家暴個案可能持續、重複;同⋯
《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下稱《家暴法》)自二〇一六年十月生效,《家暴法》的目的是在於促進對基本權利及人格權的尊重,促進家庭和諧,為受害人提供適當援助,而司法的懲治乃是介入家庭問題的最後手段,但⋯
年近50歲的阿怡(化名)於2018年與的士司機的前夫離婚。回首過去,阿怡直言感恩一切都過去了, 目前享受做自己,閒來上全民K歌。「最重要係自己開心,自己諗開啲、要諗下自己點行、點過未來生活。」⋯
政府早前表示,《家暴法》檢討報告認為由於《家暴法》生效僅三年,家暴的司法立案數字不多、完成整個司法審判程序的個案尚少,是否達到懲罰的效果,還需更多的實踐,故認為未具備足夠條件修法。 社工學者何頴⋯
去年司警共處理104宗家庭成員間傷害行為案件,最後僅有2宗確認符合家暴罪送交檢察院。 對於有社會意見質疑家暴罪立案及以家暴入罪比例偏低,各部門間對家暴持不同見解,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家暴法規定⋯
世界各地均有研究指出,前線人員,不論是社工、警員、醫生或是律師,任何一環的研判都會直接影響家暴受害人會否求助。澳門家暴受害人互助會理事長葉濃喜表示,從過去接觸的個案反映,不論是市民、前線社工、醫⋯
社工局曾表示,《家暴法》生效首三個月,當局共收到675宗通報,從社工專業角度確定為家暴的個案有31宗,約有10宗進入司法程序。進入司法程序的個案不論比社工局的確定個案,還是通報個案都少得多,令人⋯
《家暴法》生效一週年,成效如何?社工局曾表示,《家暴法》生效首三個月,當局共收到675宗通報,排除部分重複個案後,從社工專業角度確定為家暴的個案有31宗,最後約有10宗進入司法程序。早前當局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