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未有明確的整體文化政策環境中,每年文化局《文化活動 / 項目資助》中的「年度計劃資助」,應該是最具體清晰的一項政策,亦直接影響到本地藝文的發展生態。在此大事前夕,澳門劇場文化學會特別於9月⋯
陳飛歷,一個澳門劇場界最具話題性的人物。 從幽默抵死的《五碌葛》系列、批判校園集體作弊的俄國翻譯劇《自選題》,到去年諷刺賄選與新澳門學社合作的《擺明請食飯》,他的劇作總是與政治、社會現象緊扣在一⋯
「你唔噓,點搞X佢地?」一出地鐵站,突然一把聲音擦身而過,那個戴著免提聽筒講電話的中年男子一直在街角徘徊。 你開始觀察,開始疑惑,那些一直獨個兒坐在欄桿上,戴著免提聽筒看熱鬧的中年男子,是屬於哪⋯
夜深,今晚可能又有突發,有人鬧事或清場。 相機最後一塊後備電池用剩一半,萬分焦灼之際,在彌敦道找到這家惟一營業至夜深的手機店「救亡」。門口的免費充電站,總是燈火通明,聚著老中青三代,在等待充電的⋯
登上船前,得知旺角遭反佔中人士搗亂,當中還涉及黑社會勢力,決定先到旺角一趟。果然一跨出地鐵站,一個頭破血流的中年男人就癱坐在樓梯一旁,外面人聲起哄,一種殺氣騰騰的感覺似面撲過來。警察護送一批聲援⋯
老實說,我已經不對政治人物抱有任何期望。 打開電視機看見政客的嘴臉,有種叫人關機的衝動,是否在潛移默化地訓練我們跟政治漸行漸遠?他們懂得如何行騙、如何造勢,如何在假民主政制下,學會選舉時搖旗吶喊⋯
(夜幕起) 一隻喪屍 在扒鐵絲網 它看見 身旁的小夥伴 一個個頭顱被打爆 噴射出自由的腦漿 穿過鐵絲網的那頭 還有一隻喪屍 在大海裡游泳 抱著一塊 情侶製成的浮板 多年以後 在喪屍的國度裡 它們⋯
一周之內,澳門出現了兩部以「六四」記憶為題材的劇場作品,也許只是偶然,但已足以在澳門戲劇史上留一章節,也不得不令人聯想到這種偶然下的社會背景。 過去五年也許是澳門回歸後社會運動、民間異議最熱絡的⋯
進入洗腎室後,因為我的血管在港治療時每天都要抽血,所以血管較幼,尋找時非常困難,加上放臨時導管只用局部麻醉,當醫生們在我頸部大動脈處落刀時,雖無痛感但明顯有被割開的感覺,一緊張血管自然收縮,所以⋯
「佔中」前夕,香港學界率先發起大罷課,同時提出「罷課不罷學」的行動理念,希望讓更多成年人理解罷課不等於逃學、放棄學業。他們更想表明的是,倘若社會沒有改變,學生也沒有未來。在公民抗命的街頭,在學校⋯
「抗命不認命!」香港佔中行動,讓全世界人民看到港人爭取真普選的決心。在暴力強權之下,港人堅持和平抗爭的精神,比防暴警察的催淚彈,更催人熱淚。這次勇敢踏上抗命之路的香港人,其實有很多對重啟政改不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