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日益飆升的樓價讓本地居民成為「房奴」,難以翻身。資料圖片
政治冷漠下的幸福?澳門人想要怎樣的政府(下) 2023年08月4日|文:房間裏的人(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圖片來源:「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 Survey, WVS))|https://aamacau.com/?p=103544

研究澳門政治其中一個困難之處,是缺乏具有代表性的調查數據。在社會調查方面,澳門落後於大中華其他地區。目前看到多數使用社會調查數據研究澳門政治的文章,要麼使用方便抽樣,要麼則是使用電話調查獲得的數⋯

胡志杰認為過去自己過份投入工作,失去生活的平衡點。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胡志杰人生新一頁──疫情後的大逆轉 2023年08月4日|文:瑪姬|https://aamacau.com/?p=103543

當社會復常之後,不知大家有沒有盤點一下,這三年來你到底得的多?抑或失的多?既是運動員,亦是藝術家的胡志杰,在生意上、金錢上或有損失,然而他卻領會到更重要的還是家人與朋友。曾經早出晚歸,每周工作七⋯

圖一:人工智能技術辨認雲朵的實例一。
天空中的雲朵世界:認識不同種類的雲 2023年08月4日|文:澳門氣象學會|https://aamacau.com/?p=103542

你有沒有看過天空中,有時像棉花糖,有時像羽毛,有時像城堡,它們就是雲!最近,澳門城市大學和本學會一起做了一件很厲害的事情!他們利用現代科技中的人工智能技術,讓電腦也能成功地辨認出相片中不同種類的⋯

《圈境》——「日常」的冷面風景 2023年08月4日|文:tkh@方言社|https://aamacau.com/?p=103541

《圈境》是澳門攝影師Alan Ieon的一本澳門地景紀錄攝影書。有別於澳門常見的作品圖錄,攝影師在創作時已計劃好以書本作為呈現的載體,而相較「金曲精選大碟」般的攝影師圖錄,《圈境》明顯設計了空間⋯

過去十年,舊法院是不少市民接觸文化藝術的空間。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法院以外的展覽空間爭奪戰 2023年08月4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3540

過去十年,當南灣舊法院的功能尚懸而未決的時候,坊間的討論都是集中在黑盒劇場的過渡與轉移、演出與排練空間的替補。然而,法院的地面層在過去十年,亦是本澳主要的視覺藝術展覽場地之一。免費借用、空間充足⋯

舊法院既是展覽場地,也是表演場地,攝於二〇二〇年。
從舊法院看文化風景變遷 2023年08月4日|文:ER...GRETTA|https://aamacau.com/?p=103539

舊法院的展覽空間究竟擔當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澳門的展覽空間粗略地可以分成兩種:官方的和私營的。官方的場地中,又可分為以官方策展為主,以及民間借用為主。而舊法院正正是以民間借用為主的展覽空間,是支⋯

非遺.四地(下) 2023年07月17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03012

【本文接續:非遺.四地(上)】 相對兩岸,香港及澳門「非遺」項目雖較少,但兩特區的「非遺」各具本土特色。然而,四地在保育方面皆危機並存。 香港保育「非遺」經驗 香港特區政府在二〇〇六年《公約》生⋯

永慶坊內「非遺」大師的工作室。
非遺.四地(上) 2023年07月16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03001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為「非遺」或「無形文化資產」,而這些無形遺產承載各處的歷史脈絡、記憶與情感。本文扼要內地、台灣、香港及澳門的「非遺」情況以及政策,藉以探究有效保育模式。 「非遺」溯源⋯

南音大師區均祥常用的一個秦琴。
「非遺」保育 仍需努力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2769

如果說澳門特區政府沒有保護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不盡公平。特區政府在二〇一三年制定《文化遺產保護法》時,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納入為保護對象,該法律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清單⋯

南音大師區均祥(左二)與徒弟在綵排,為日後出書作錄影。
回首來時路 南音大師區均祥:我對每樣技藝都好有心 「都畀到我好開心」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2768

許多澳門人未必熟悉這種傳統藝術——「南音說唱」,又稱「南音」,從清代中葉開始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流傳,一九五〇年代前後,這些精通南音與各式曲藝的樂手名師從廣州、香港等地來澳,在茶樓、妓院、大戶人家演⋯

二〇一八年澳門土生土語話劇團的《源味之情》劇照。圖片來源:文化局
澳門土生文化要如何延續?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2767

今年是土生土語話劇團成立的三十週年,也是土生葡人作家飛歷奇的誕辰一百年。正職是律師的土生土語話劇社編導飛文基,最近來回在父親誕辰的研討活動和藝術節演出的綵排之間。繼五月下旬澳門理工大學的圓桌研討⋯

「歌籌」是越南北部使用傳統越南詩歌形式填詞的一種形式複雜的詩歌表演。圖片來源:江之翠劇場Facebook專頁
台灣江之翠劇場:轉化傳統藝術 賦予當代精神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2766

訪問的這天,台灣「江之翠劇場」的幾位成員正在福建泉州學藝。藝團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將傳統梨園戲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劇場藝術相結合。據江之翠劇場在自己作品的場刊介紹,藝團期盼「透過各式文化的⋯

台灣也有亞太傳統藝術節,展現亞太地區傳統表演藝術。來源:亞太傳統藝術節Facebook專頁
台灣經驗可借鏡?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2765

在剛過去的五月,台灣為期近兩個月的戲曲藝術節圓滿結束。節目除了有傳統戲曲,還有不少傳統與現代戲劇結合的作品,甚至是和印度傳統表演藝術的結合。事實上,在傳承推廣傳統表演藝術方面,台灣官方設了多個機⋯

「非遺+時尚」的跨界走秀彰顯「非遺」的獨特魅力。
「非遺」大師肯定廣州永慶坊成效 傳統文化扎根年輕人心中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2764

廣州永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街區投入運作兩年多來,吸引不少人流,有入駐的「非遺」大師認為,永慶坊的運作模式成效較大,不僅積極地推動「非遺」文化的發展,還使「非遺」文化「扎根」於年輕人心中⋯

寶靈商業中心只剩下上海寶星一間旗袍店,而殷家萬早前亦因租約期滿、年紀大而決定退休。攝影:Carol Lau
旗袍裁縫殷家萬 一代職人難覓傳承者 2023年07月8日|文:洪慧冰、關震海|https://aamacau.com/?p=102763

佇立佐敦四十年的寶靈商業中心設計懷舊,燈光昏黃,如同停留在半世紀前的香港。位於一樓的「上海寶星時裝祺袍」(下稱:「上海寶星」)在旗袍裁縫殷家萬未退休前仍是該處僅存的一間旗袍店,數十呎的狹長空間裏⋯

本澳疫情嚴重時,有多處域區被列封鎖區,只能進入,而區內人員則不能離開。資料圖片
政治冷漠下的幸福?澳門人想要怎樣的政府(上) 2023年07月8日|文:房間裏的人(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2762

五月二十六日澳門本地中葡雙語週報《澳門平台》刊登了一篇有趣的報導,題目為〈調查:領導主管愛國比能力經驗更重要〉,其中第一段是這樣寫的:「愛國愛澳,還是學歷經驗更重要?根據澳門《公共行政雜誌》刊登⋯

黑臉琵鷺。
希望在消失之前留下記錄——和澳門賞鳥人聊生態 2023年07月8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102761

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比賽,不過你聽說過觀鳥比賽嗎?至少筆者覺得很新鮮。參與過觀鳥活動,也遇到過很多拿著「大砲」式的專業相機拍鳥的賞鳥人,不過還真的不知道原來觀鳥界也有競技。所以當知道澳門有朋友⋯

《Nocturnal》——場與植物的深夜共舞 2023年07月8日|文:方言社|https://aamacau.com/?p=102760

踏入二〇二三年,隨著本地疫情緩和,澳門亦姍姍來遲地迎來開放出入境,與世界重新連結。疫情期間被強行停止的各種藝文交流活動亦重回正軌。因此在二〇二三年的上半年,我們已能看到不少累積已久的視覺藝術出版⋯

Mandy (左)及Eva希望大家先多理解資優兒童的困境。
被埋沒的天才?被誤解的孩子?資優教育碩士生探究本澳「資優兒童」 2023年07月8日|文:瑪姬|https://aamacau.com/?p=102759

當特區政府正為著要引入人才而煩惱,原來在澳門有一群土生土長、極具潛力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潛質和方向,卻因為在大眾瞭解不足的情況下,得不到任何支援,家長們成為「孤島」,靠自己尋求發展機會。不知道⋯

舊法院成為一班劇場工作者的修煉場。
南灣舊法院黑盒劇場 十年回望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2758

二〇二三年五月底,一連兩晚《海鷗來過的房間》音樂會圓滿結束,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正式走進歷史。不少劇場人紛紛在社交平台上高呼不捨,說著再見,分享各自在法院有過的難忘回憶與片段。南灣舊法院臨時黑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