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冠峰:人類若不友善對待海洋及動植物 必然遭反噬

132 再見中華白海豚──我們用垃圾賭未來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0348

時間:2024年04月28日 14:14

當局在去年底突如其來公佈填海造陸「生態島」計劃,掀起不少市民以及保育團體的憂慮,恐動工後對整個海洋生態,尤其對棲息於選址一帶動植物環境帶來傷害,當中亦包括本澳珍貴的受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曾長年累月與本澳動植物、濕地打交道的前民政總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認為,若人類沒有友善對待海洋及動植物,對大自然無限索取,必然遭受自然的反噬。

在梁冠峰任職民政總署時期,曾於二〇一四年與內地中山大學海洋學院合作調查澳門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生態。現時擔任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會長的他則認為,澳門應設法為中華白海豚打造一個更佳的棲息環境,並建議當局在機場附近設立保育試行點。「如果佢(白海豚)觀察到環境有所改善的話,你(當局)將來可以更加放心去建設你嘅『生態島』。」相反,若當局沒有做好牠們的生存環境,「令白海豚更加少了機會嚟澳門,咁係我哋澳門嘅損失。」

他又指出,現時本澳堆填區飽和,亦存在安全隱患,解決城中建築廢料是迫切問題,惟官方釋出有關建造「生態島」的資訊不多,自己沒有數據去評論一旦填海造陸對相關水域的影響。基於科學角度,當局在設計「生態島」的同時,必須預設如何做到生態補償,將損害減低。「點樣快速(做到)生態修復,你(當局)先係對自然一種友善(態度)。如果你沒有這個想法,做幾多會傷害幾多。」

特區政府計劃於黑沙龍爪角對開海域以垃圾填島。

特區政府計劃於黑沙龍爪角對開海域以垃圾填島。

相反,若該項目能設計至有利於快速生態修復,同步進行而獲得回報, 「這就是我們澳門人之福。」若當局沒有考慮快速生態修復,做法便不科學。

梁冠峰自一九八〇年起從事生態修復工作,二〇〇九年任民政總署(現市政署)管理會委員,並於二〇一七年十二月退休。他在任期內主管澳門城市綠化及生態保護。

梁冠峰:堆填物的飽和程度和對周邊環境構成隱患「不容忽視」

因過往工作原因,梁冠峰認為,現時本澳堆填物的飽和程度以及對周邊環境構成的隱患是「不容忽視」,而且早在十年前已有跡可尋 。「(堆填物)堆得太高、物料無精準分類, 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將來或會出現類似地質災害。

他直指,這對本澳發展造成困擾,必須要處理。倘若當局未處理好,即便新堆填出土地空間,其可利用價值亦大大降低。「那都是市民的代價來的,要理性地看待這件事——堆填物的處理必須要找到出路。」

對於當局計劃以建築廢料在海中填一個島,梁冠峰認為,對整體生態環境而言,填海造陸做法比起在岸邊堆填影響少一些。然而,海中生物如中華白海豚等必然受影響,肯定對局部地區造成一段時間的生態影響。但這個影響是否將直接導致中華白海豚絕跡於本澳水域?「我覺得那個機率唔係十分明顯和大。」

他又認為,在本澳所管理的八十五公里海域內,能使用的面積並不多,可以選擇的位置的確少。

前民政總署管委會委員、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會長梁冠峰。

前民政總署管委會委員、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會長梁冠峰。

路環成長 常見海豚

事實上,相對於大部分澳門居民,在路環土生土長的梁冠峰對海豚並不陌生。他指出,現時在澳門水域見到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比起小時自己所見的確減少。現時中華白海豚生存受威脅,除了由於周邊船隻快速行駛危害其安全外,白海豚覓食上亦有好大問題。若中華白海豚減少在某海域出沒,與周邊海域非法捕撈亦有密切關係。

他又以機場附近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族群為例,認為該處因禁止任何捕撈船隻接近,故食源穩定性比其他任意捕撈的地方好很多,吸引白海豚游進。食源決定中華白海豚喜歡在甚麼地方停留或棲息,「這是我實際觀察所得。」

梁冠峰:你又叫人讓步
又唔畀返啲甜頭人哋?

路環和橫琴之間水道雖窄,但一直未影響海豚走動。梁冠峰指,若「生態島」的設計可以任由海豚來去自由活動,附近沒有高速的船、又有食源供應的話,海豚應該不會走去其他地方。

相對高速船隻、食源問題,即使填海造島,也是一個很漫長、漸進的過程。梁冠峰則認為,這對海豚而言應沒有應激反應(受到有害刺激時,引起的全身反應以抵抗有害刺激),並不是「爆炸性」的,造成的威脅應該比較小。問題則是政府對周邊海洋生態是否有補償措施?「你(當局)又叫人(海豚)讓步,你又唔畀返啲甜頭人哋?咁好不公道。咁人類咪霸道到做呢個世界的霸主? 你唔啱。」

梁冠峰指,當局或可考慮在機場附近設白海豚保育試行點。

梁冠峰指,當局或可考慮在機場附近設白海豚保育試行點。

他又認為,若當局決意建「生態島」,必須在建設前進行補償。「你政府係咪要做返啲嘢?或提早畀啲『安慰獎』中華白海豚? 在旁邊打造一啲對牠更加有利的,(尤其)喺食源、在環境整治等做好啲?如你屋企裝修,係咪要有一個地方去暫住?無理由叫你瞓天橋底?」

梁冠峰又稱, 所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即人類不能過火,否則必遭反噬。「(若)你(人類)無限去向自然去索取,一定是會有反噬畀你,呢啲是很自然嘅⋯⋯(即)你人類要付出代價的」。

梁冠峰:當局應考慮機場附近設中華白海豚保育試行點

由市政署委託內地中山大學所做的中華白海豚研究報告,曾兩次建議本澳設立白海豚保護區,而該報告則被官方列為機密而沒有公佈。對此,保育經驗豐富的梁冠峰認為,一旦當局決定利用海域,必須站在給予「補償」大自然的角度。

他又認為,澳門必須設法為白海豚打造一個更佳的棲息環境,或考慮機場附近、即中華白海豚族群出沒之處設立保育試行點。「其實,中華白海豚仍然有一個族群喺機場附近,你(當局)點解唔可以喺呢個時間,作為一個保育性質、 做一個試行的地方,可以俾到中華白海豚有一個比而家更『優厚待遇』的棲息環境。」

至於是否要設保護區,梁冠峰則稱不一定。若當局為了打造更好的生態環境而行動的話,而努力之下環境真的有改善,周邊環境都可以做到等同保護區、甚至超出保護區的質量。「(保護區)只是字面上的東西,我不嬲唔係強求字面上的東西。 所有的承諾,係要睇你嘅實質行為。」即使當局承諾劃出保護區,但做不好或背棄承諾,市民都是無辦法。

生態修復須與建島同步

現時官方公開的「生態島」相關內容,連確實位置亦欠奉,遑論生態修復及生態補償等措施。梁冠峰亦坦言,未看到當局公佈「生態島」計劃同時提供快速生態修復的資訊。任何要實行堆填的地方,生態修復必須優先考慮、且修復須快速。「『生態島』的設計須經科學論證,須符合日後的生態補償和生態修復的預設模式。否則,你(當局)填一個島,光脫脫咁,唔為將來的生態修復而設計的話,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

他又以當年自己在龍環葡韻做「生態島」為例。該「生態島」不但形成生態循環系統,有助龍環葡韻生態修復,現時連已離開的黑臉琵鷺都再現龍環葡韻。

梁冠峰又指出,「生態島」所涉及的生態修復必須是立體的,即不只涉及水質,還要包括岸邊的生態、日後島上的植物、空中的鳥類等。該島無論在形狀、採取的物料等都必須考慮生態修復。

近年城市高速發展,本澳海上基建連續不斷。

近年城市高速發展,本澳海上基建連續不斷。

建築廢物必須精準分類

在訪問期間,梁冠峰亦談及如何處理本澳建築廢物。他直指,本澳別無他法,只能將它精準分類, 再針對某樣廢棄物來處理。「你(澳門將廢料)混埋一齊, 是冇人有一部萬能嘅嘢可以同你處理。」建築廢物在分類後,便易於處理再利用。

過去數年,特區政府亦開始著力推行垃圾分類及再利用,惟效果始終不大。梁冠峰則認為,若當局實施以建築廢物填海,就必須先經篩選,否則日後建成「生態島」價值低。至於會否做、如何做,這些則要問當局。

促當局公佈更多海豚、生態島資料
梁冠峰:無懼對話、溝通才能廣納良言

以垃圾填海造陸的概念,對澳門而言可謂「新鮮事」。梁冠峰指出,這計劃涉及很多專科、專業領域,當局應以開放態度聽取多方面意見以及建議,尤其本澳專業人士。同時,當局亦應儘可能公開資料,包括澳門水域及海豚狀況,以及「生態島」建造細節。如此重大項目,若能有更多人士參與則更好。 如果當局甚麼都不公開的話,「 我滿腔熱血都沒有用,我都被排在外。你(政府)有你講,佢(市民/團體)有佢諗。」

他又指,澳門有不少專業人士,包括自己,「 如果為社會建言建策,我很樂意。但係,如果這種渠道不夠開放的話, 是社會的損失 。」

他以自己過往處理保育事件的經驗分享道,若有市民或團體質疑時,應無需畏懼對話、各方應儘量溝通。

對於市政署將中山大學的海豚研究報告列為機密,曾參與海豚保育工作的梁冠峰坦言,自己對當局所指保密「不是十分理解」。政府應可以透過協商,「儘量將可以公開的東西畀多啲市民知道,咁樣取得人哋更多的信任。 」報告中若涉及知識產權等內容應依法受到保護、給予保密,其他的內容則應儘量公開,「呢個時間能夠公開多一些(涉及海豚情況),對處理這個問題(生態島)更加有利」。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