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島」未為輸?——填海「堵」未來

132 再見中華白海豚──我們用垃圾賭未來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0354

時間:2024年04月28日 14:14

今期《論盡》紙本專題有關近日特區政府極力鼓吹的「生態島」計劃,要在路環以南海面以建築廢料填海造島。這個將用來放置建築廢料的島,造價接近156億澳門元,用海面積約為2.45平方公里,比目前填海新城區中最大面積的新城A區1.38平方公里還要大。

這是一個龐大的填海計劃,一旦實行將對本澳未來影響深遠。

政府在去年十二月展開《海洋功能區劃》、《海域規劃》及《海域使用法》公眾諮詢,其中一個重點關注便是「生態島」。然而,該項目總是欠缺詳盡、核心的資訊,許多問題仍然不清不楚、避而不談。對於市民、保育團體不斷提出的質疑和反對聲音,如對於建設「生態島」將會破壞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現存廢棄物的成份組成及是否有毒等,均沒有詳細提及。目前已確定的是,廢棄物中所包含的「爐渣」應為焚化爐的底渣,含有濃度不低的各種有毒重金屬。這樣的有毒物質用作填海,如何確保不會對海洋生態造成污染?

對於這些問題,有關當局皆沒有實質回應。甚至由特區政府委託進行的相關生態研究報告,如《澳門管理水域中華白海豚調查報告》,皆一直不向公眾公開最為關鍵的部份。直至澳廣視葡文電視台爆料,公眾才知道當中實情,與政府所說的並非一致。

黑沙龍爪角對開海面。

黑沙龍爪角對開海面。

海事及水務局於四月十二日於網站公佈公開諮詢總結報告時,則完全沒有提及市民及民間保育團體曾在網上發起反對該項目的聯署行動。該次聯署呼籲當局「停止路環南部填海計劃,增加海洋保護區範圍」,並收到超過一千六百多個簽名,政府對此卻完全充耳不聞。

政府一直強調建設「生態島」是「迫在眉睫」且唯一解決方案,然而,市民與環保團體均認為,當局應制定長遠的源頭減廢政策、更好地保護海洋生態與保育珍稀中華白海豚才更為迫切。

事實上,保育團體亦提出處理垃圾的其他替代方案,一來可以更有效地處理建築廢料,二來只需佔用更少的面積以及少得多的成本,便能處理面臨飽和的建築廢料。然而,當局似乎一意孤行,拒絕對話與溝通。到底政府何時才能正視垃圾填海造陸的禍害,不再轉移焦點?

本媒四月三日曾向環境保護局、海事及水務局查詢「生態島」詳盡內容,以及關於中華白海豚的保育等十多個問題。事隔十一日,兩局只以三條網上連結統一回覆,分別為概述「生態島」,《海洋功能區劃》、《海域規劃》及《海域使用法》諮詢文本內容以及處理澳門建築廢料之分階段措施,並未針對提問逐一回應,亦沒有補充回覆任何更多相關資料,可見當局態度敷衍。

本媒同日亦向負責動物保育的市政署查詢,問及針對有關「生態島」計劃將如何保育本澳海域的白海豚、過往海豚擱淺數據等十多個問題。事至四月十七日,在本媒截稿前都沒有收到市政署回覆。

事實上,填海造陸對澳門而言並不陌生,然而,以珍貴的海洋資源來處理城中垃圾,這當中應如何衡量,需要社會大眾持續認識海洋生態,並對環保政策保持思慮,推敲出答案。今期專題本媒蒐集有關「生態島」計劃的部分爭議,整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呈現保育團體對海洋生態、中華白海豚及垃圾處理問題的意見,以及其他地方一些相關案例的情況等,把這個將改變整個澳門海洋生態的項目,分析與展示各方思慮。

澳門人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對自然生態保育並不是無動於衷的。過往成功叫停路環疊石塘山建高樓事件、東望洋燈塔景觀被遮擋事件、西望洋山望海景觀被遮擋事件等,澳門人都一次一次盡力發聲,甚至付諸行動,盡力守護我們應有的權益、我們所珍惜的大自然。這不單為自己,更是為未來。

以垃圾填海造陸,是讓澳門在垃圾中種出「未來」,抑或只是以垃圾來「堵」本澳發展,這則讓我們拭目而待。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