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評、詩評、藝評、影評,評評評。
5月23日多倫多媒體公佈了由當地劇評人協會 (TTCA)所投票選出的2018年多倫多劇評人大奬(2018 Toronto Theatre Critics Awards)的得獎名單,本澳小城實驗劇⋯
這些情景不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嗎? 看似寧靜的黑夜裡,常常被突然提高分貝的聲音插入:失控的歌聲、誇張的笑聲、或一句超大聲的髒話;憤怒的咆哮,分不清男女的撕扯、扭揑,時高時低;無法停止的小孩哭聲、打罵⋯
早前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看了一部很破格的中國電影,它是一部劇情長片,但沒有演員,也沒有攝影師,整部片是由中國鋪天蓋地的監控鏡頭攝錄下來的畫面剪輯而成。導演徐冰首先寫了電影劇本,再根據劇本內容在網絡上⋯
大部分人對澳門的印象大抵屈指可數,好比大三巴丶新馬路丶觀光塔和到處林立的賭場,你我對澳門的印象是否又僅僅只有剩餘這些?或許有沒有人曾經想過在燈紅酒綠的背後,是一條小漁村,當時大家都是靠著捕魚養家⋯
在剛過去的一月,筆者聯同一眾香港藝評人前往澳門參與「第十七屆澳門城市藝穗節」。本屆藝穗節以「尋寶」為題,旨在引領大眾尋找城市間的寶物,發掘人與人互動中被忽略的價值。當中的演出主要以體驗式劇場(⋯
自從藝穗節(Fringe)一詞在1947年出現,用以指稱英國「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外圍群聚的表演節目後,演出數量、題材、形式……統統⋯
第十七屆「澳門城市藝穗節」以「尋寶」為策展主題,共策畫了二十三齣表演與相關活動,這其中包括了幾檔流動性、互動性性格強烈的表演。這一次的策畫裡頭,親疏距離不同的活動與展演在我眼裡恰可讓觀眾從傳統腳⋯
自《職場抗戰日記》認識鄭君熾(阿佐)已有數年。喜聞早前他在加拿大演出《時先生與他的情人》,在多倫多和首都渥太華達多達五十場,在澳門劇界實屬難得。在他完成了香港的演出後,《論盡》和他進行了這次專訪⋯
來自台灣的「冉而山劇場」同樣以身體作為媒介,通過表演、行為藝術、環境劇場等多種元素,於黑沙海灘中述說阿美族的文化與象徵,並以阿美語演繹出原住民的神話故事, 祭祀的意義和群居對族群的重要性,與現今⋯
在過去的2017年澳門第二屆國際影展,公映了幾部本地創作的紀錄片,其中有一部新人作品《爺爺的老房子》令人印象深刻。短短的半個小時,一個生動的老人家形象躍然屏幕,幽默可愛的老頑童,背後卻透露了一個⋯
十分慶幸在2017年的最後,在舊法院看到《長衫詞》,感受那來自文學、音樂與劇場,以及更深層源於地方文化和歷史那實在的能量與神采。 屬於這個地方的文化是怎樣的?它的獨特之處在哪裡?《長衫詞》或許沒⋯
卓劇場《異鄉記Holy Crab!》謝幕時,導演兼主演的葉嘉文向編劇朱宜道謝,大意是感謝她讓這個劇本,在似乎跟劇中故事沒有太大關係的澳門上演。他說「似乎」,其實是一個對觀眾的提問: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