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三 讓生機再現
2023年02月3日|文:論盡者言
疫情三年終迎開關,特區政府突然在去年十二月八日宣佈逐步放寬防疫政策,終對國際「打開門口」。隨內地、香港及澳門自 [
三年行一哩 終達「後疫情」 林宇滔:讓市民重新相信政府是關鍵
2023年02月3日|文:論盡媒體
去年十二月八日,特區政府突然宣佈不再堅守疫情三年來實施的動態清零政策,取而代之的是逐步開放關口,重新與世界接軌 [
在澳的少數 疫下苦有誰知 移工團體:疫情三年難找幫手
2023年02月3日|文:論盡媒體
疫情三年後,本澳的防控終告一段落。然而,疫下一群為本地作貢獻的人卻遭遺忘。澳門菲籍移工團體——進步家務工工會( [
疫下勞權受損問題突出 梁孫旭促政府主動檢視及改善
2023年02月3日|文:論盡媒體
三年疫情終見曙光,惟疫情重挫本地經濟,僱員的勞動權益亦受損。工聯副理事長、直選議員梁孫旭認為疫情期間突顯本地勞 [
我們這三年
2023年02月3日|文:論盡媒體
疫情三年,每個市民感受不一,或沉重或船過水無痕。然而,每個與疫情有關的事,都在記錄我們這三年。 疫情或多或少改 [
葉桂平:澳門應提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功能 將獨特優勢轉化為競爭實力
2023年02月3日|文:論盡媒體
近幾年特區政府強調本澳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發展大局,把握大灣區機會。然而,強調對內融入時,似乎忽略澳門歷史悠久向 [
莫兆忠:疫情暴露藝文發展定位模糊
2023年02月3日|文:論盡媒體
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二日,澳門出現首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幾天後,所有文化場所暫時閉館,包括表演場地。事實上,疫情 [
死亡人數上升當局預期之內? 羅奕龍:病死率高企是全球面對第一波疫情時都會遇到
2023年01月5日|文:論盡採訪組
在當局放鬆防疫措施時,多次強調已有預案。然而,過去一個月澳門全城的情況可謂不堪一擊,令本澳死亡人數急劇上升,當 [
歐陽瑜:目前為止未需要全民核檢
2022年11月20日|文:論盡採訪組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最近染疫個案被列為輸入性或輸入相關個案,傳播鏈清晰,沒有出現擴散現象,「到目前為止我 [
大三巴音樂會 人山人海真開心! 市民︰一邊五日四檢,一邊開枝散葉?
2022年11月19日|文:論盡採訪組
本澳新增一例輸入性確診個案,為內地旅客,該名遊客在確診前曾到本澳多區遊覽。應變協調中心宣佈,今(19)日下午4 [
又要威又戴頭盔? 年度盛事 大賽車組委竟「以疫之名」限記者數目
2022年11月17日|文:論盡採訪組
本地近日雖發現多宗輸入染疫個案,但一年一度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於今(17)日如期開始一連四日的賽事。當局亦一直 [
珠海再通報1例陽性個案 在本澳有活動軌跡 當局︰曾到拱北地下商場者不如實申報最高判囚半年
2022年11月17日|文:論盡採訪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今(17)日中午再接獲珠海市通報,1名陽性病例,為36歲女性內地居民,居住在 [
強調「動態清零」不動搖 賀︰「3+3」亦難吸引外國旅客
2022年11月16日|文:論盡採訪組
直選議員高天賜則指,博彩業已經「吊緊鹽水」,相信很多微企會倒閉,促請政府盡快改變防疫措施,由「5+3」改為「3 [
議員批防疫工作仍然混亂 促當局認真檢討減少對公眾影響
2022年11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近日,本澳由上月26至昨發現10宗陽性個案,當局稱,本地存在隱形傳播鏈的可能風險,並於本周二開展28小時全民核 [
奮力走向復常 才不是躺平
2022年10月26日|文:論盡者言
在已進入「後疫情」時期,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早就積極地走向復常之路,這當中之利概括起碼有四:有助人民的心理健 [
澳門何時才可真的走向復常?
2022年10月26日|文:九旦(澳門街的讀者)
9月25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暫停疫情記招,澳門特區政府幾近同步作出同類宣佈。新型冠狀病毒應變協調中心公佈暫停記招 [
過港覆診難 長期病患:對放寬港澳通關「唔會有期望」
2022年10月26日|文:論盡媒體
患有慢性腎衰竭何庭茵過去八年,每星期需要洗腎三次,每次則要四小時,而每隔十至十二星期便需到香港的醫院覆診,跟進 [
回家的路 咫尺天涯
2022年10月26日|文:一名居港澳人
疫情差不多三年, 對無數的居港澳人來說,猶如過了十三年那樣。兩地距離雖短,但因為防疫政策南轅北轍,令兩地居民日 [
在港工作澳人:對政府感絕望
2022年10月26日|文:論盡媒體
除了內地及澳門以外,新冠肺炎疫情已漸漸在世界各地劃上句號。然而,將重新向國際開放的意見一律視為「躺平」的澳門政 [
關卡重重
2022年10月26日|文:論盡媒體
自二〇二〇年年初疫情於世界各地爆發,各國陸續封關,以對抗當時仍未知的新型冠狀病毒。澳門政府也不例外,陸續封鎖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