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蘇嘉豪的書被指涉政治被拒「好書交換」市民:「不意外」 文化局沒有直接回應事件 2022年04月20日|文:論盡採訪組

為推動閱讀風氣,文化局於上月舉行「澳門圖書館周」的活動,提升居民文化水平。但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參與圖書館周的「好書交換」活動時,其中一本由前立法會議員蘇嘉豪所寫的《六三O的日與夜 : 一場澳門社⋯

閱讀療傷-讀《黑日》 2020年02月26日|文:Mandy

香港作家韓麗珠以日記體形式,書寫2019年4月到11月這個島上所經歷的浩刧,她觀察、參與、書寫、思考,雖然無法給出任何一個結論,但在過程中慢慢療癒自己,使內心更加堅強,或逼近生命的核心。 其實重⋯

若書為草藥,別忘記遁入它為草時的豐沃土地 2017年06月14日|文:川井深一

書使人著迷而無法自拔,走進圖書館或書店便被它木質芬多精逼出一身屎,對抗這些無聲之聲所引發的腸燥症,最好就是做一些跟書相關的事。但今天我們的身體已經不只腸燥症那麼簡單,坐陣書店的好友跟我說他有時覺⋯

新中央圖書館選址舊法院,建築面積三萬三千平方米,共十一層,文化局表示,暫定以「前四後七」的方式分配樓層。
深度解構:缺的是圖書館嗎?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新中圖的前世今生:新中央圖書館方案經歷十年,近日政府公佈「造價九億」後再次備受關注。坊間質疑花費九億公帑是否物有所值,現時的黑盒劇場、藝文空間能否得保;有城規會委員亦直指政府方案以十年前的資料⋯

文化局表示將保留建築立面、廊道及樓梯等建築特色。
城市新地標,究竟做啲乜?文化局:新中圖將成綜合知識庫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一句「造價九億」,新中圖方案即引來一遍嘩然,文化局立時頻頻解畫推銷,努力與公眾對話,且承諾保留劇場展覽空間、舊法院及司警局立面、廊道及樓梯,並限高海拔53米等。新中圖佔地三萬三千平方米,面積相當⋯

9月19日《論盡媒體》在牛房倉庫舉辦「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會」。左起主持人路家,嘉賓:鄧美蓮(左二)(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廳長)、林翊捷(城市規劃師)、王國強(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理事長)及莫兆忠(劇場評論人)。
減法空間規劃的可能:林翊捷、呂澤強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選址並不理想 城規會委員林翊捷出席《論盡》舉辦的「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會」時表示,舊法院的選址並不理想,首先舊法院是古蹟,要再利用建造的難度高;再者地處舊城區當中,交通壓力大,又有高度限⋯

2014年,經文化局投入一定資金改裝後,舊法院空間被重新規劃,一樓成為展覽空間,二樓成為黑盒劇場和排練室。
莫兆忠:文化視野在哪?「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發言稿 2016年10月13日|文:莫兆忠

作為劇場工作者,十分尷尬,近年政府公共工程、活動連連超支、物非所值,同時對待歷史建築的暴力手段,都積下不少民怨,於是文化局九億新中圖消息一出,便很難有比較理性的討論,而且在「文化藝術」等同「亂花⋯

從2014年起,文化局把當時空置多時的舊法院大樓改裝成臨時黑盒劇場和展覽空間,供藝文團體借用 。
新中圖規劃折射出表演藝術的桎梏 2016年10月13日|文:趙七

最近,圍繞新中央圖書館選址、預算和設計方案的爭議不斷,官方(文化局)及民間組織(論盡媒體)亦先後就其選址南灣舊法院大樓的方案舉行介紹會及公眾座談。新中圖將選址南灣舊法院的決定看來已經勢在必行,而⋯

9月19日《論盡媒體》在牛房倉庫舉辦「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會」,嘉賓:鄧美蓮(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廳長)、林翊捷(城市規劃師)、王國強(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理事長)及莫兆忠(劇場評論人)。
「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在場出席市民的想法一人一句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市民:作為澳門未來的文化地標,新中圖在選址上被限死在舊區,實在難有發展空間,政府又將舊法院內部不斷「谷大」去遷就新中圖功能,說明位置並不合適。與其相信「現時唔做將來就無」,不如從宏觀角度出發,另⋯

2008年7月「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築概念設計邀請賽」評選結果出爐,評審委員會從27份合資格的參賽方案中選出(首行由左至右)一等獎(黃文靜)、二等獎(黃文靜)、三等獎(趙維通)及(下行由左至右)四份入圍獎(Maria Carlota Proença de Almeida、Carlos Alberto dos Santos Marreiros、黃雄溪和陳浩明),一入圍獎從缺。新中圖設計比賽一等獎作品在當時有指賽果早以內定,惹來專業人士、網民強烈質疑,有指得獎者是負責前期諮詢工作的工程規劃公司的職員,有利益衝突之嫌。(資料來源:http://novabc.icm.gov.mo/)
有指評獎欠公平及破壞舊法院風格 新中圖設計賽果惹爭議 2016年10月13日|文:悟塵

(原文刊於2008 年 8 月 26 日《華僑報》) 在文化局主理下的「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築概念設計邀請賽」的評獎結果,在坊間引起極大爭論,這當中主要有兩大點備受質疑,一是公平性問題,一是得獎的⋯

不少澳大學生都反映新校區有很多設備都未完善,例如偌大的圖書館裡,有很多書架都是空的。
新中央圖書館十年事件簿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媒體

2005.11 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發表2006年度施政報告中宣佈,政府決定興建一座綜合性的大型中央圖書館,以回應市民自我增值、提升文化素養和充實閒暇時間的新需求。 2006.2 新中央圖書館邀粵⋯

「边度有書」正式向外公佈,要撤離新馬路了。
當新馬路不再有書 2016年09月9日|文:黑黑

二〇一六年九月初,繼兩個月前边度有音樂宣佈結束營業後,边度有書也正式向外公佈,要撤離新馬路了。消息傳出,同樣引起公眾的激烈回響,不止本地公眾,許多外地朋友也都紛紛留言和貼上過往在此拍下的相片,人⋯

《石頭雨.海之歌》概念繪本
記錄《一本書的誕生──我們怎麼閱讀繪本的出版細節》 2016年02月23日|文:大蔥

一套明信片丶一張地圖丶一本小繪本丶一頁立體書,《石頭雨.海之歌》匯集了四位藝術家的創作,是一本別具心思的書,目前出版了三百本。上周六(2月20日)井井三一兒童繪本書屋請來了該書的策劃和文本作者莫⋯

大蔥:孩子需要什麼樣的閱讀?
自然教育和孩童閱讀:書墟裡的媽媽話題 2015年12月29日|文:大蔥

一年一度的廣州書墟在繁華的北京路上一棟由設計師精心改建的民國老房子裡舉行。早有聽聞書墟的熱鬧好玩,親自去一趟,果真是「人潮湧湧」。不過,這不是購物的人潮,而是徜徉在舊書堆中和講座台前的人潮。在書⋯

閱讀‧越讀‧悅讀 ──我的閱讀傳承之旅 2015年05月21日|文:蔡梓瑜

大哥於年前往生了,留給我最寶貴的財產是閱讀。小時候,與大哥同房,他愛閱讀,舉凡《讀者文摘》、《紅旗》雜誌、《毛澤東選集》等都愛讀。大哥不善執拾,書報經常四散,我看不過眼,自告奮勇當打雜。有一次⋯

閱讀「家」 2015年05月21日|文:蔡文凡

3歲以前的家,我記得的不多,但我仍然記得3歲的家有書。那是一套中國經典白話小說系列,深藍色的精裝書,大概是12本,有《三國演義》、《西遊記》、《儒林外史》、「三言」等。 3歲以後,給我最深刻印象⋯

我的閱讀心得 2015年05月21日|文:鄺菁誼(澳門培正中學初中一年級)

我喜歡書本,原因是可以在書本裡看到不同的故事,書本是我的良師益友,陪伴我一起成長。讀幼稚園的時候我最喜歡看的書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灰太狼的角色永遠都是代表壞分子。 從小我便喜歡看書,為什麼要看書呢⋯

閱讀作為一種面對世界的態度-《楊照──閱讀這個世界》講堂筆記 2015年04月20日|文:黑黑

剛過去的星期天下午,何東圖書館著實熱鬧,未入中庭,遠遠便見到許多市民圍成一圈,原來是澳門樂團在演奏古典樂,而名家講堂的《楊照──閱讀這個世界》又開始在即。 在一個多小時的講堂裡,學養淵厚的楊照把⋯

澳門中央圖書館館長鄧美蓮
讓書留傳 讓情流轉 2015年04月16日|文:路兒

因為讀着深受感動,所以希望你也能讀;當中的一字一句,就是我的心情……出處不名的一句文字,彷彿總結了把書送出的種種理由。 「每當你分享時,閱讀其實豐富了很多。」澳門中央圖書館館長鄧美蓮也把其讀書之⋯

(Photo credit by readingawaythedays)
孩子,想說讓你真的愛書不容易:淺談本埠英文學校閱讀推廣教學之成效與限制 2015年04月16日|文:日斗

「閱讀推廣呢行唔難嘅,叫啲細路平時多啲睇書,攞高啲分就得啦!」小弟簽下人生第一份專職合約時,我的老闆──氹仔某英文學校學長如是說。小弟畢業自福爾摩沙島某不入流大學,學的是賺不到錢的人文社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