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
情懷益隆炮竹廠 2022年03月5日|文:論盡採訪組

益隆炮竹廠於一九二五年開業,並至一九八四年正式結業,作為過去氹仔第二大的炮竹廠(當時最大的炮竹廠是廣興泰),見證氹仔炮竹業的興衰。氹仔歷史研究學者黎鴻健表示,益隆炮竹廠是目前華南地區現有保持得最⋯

上海慎成里「微改造」 倡留住生活氣息 2021年09月2日|文:論盡媒體

歷史建築要如何修復活化,一直是不少城市思考的課題,特別是古舊的民宅。若把居民遷到別處,將建築改建成商業或展示用途,房子雖被保留,卻也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氣息,居民的賠償與社區舊有的連結也是另一問題⋯

澳門特色嶺南建築 保護、活化如何共存? 2021年09月2日|文:晶

澳門位處嶺南地區,不少中式建築自然具有「嶺南特色」。但今天,澳門很多中式古建築雖然留下了立面,但內裡的間格已經消失,難以讓今日的我們窺探昔日嶺南建築的智慧全貌。但如果能好好利用,是否就有好好保存⋯

貓捉老鼠──觀察「活化」這件事 2019年05月21日|文:鄒景峰*

剛聽到今年「澳門劇場研討會」的主題時,我其實感到有點驚訝,一來是因為「活化」與上年研討會題目「歷史」關係密切;二來是因為上下兩場研討所牽涉領域之廣泛、思想之深度,對我來說像是兩個大命題,要在一天⋯

我試着找出像我一樣一臉焦躁的臉孔。
熙來攘往的路上,我站在紅綠燈另外一邊 2019年02月19日|文:思崎井

在新年長假期,我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旅行了一趟。 由家門開始算起,大約十五分鐘就可以走到市中心,然後到達那片所有本地人都會面有難色地搖頭的地方,也是所謂古蹟臨立的老城馬路,塞滿車水馬龍的觀光人流,無⋯

荔枝碗規劃乜都要有? 有市民憂活化變惡化 2018年12月12日|文:論盡採訪組

荔枝碗船廠片區被列法定文物場所,文化局建議把船廠片區劃為 4個分區保護。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路環荔枝碗保育規劃。有市民今早致電節目表示,荔枝碗片區除了保育外,可有更多元用途,「總之乜都要⋯

第二批不動產評定辦首場公眾諮詢會 與會者關注當局對文物的保護和活化 2018年11月11日|文:論盡採訪組

文化局就全澳第二批不動產評定舉辦首場公眾諮詢會。有與會者表示,文物評定進度太慢,部分有價值的建築來不及評定就已經被拆除,令人惋惜。而部分已被評定的建築物卻被改到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風貌,關注當局⋯

文化遺產委員會6月5日在沒有通知傳媒採訪下召開平常會議,會後新聞稿稱大部份委員不建議把「荔枝碗船廠片區」評定為文物。
「黑箱」開會 打倒昨天的我 文遺會神邏輯:「活化」先於「保育」 2018年06月25日|文:論盡藝文組

身為文遺會主席的譚俊榮去年三月曾表示,由於荔枝碗保育個案不涉及私人業權的問題,認為可以公開文遺會討論荔枝碗保育的會議,但仍要視乎相關法例與文遺會研究。去年四月,文遺會就在傳媒的見證下,一致認同荔⋯

文化遺產委員會6月5日在沒有通知傳媒採訪下召開平常會議,會後新聞稿稱大部份委員不建議把「荔枝碗船廠片區」評定為文物。
文遺會「黑箱」開會? 文化局:因涉重大公眾利益 2018年06月25日|文:論盡藝文組

文化遺產委員會6月5日在沒有通知傳媒採訪下召開平常會議,會後新聞稿稱大部份委員不建議把「荔枝碗船廠片區」評定為文物。公眾批評文遺會「黑箱」開會,並關注文化局最終會否將船廠列為文物。文化局局長穆欣⋯

為活化棄文評,談駿業:邏輯本末倒置
為活化棄文評 談駿業:邏輯本末倒置 2018年06月25日|文:論盡藝文組

對於文遺會有十四位委員不建議將荔枝碗評為文物,守護荔枝碗造船村關注組副召集人談駿業認為,有關理由讓人覺得本末倒置,形容現時的邏輯是以偏蓋全,恐怕荔枝碗的故事會被連根拔起,名存實亡。 文化局引述文⋯

《匠木浮城》是根據老船匠的真人真事,把他們與船廠的故事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暗批「活化」意見唔專業 João Palla:如政府不妥善處理 教人失望 2018年06月25日|文:論盡藝文組

對於文遺會表示若片區被評為文物,未來活化或會受限,去年曾於網上發起聯署,要求政府停止清拆荔枝碗船廠的葡裔建築師João Palla認為,文遺會是受到影響才會得出有關結論,「因為我不想相信文化遺產⋯

活化船廠 學生點子多 2017年06月10日|文:論盡採訪組

如果你有三座船廠的空間,你會用來做甚麼?理工學院空間展示設計課程的準畢業生今年就以荔枝碗船廠為題,進行活化設計。有學生認為,政府近年的保育工作不足,又希望政府可善用土地,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 空⋯

清平戲院活化方案文化局將投入逾500萬。
空間政治學:從活化文物到活化社會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者言

如果說,文遺保育是澳門近十多年來最受關注的社會議題之一,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尤其是澳門歷史城區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前後幾年,從重建下環街市、藍屋仔爭議、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拆卸望廈兵營、主教山景觀問⋯

昔日碼頭滿地垃圾,並有陣陣臭味
寧靜小村迎遊客 九澳居民:發展旅遊真的好?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政府為着發展旅遊,又打路環九澳村的主意,想要打造「古村遊」,不少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亦曾表示支持開發聖母村成為旅遊景點。但有多位於去年底曾到聖母村遊覽的市民先後反映,九澳聖母村七苦聖母堂旁邊數間正⋯

城市規劃師林翊捷
設施功能先於保護建築?林翊捷:「活化」變綽頭 概念本末倒置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澳門土地資源缺乏,人口密度高,或為「保育」、「活化」、「增加人流」,不少被丟空的舊建築均會被翻新或擴建,以騰出空間安插新設施。但環觀近年發生的「活化事件」,如:南灣舊法院改建成新中央圖書館、龍環⋯

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呂澤強。
外牆主義不合時宜 呂澤強︰文物大改造易失原有價值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澳門近年不少歷史建築的保育議題都引起社會極大迴響,然而,政府的保育措施不是「異地保留」,就是原地只保留外立面,內部大改造。這種徒具外殼,而抹殺了原有的特色和氛圍的保育政策,往往被稱為「外牆主義⋯

2015-2016 特色建築關注事件簿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媒體

愛都酒店 2015年4月,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提出擬愛都酒店重建計劃,擬將該處改建成具體育設施和文康類的青少年活動中心、以及具100個車位的停車場及全天候游泳池,或成為演藝學院。社會爭議不斷,質⋯

位於加思欄後新馬路2號的霍英東基金會大樓,為本澳上世紀典型的葡式住宅,去年被發現其屋頂已被拆至見光。工務局回覆傳媒查詢時稱,該地段屬國有土地及特區政府私產,當局於2014年3月收到該建築物授權人的裝修及擴建工程計劃的申請,會保留外立面。
喜歡歷史 不喜歡舊 2017年02月3日|文:澳門路人

那棟有着泥紅色瓦頂的綠色小屋,對許多澳門人來說幾乎是無法察覺的存在。 從幽靜的嘉思欄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隨風飄揚的紅白藍帆布,和沙塵滾滾的工地。這裡曾是兩座神秘灰藍色建築的原址,像對患了自⋯

去年6月,路環荔枝碗船廠因日久失修被政府圍封,現時政府手握一座船廠及兩間小屋的業權,據講將重新打造成文創中心,但其餘11座船廠的去留成疑。
建築外殼驚艷 靈魂死寂 林發欽:由民間活化可激活想像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環顧澳門,不少舊建築皆有被翻新再利用,但不難發現,一間間舊建築的硬件翻新過後,多以博物館或展示室的形式重新開放,亦僅此而已。開幕的熱鬧過後,陳列展示十年如一日。社會亦有意見質疑建築空間的使用僵化⋯

兩位造船業老行尊均擔心荔枝碗若建成其他地產項目會喪失其文化特色。
船廠:望參與荔枝碗發展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荔枝碗船廠自去年4月出現爆柱事件後,政府一直圍封。海事局曾表示已清除鬆脫部件,局方亦會作日常巡查跟進處理。有船廠代表表示,政府已不續發水位紙,即要搬離船廠。船廠代表表示,除不捨幾十年在荔枝碗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