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今(21)日公佈「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活化計劃、大炮台及周邊空間利用計劃」。其中「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活化計劃」(下稱計劃)正是早前當局所宣佈,由六大博企出資負責活化的六個歷史片區⋯
政府19日公佈「關前薈2023」成效理想,將延期至明年二月。本媒走訪關前街區訪問商戶意見,有開業逾四十年的老街坊商戶表示,實際上活動人流對生意沒有太大增長,冀政府先改善街道水浸問題;亦有商鋪店主⋯
由政府主導、博企負責出資及執行的「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下稱計劃)施行在即,有商戶期望該計劃能助吸引人流,帶動消費;亦有商戶反問計劃「有乜期望」,認為該街不少鋪頭仍長期關門,而且鋪頭間相似度高⋯
特區政府日前突然公佈由政府主導、博企負責出資及執行六個歷史片區活化計劃,惟未見細則。直選議員林宇滔憂此舉或令中小企的生存空間更狹窄,故促當局監督博企完善其社會責任,落實支持本地中小企。 林宇滔又⋯
益隆炮竹廠於一九二五年開業,並至一九八四年正式結業,作為過去氹仔第二大的炮竹廠(當時最大的炮竹廠是廣興泰),見證氹仔炮竹業的興衰。氹仔歷史研究學者黎鴻健表示,益隆炮竹廠是目前華南地區現有保持得最⋯
歷史建築要如何修復活化,一直是不少城市思考的課題,特別是古舊的民宅。若把居民遷到別處,將建築改建成商業或展示用途,房子雖被保留,卻也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氣息,居民的賠償與社區舊有的連結也是另一問題⋯
澳門位處嶺南地區,不少中式建築自然具有「嶺南特色」。但今天,澳門很多中式古建築雖然留下了立面,但內裡的間格已經消失,難以讓今日的我們窺探昔日嶺南建築的智慧全貌。但如果能好好利用,是否就有好好保存⋯
剛聽到今年「澳門劇場研討會」的主題時,我其實感到有點驚訝,一來是因為「活化」與上年研討會題目「歷史」關係密切;二來是因為上下兩場研討所牽涉領域之廣泛、思想之深度,對我來說像是兩個大命題,要在一天⋯
在新年長假期,我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旅行了一趟。 由家門開始算起,大約十五分鐘就可以走到市中心,然後到達那片所有本地人都會面有難色地搖頭的地方,也是所謂古蹟臨立的老城馬路,塞滿車水馬龍的觀光人流,無⋯
荔枝碗船廠片區被列法定文物場所,文化局建議把船廠片區劃為 4個分區保護。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路環荔枝碗保育規劃。有市民今早致電節目表示,荔枝碗片區除了保育外,可有更多元用途,「總之乜都要⋯
文化局就全澳第二批不動產評定舉辦首場公眾諮詢會。有與會者表示,文物評定進度太慢,部分有價值的建築來不及評定就已經被拆除,令人惋惜。而部分已被評定的建築物卻被改到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風貌,關注當局⋯
身為文遺會主席的譚俊榮去年三月曾表示,由於荔枝碗保育個案不涉及私人業權的問題,認為可以公開文遺會討論荔枝碗保育的會議,但仍要視乎相關法例與文遺會研究。去年四月,文遺會就在傳媒的見證下,一致認同荔⋯
文化遺產委員會6月5日在沒有通知傳媒採訪下召開平常會議,會後新聞稿稱大部份委員不建議把「荔枝碗船廠片區」評定為文物。公眾批評文遺會「黑箱」開會,並關注文化局最終會否將船廠列為文物。文化局局長穆欣⋯
對於文遺會有十四位委員不建議將荔枝碗評為文物,守護荔枝碗造船村關注組副召集人談駿業認為,有關理由讓人覺得本末倒置,形容現時的邏輯是以偏蓋全,恐怕荔枝碗的故事會被連根拔起,名存實亡。 文化局引述文⋯
對於文遺會表示若片區被評為文物,未來活化或會受限,去年曾於網上發起聯署,要求政府停止清拆荔枝碗船廠的葡裔建築師João Palla認為,文遺會是受到影響才會得出有關結論,「因為我不想相信文化遺產⋯
如果你有三座船廠的空間,你會用來做甚麼?理工學院空間展示設計課程的準畢業生今年就以荔枝碗船廠為題,進行活化設計。有學生認為,政府近年的保育工作不足,又希望政府可善用土地,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 空⋯
如果說,文遺保育是澳門近十多年來最受關注的社會議題之一,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尤其是澳門歷史城區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前後幾年,從重建下環街市、藍屋仔爭議、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拆卸望廈兵營、主教山景觀問⋯
政府為着發展旅遊,又打路環九澳村的主意,想要打造「古村遊」,不少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亦曾表示支持開發聖母村成為旅遊景點。但有多位於去年底曾到聖母村遊覽的市民先後反映,九澳聖母村七苦聖母堂旁邊數間正⋯
澳門土地資源缺乏,人口密度高,或為「保育」、「活化」、「增加人流」,不少被丟空的舊建築均會被翻新或擴建,以騰出空間安插新設施。但環觀近年發生的「活化事件」,如:南灣舊法院改建成新中央圖書館、龍環⋯
澳門近年不少歷史建築的保育議題都引起社會極大迴響,然而,政府的保育措施不是「異地保留」,就是原地只保留外立面,內部大改造。這種徒具外殼,而抹殺了原有的特色和氛圍的保育政策,往往被稱為「外牆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