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於9月8日開鑼,一如既往,主辦方精選了世界各地多套紀錄片供觀眾欣賞。今天,想為各位讀者,特別是澳門讀者,介紹影展中一套關於澳門的紀錄片:《議事亭前地的媽媽》。 介紹本套⋯
澳門在剛過去的七月可謂相當「多事」,先有筷子基砍樹事件及移除石排灣聖母像引起社會關注後,政府「再」宣佈在黑沙水庫建造青少年體驗營及觀音像。而觀音像方案隨即引起反彈,甚至促成近年罕見的集體聯署,要⋯
研究澳門政治其中一個困難之處,是缺乏具有代表性的調查數據。在社會調查方面,澳門落後於大中華其他地區。目前看到多數使用社會調查數據研究澳門政治的文章,要麼使用方便抽樣,要麼則是使用電話調查獲得的數⋯
五月二十六日澳門本地中葡雙語週報《澳門平台》刊登了一篇有趣的報導,題目為〈調查:領導主管愛國比能力經驗更重要〉,其中第一段是這樣寫的:「愛國愛澳,還是學歷經驗更重要?根據澳門《公共行政雜誌》刊登⋯
被認為是澳門僅餘(如果不是唯一)的中文獨立媒體《論盡》媒體,在不靠官方補助並獨資營運十年後,終因財困喊出自救式讀者訂閱計劃。 事實上,線上訂閱制在媒體業早已百花齊放。從國際性的《華盛頓郵報》、⋯
常言道港澳、港澳,港澳作為一個地理名詞經常出現,背後或多或少說明香港與澳門這兩個城市之間的緊密性。可弔詭的是,這個名詞又常常有名無實,只有香港,沒有澳門;或者主要是香港,澳門只是配角。 當你經常⋯
相信「復常」以來對澳門讀者最不習慣的,或許便是街頭突然回復過往的「生氣」。不論平日或假日,諸如新馬路、議事亭及大三巴一帶的澳門「地標」,總是被擠得水泄不通,排山倒海的旅客更可謂是行人「惡夢」。⋯
根據2022年和2023年的《施政報告》內容顯示,社會保障基金上的支出大約佔到總公共財政支出的6.9%,為了維持澳門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轉,每年龐大的注資已經成為越來越大的財政負擔。 澳門政府也知道⋯
相信對各位澳門讀者而言,過往一個月的經驗可謂相當「大開大合」:在歷經將近三年與外界「隔絕」,對內又曾經歷過「半封城」 等嚴謹的防疫政策後,澳門政府突然跟隨中國大陸最新的防疫方針,大幅度放寬各類防⋯
轉眼間,「一二.三事件」(下稱事件)已來到56週年。每年十二月份,澳門民間都會有大量關於此事的討論,無疑為澳門最熱門的歷史事件。以筆者觀察,最多人關心的重點便是此事為何發生。這個問題筆者無法回答⋯
文章靈感來自最近親身經歷。 某天在麥當勞,旁邊兩位年青人在討論如何申請失業救濟,並談到想要報讀的官方補助課程(如化妝班、歌唱班),但其中一位竟說課程時間會阻礙其每天「走水」(按:即非法攜帶商品由⋯
澳門本地英文時事雜誌《Macau Business》在9月10日發表了一篇題目為〈COVID measures “almost reached perfection”- researcher⋯
近期特區政府正就修改「維護國家安全法」進行公開諮詢,雖然社會上不乏對修法的疑慮,但一般預料「國安法」仍能順利完成修訂。在不論政府官員、議員或社團代表的說法中,皆指出新「國安法」能更有效地防範在國⋯
近期一套日本動畫《派對咖孔明》紅遍中、日兩國,引起熱話。故事描述三國時代的諸葛孔明逝世後,不知為何突然穿越時空,來到二十一世紀的日本澀谷。然後孔明偶遇一名夢想成為歌手的女子英子,決定再次擔任軍師⋯
根據台灣現時法規,港澳居民可以就學或工作方式取得居留證,但若要定居,則可以依親、技術、投資、創業的方式,或大學畢業工作五年後進行申請。 隨著香港二〇一九年發生「反修例」事件後,選擇移居台灣的香港⋯
每次大雨或颱風來襲,我都條件反射地詢問開店朋友,是否需要幫忙搬出厚重防水閘。這時高至半米的鐵閘便出現在澳門大街小巷,它們橫置於店舖門口,一半的店內景觀被遮擋,顧客入內也不方便,但少有聽到抱怨,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