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造林毀山

近年來,澳門的「市肺」——路環的山林面貌變化相當巨大,山林突然變成了光禿禿,很多行山或路過的人士都發現了這個改變,並感到驚訝,很多人亦表示十分痛心。多位行山人士向本媒體表達個人的憂慮,亦有平日常去路環呼吸新鮮空氣的市民表達了自從發現路環的山頭變得越來越禿之後,心裡十分焦慮不安,不知道這些林地出了甚麼狀況,希望政府向市民解釋和溝通。原來這是市政署由二零一八年開始的山林修復工程,目前已經進行到第六期招標。據市政署,山林修復工程的緣由是本澳經歷天鴿、山竹幾場強颱風吹襲之後,樹木損毀嚴重以及有倒塌風險,加上部分作為先鋒樹種的台灣相思及木麻黃已達樹齡上限,故市政署委託中山大學專家團隊進行調查,並獲廣東省林業局支持,開展林木生態修復及優化設計工作,目的為儘快恢復山林生態環境。然而,目前呈現的山林面貌讓公眾充滿疑慮,究竟如此大範圍、連根拔起的方式是真的有效嗎?山林的原生物種突然失去棲息地,它們目前的狀況如何?缺乏大樹庇護的小樹苗的存活率如何?缺乏植被的山坡,若遇雨季會否有滑坡的風險?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缺少遮蔭的夏天的炎熱狀況會不會給動植物帶來惡劣的處境,甚至加劇生活在城區居民的熱浪?如果要進行類似的山林修復工程,本澳有其他更加合理的選擇嗎?

路環山林中見只餘下根部的樹木。
造林?毀山? 2023年04月29日|文:論盡者言

近年來,澳門的「市肺」——路環的山林面貌變化相當巨大,山林突然變成了光禿禿,很多行山或路過的人士都發現了這個改變,並感到驚訝,很多人亦表示十分痛心。多位行山人士向本媒體表達個人的憂慮,亦有平日常⋯

路環郊野「公園化」? 陳俊明:澳門想要甚麼「綠色」? 2023年04月29日|文:論盡媒體

路環是本澳唯一有郊野的區域,大部分地方都是山體,南部最高為疊石塘山,海拔170.6米。一直以來,路環都被視為澳門人的後花園。近年,路環大興土木,石排灣一帶高樓林立、路氹地盤遍佈,連疊石塘山部分山⋯

市政署近年山林修復相關資訊(4/4)
市政署近年山林修復相關資訊 2023年04月29日|文:論盡媒體
二〇二一年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為環境保護局的最新報告。來源:澳門環境狀況報告 (2018-2021)
澳門百年造林的前世今生 2023年04月29日|文:論盡媒體

一百多年前,澳門的山上幾乎沒有樹木,一片荒蕪。為了改善澳門的衛生環境,也同時為了美化澳門、發展旅遊業,十九世紀中葉,澳葡政府決定開始在整個澳門,包括離島的山上種樹植林。這百多年的造林史除了成功為⋯

這裡是元朗大樹下植林區,在植林優化計劃推行後,老化的外來品種樹木會被疏伐,釋出空間種植高生態價值的本土樹苗,提升植林區的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植林優化 採原生樹種改善生物多樣性 山火颱風影響微 人為破壞成隱憂 2023年04月29日|文:論盡媒體

香港的植林工作,因應不同時期需要與時並進。感恩前人種下的外來樹種,令光禿禿的山坡回復生機。 萬物有時,當它們衰老後,才發現植林改種原生樹種,更能提升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價值。 香港的郊野公園由漁農自⋯

黧蒴錐見於路環東北步行徑、樹木園。
山中好友知多少? 2023年04月29日|文:論盡媒體

綠色自然環境,無人不歡、亦為動物所需。近年特區政府強調綠化城市,並成為發展目標之一。然而,在以人為中心的價值下,小城的動植物生長所需的生境,往往不被重視。近年城市急速發展,當中多少動植物正面臨滅⋯

路環山體植樹狀況。圖片由白先生提供
綠油油景色消失中 山友滿腹疑問 2023年04月29日|文:論盡媒體

山友白先生(化名)及黑先生(化名)常到路環郊野蹓躂,觀賞四季變化、享受遊山之樂。惟近日見路環山體光禿秃部分漸增加,原來綠油油的景色正消失。見此狀況,白先生表示,自己曾向市政署查詢,惟有關回覆沒法⋯

跟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岀海的船隻。
中華白海豚,你還好嗎? 2023年04月29日|文:大蔥

三年來我們多數日子留在小城,甚或是關在家裡,對於這麼近那麼遠、仍然在大海裡的明星動物——中華白海豚——你心裡還有掛念嗎?在公眾的媒體裡,我們聽到得消息很少,而去看望它們的途徑,也關閉了三年。我和⋯

「學人噏馬交」2023系列講座。
港澳同舟?「學人嗡馬交」講座觀賞指南 2023年04月29日|文:恆 (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

常言道港澳、港澳,港澳作為一個地理名詞經常出現,背後或多或少說明香港與澳門這兩個城市之間的緊密性。可弔詭的是,這個名詞又常常有名無實,只有香港,沒有澳門;或者主要是香港,澳門只是配角。 當你經常⋯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黎明請你不要來——集體回憶下的當代藝術表現 2023年04月29日|文:方言社

劉智聰於去年出版的新作《黎明請你不要來》以香港北角皇都戲院大廈為主角。若我們有留意劉智聰過往出版的作品,包括《永遠的一天》及《對望》等,都會發現劉在過往的作品中均是以「記憶」與「遺忘」作為主題⋯

疫情期間,同時戴上助聽器和口罩讓Candy的耳朵叫苦連連,去年七月政府更有佩戴KN95口罩的指引,令需要讀唇的她極為不便。
與「疫」前行 除罩後的聾人世界 2023年04月29日|文:黃詠思

防疫三年多,澳門特區政府終於在今年二月底宣佈放寬室內佩戴口罩的措施,乘坐交通工具和進入醫療機構、院舍則須戴口罩。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視口罩為生活必需品,似忘了澳門並沒有一直實施「口罩令」,甚至視為⋯

擁抱多元文化 2023年04月29日|文:論盡媒體

根據勞工局的數據,截至二〇二三年二月,澳門有超過十五萬外僱。而在非兩岸三地的外僱中,以菲律賓移工人數最多,超過2.4萬人,其次分別是越南、印尼、尼泊爾、緬甸和泰國等。 雖然統計局公佈的二〇二一年⋯

陸婉華(左)與菲律賓短片導演Justine合作舉辦放映會。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打破平衡時空 望推廣文化交流 ——專訪澳門語言交流暨文化推廣協會 2023年04月29日|文:論盡媒體

四月十六日傍晚,陸婉華和她的夥伴們披着頭巾來到嚤囉園,等待着「文化共融行」的參加者。這天是伊斯蘭教齋月結束前的最後一個週日。陸婉華向參加者介紹澳門伊斯蘭教長丁少杰後,大家一起參觀清真寺,了解嚤囉⋯

雖然菲律賓宿霧聖嬰節(每年一月第三個星期日)並非當地全國性節日,但澳門本地的社群也曾舉辦相關慶典。
文化多元 異國也是本土 2023年04月29日|文:論盡媒體

文化評論人李展鵬曾經分享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關於澳門的東南亞食物的講座尾聲,有人分享,在澳門長大的自己一向很愛吃緬甸魚湯粉,去了外國讀書後最想念的就是這種美食。但奈何這是緬甸食物,不是叉燒飯或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