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請你不要來——集體回憶下的當代藝術表現

120 造林毀山 紙本月刊

文:方言社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0931

時間:2023年04月29日 18:18

劉智聰於去年出版的新作《黎明請你不要來》以香港北角皇都戲院大廈為主角。若我們有留意劉智聰過往出版的作品,包括《永遠的一天》及《對望》等,都會發現劉在過往的作品中均是以「記憶」與「遺忘」作為主題,並喜愛使用其成長時期的舊有物件作為符號及引子以開展敍事。在本次的作品《黎明請你不要來》中,劉則是借用位於北角皇都戲院大廈這座歷史最悠久的現存戲院建築,抒發作者心目中那個一去不返的香港。

本書分為兩條敍事主軸並排進行,其中一條表面的敍事主軸是皇都戲院的興衰。書的開首以一張50年代描述皇都戲院全盛時期的照片作為引子,對照現時戲院衰敗後商場餘下的店舖,並透過一種類似作者導遊的走拍旅程(photowalk),發掘這座建築內部的種種,重新想像當時發生的榮景。而另一條關於「家」的描述主軸,則是透過歷史宣傳單張中的香港印象描述,以及作者由皇都戲院店舖中拾得的舊物及照片作發展,以一種私人的角度描述作者關於家庭的概念,以及作為「家」與「香港」的連結。兩條主軸最後以作者於一所荒廢的戲院(根據其他資料顯示應該是於坪州的荒廢戲院)中,以針孔相機的方式在播放屏中重新放映作結。有趣的是,這種明確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用行動介入作品中的行動,使作品這部分脫離了上述兩條紀實主軸,變為一本以攝影作為表現媒介的藝術書(artbook),這種轉變在同類型紀錄舊建築的攝影書中可謂較為罕見。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在細節處理上,《黎明請你不要來》一書中一如其上一部作品《人間山水》,劉智聰使用藝術家「手的痕跡」去編排與微調作品的結構。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的單張照片均透過劉智聰的擺放及造景,給予讀者「走進」及「參觀」皇都戲院的意味;同時,劉使用一系列與戲院相關收集回來的物品,例如明信片、戲票、宣傳單張,或是在商場已廢棄的店舖內拾得的型錄,以一種複製本的形式穿插置於照片之間,增加了敍事的可信度,而這些物件同時亦作為敍事章節的錨點存在於攝影書當中,使得章節的轉換更為滑,作品更為立體。

另一方面,劉在選用物件上,刻意突顯出其具時代感的特徵。得益於選用皇都戲院這個娛樂場所作為本書的主體,劉利用流行文化作為本書的背景可謂順成章。而實際上,由於流行文化作為一個香港的標誌(icon)已是根深蒂固,亦作為一種文化上的集體回憶存在於香港的價值觀念中,因此,即使讀者未能夠認識皇都戲院的背景,也能夠透過流行文化與香港之間不言而喻的關係了解作者的意圖與情感。但同樣值得留意的是,劉所選用的主體、物件與符號,在書中均以將要消失、廢棄或已消失的形式存在。一如全書最後一張照片所顯示的璀璨的煙花,以及與之對應、封面的抽象色彩倒影(筆者看畢全書,認為封面的色彩更像是煙花一閃即逝的燦爛倒影),除了繼承劉固有喜歡以廢墟及廢棄物作為創作脈絡外,更多是對香港社會現況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懷愐與輓歌。這亦顯示於書名的來源——電影《倩女幽魂》主題曲、來自葉文的歌詞「黎明請你不要來,但願今晚永遠存在」的意味之中也因為如此,這使得上述所提及的——劉以參與者的身份介入作品中的行動、為廢棄電影院重新賦予放映功能——的行為,更像是一場作者有意為之,對抗清拆與遺忘的反抗。

donation-ad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