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ery邊度有展覽攝影樣本書回顧

116 澳門剩下多少葡萄牙特色 紙本月刊

文:方言社

網址:https://aamacau.com/?p=97307

時間:2023年01月1日 10:10

在本文刊登之時,本年度「Bookery 開爐!」的活動已進入尾聲。當中於邊度有書一樓展覽廳,關於攝影樣書的展覽亦將於這幾天內完結。本文亦趁着這個機會,嘗試總結回顧本屆攝影書展的部份,以及筆者一些閱讀本屆得獎攝影作品的個人感想。

本次展出的攝影書是上年度12名入圍香港樣本書獎的攝影樣本書。所謂攝影樣本書(photobook dummies),一般來說是指藝術創作者在影像創作與出版成品的過程之中一本粗略的攝影書,我們可以視為為是創作者把影像實體化的過程。也因此,這些攝影樣本書往往帶有人手製作的風格。雖然說過往攝影樣本書多作為一個中間半成品而存在,但在現時的攝影藝術潮流下,攝影書並不一定要以印刷及發行、在書店販售的實體書作為完成作品的終點,因此不少創作者在龐大的出版花費下,更願意維持樣本書這種開放的狀態,因此在製作上似乎更向手工書這個方向靠攏。

本次展覽展出的攝影樣書也有以上所說的傾向。在書本的製作上,我們能夠發現各種在日常書本中看不到的製作樣式,包括選用各類特別質感的紙張,使用不同種類的摺頁方式,以及直接在書頁上加工,或把不同類型的媒材直接拼貼於書頁上等具手工味道的技法。而書本的大小也各異,微縮書的比一張名片還要小,而另一些尺寸則大至咖啡桌一般的大小,可以說是挑戰了觀者對於攝影書的固有看法。

在題材的選擇上,我們可以把12本入圍的攝影書大致分為四類,首先是記述二〇一九年香港社會運動及其後的紀實攝影作品,但是這些作品都沒有直接地記錄社會運動的發生過程,而都是採用間接的手法來進行表達,例如《荒原裡惟有獨木橋》採用了影像詩的文體來建構敘事,而《清潔香港運動》及《凝視》則以直接在影像媒材上作手工處理的方式,加強或改變了影像單一的意義,無疑增加了影像的深度。當中,筆者尤其喜歡《清潔香港運動》的處理方式,作者粗暴地以打孔的方式直接把照片中人物的頭像處理掉,而採用雙面印刷的方式更使打孔的動作充滿着象徵意義,在這裡作者的手工處理無疑是照片意義的延伸,同時亦使影像突破了書頁紙上的框框,成為一種類似行為藝術的創作。

除記錄社會運動的作品外,今屆入圍作品當中亦有不少是以城市或居住地方作為記錄的主題。這些作品大多面向將會消失或已消失的城市景觀,例如《黎明請你不要來》中的北角英皇戲院這麼近那麼遠的新界鄉村風景,《上海》的巷弄空間,《迷宮》中作者重回的俄羅斯故鄉,以及《來自K的明信片》中那個不知名的移民城市。當中筆者喜歡《黎明請你不要來》中除了記錄的照片外,更增加入作者個人的文字觀察,看得出作者對這個被清拆的空間具有深厚的感情,並非客觀冷靜的疏離記錄。人與空間的連結使作品更具力量。

人物亦是本屆入圍作品其中一個主題。《看管時間的人》與《缺景》兩本來自香港的作品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已逝去的親人作為起點,連結起兩者曾經生活的空間景觀與物件,與前段紀錄消失的城市景觀其實有異曲同工之處。這種懷緬/再現已逝去的種種的創作結構可說是近這兩年香港影像創作者的共感。《缺景》的設計極為厚重,猶如水泥模板,並把書頁以鐵盒裝載,構造使人聯想起製作水泥的模具,呼應作品的主題,設計上令人印象深刻。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除以上的主題外,《白卡牌》與《光影糾纏》這兩本書則以趣味的形式探討兩個嚴肅的主題。光影糾纏以量子物理中的量子糾纏作為前設,嘗試製作一本以攝影來再現這個物理學現象的攝影書。微縮的書本配合扭蛋造型,使得這個作品雖然沒有物理學原理的支持,但卻十分有玩味。而同樣諷刺味十足的作品則是來自巴西的《白卡牌》。作者以二〇一六年起對巴西政壇發展的抓拍作為其中一個主軸,而背後則諷刺性地以紙幣作為書的背景資料,諷刺這個充滿金錢的民主遊戲。

總括來說,這12本入圍得獎作品都各有特色,當中裝訂製書的技巧可說是令人驚艷,反映出近年攝影創作者企圖打破書中紙本框框的界限進行創作的熱情,期待來年下一屆攝影樣本書獎能夠為我們帶來一些更新奇及有趣的攝影樣書讓澳門觀眾能夠一飽眼福。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