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HOW TO MAKE A CLOCK SPIN ANTI-CLOCKWISE》/Lai Yu Tong 。
自由奔放的攝影小誌 2020年08月29日|文:方言社

攝影小誌(PhotoZine) 近年在攝影藝術中大行其道,深受創作者歡迎。相較於傳統大開本精裝攝影書(Phot […]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The Pearl River》 Christian Lutz 2020年06月10日|文:方言社

來自瑞士的攝影師Christian Lutz在2016年發表了關注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紙醉金迷的項目《Inser […]

須田一政 ──《網膜直結指先目カメラ》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須田一政 ──《網膜直結指先目カメラ》 2020年04月10日|文:方言社

須田一政(1940—2019),一位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的攝影大師名字,年輕時曾擔任日本著明劇作家寺山修司的實驗 […]

楊德銘的《Yes Madam, Sorry Ah Sir》偏向詼諧、警察工作中的日常,用多方面的角度去拍攝一個警察故事。
在咖啡廳看攝影書如何誕生 2020年03月2日|文:路家

咖啡廳的長枱上,放着一本本精美的攝影書;牆上貼着多幅相片,也簡介攝影書的製作過程。這名為《一本攝影書的誕生—— […]

方言社亦設有「黑房」,可沖曬菲林相片。
攝影多彩 望眾聲交響──方言社 2019年08月23日|文:西門吹雪、路家

「攝影無疑具有語言的特性/特質,但往往曖昧而不明,這又與一般語言結構有所不同。羅蘭巴特曾以俳句這種曖昧的日本文 […]

越南難民在澳──陳永漢攝影展
越南難民在澳──陳永漢攝影展 2018年12月9日|文:傻丫

相片中,是一艘木舢板上掛着一塊布,布上寫有求救訊號「SOS」。另一幅,是氹仔隧道前坐滿了人——來自越南的難民。 […]

「當年為了宣傳鬥牛,鬥牛士在新馬路騎馬畀人睇。日頭就在這亮相,畀市民睇鬥牛士的裝束。」
記者看 舊澳門 2018年07月25日|文:路家

攝影師的觀看方式,反映在他對題材的選擇上。而在黃生(生哥)的照片中,我看到一個不熟悉的澳門。 「那些都是已消失 […]

記者看 大事件 2018年06月25日|文:路家

藝評家John Berger曾說:「所有照片都有兩種訊息:第一種是關於被拍攝的事件,第二種訊息,則與時間斷裂所 […]

攝影師Antonio作品。
澳門不只有賭場 ──專訪《小漁港》得獎攝影師Antonio 2017年03月22日|文:路家

宗教信仰是「徠卡」(Leica);政治立場是「尼康」(Nikon);Facebook上的自我介紹明確地展示出A […]

Macau skyline(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去你的展覽 2014年05月20日|文:大佬

婚禮、喪禮、畢業禮我都出席過好幾次,但攝影展開幕禮倒是頭一次去。 那是我們家的小弟阿細有份參與的攝影展,想不到 […]

Michelangelo’s David Florence
發展史是觀念變化史 2013年08月1日|文:弘玉

多年前,在香港電台當藝術總監的陳法興舉辦個人攝影作品展(好像是在沙田大會堂),卻收到政府相關部門通知,指其中有 […]

1986 從這年開始,漢哥差不多每月都到灣仔山拍攝澳門,當時在遠處的氹仔還未被「大開發」
光影留情 陳永漢:如果可以重來 …… 2013年07月23日|文:傻丫

每當按動快門,眼前一刻即被凝住。看似輕而易舉,唯在小城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得按下多少次快門,才可留住小城的風 […]

OPEN STUDIO 川細間代 × 川井深一 2013年07月23日|文:川細間代

1.這個月工作室開放了,一個關於”家”的小展覽穿梭於此。 進駐的321巷裡,過去始終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