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是治療  公園是靈藥 

098 有種學校叫遊戲 2021-05-28 公園.公眾之園  紙本月刊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74942

時間:2021年05月29日 9:09

在不少大人眼中,公園的作用就是讓小孩「放電」,透過玩耍讓他們發洩精力。但其實在玩耍的過程中,小孩也在訓練其感覺統合,而這為一些SEN(有特殊教育需要)小孩更是重要。曾於日本生活的Becky表示,當地的公園有較多不同類型的天然材質,設施類型也較多,有助相關訓練。她又希望,澳門的設施分佈可以更平均。「不會說某區沒有,要山長水遠去到哪區,應每個社區都有某面積比例的公園,那區的居民不用放假跨區才有機會去到,可以平日放學或吃完飯都去玩一玩,放一放電。」 

公園設施種類多  有助訓練感覺統合  

Becky是一位媽媽,兒子在澳門讀完幼兒班一年級之後,全家一同返回日本,完成幼稚園時期的教育。被問到日本的公園與澳門的公園有何分別時,她表示,日本公園較注重自然,例如不會缺少草地,也基本上都有沙池,較少膠墊,小孩都可以赤腳奔跑,遊樂設施簡單得來大型很多。「也因為日本的公園有草地、有樹,所以有較多昆蟲。他們自小的教育不是去怕,而是自己去找昆蟲,這也是玩的一種方式。」「(日本)所有遊樂設施好像融入了環境,小朋友可以由身體和心靈在玩耍之中和自然接觸,其實對他們的身心發育會更全面。」

新開的觀音像休憩區

Becky的兒子兩歲時被確診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她表示,日本的治療方向更傾向是遊戲治療。「遊戲的過程中也可以做到很多感覺統合訓練,即很多訓練可以搬到公園做。放電過程中透過在不同的遊樂設施上攀爬、平衡、旋轉等等訓練感覺統合,好過家長在家中弄些甚麼讓小孩彈跳,或每日要跨區找治療師,付大量金錢。除了SEN小朋友,普通小朋友成長中都很需要這類型的遊樂設施。」 

所謂「感覺統合」是指人把來自週遭環境和自己身體的訊息,透過感覺系統如視覺、聽覺、觸覺等等送到大腦作組織、分析、整合,使個體能有效地與環境互動。「統合」過程中,大腦必須接收豐富的感覺經驗,做出反應與修正,經由一次又一次的統合,使功能得以提升。有指,整合及處理感覺訊息較弱的小孩可能發生經常跌倒、力道控制不得宜等,而現代小孩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包括先天因素、環境因素與教養因素。也有研究指,感覺統合障礙在自閉症人士中常見。 

Becky 表示,感覺統合訓練有很多種類,包括攀爬、旋轉等方面。她認為,現時觀音像休憩區的設施不錯,但整體而言,澳門公園設施的規模較小,種類也較少。「例如爬的話可能爬得幾級。攀繩上兩級和上五六七八級需要的體力差很遠,為小朋友的肌肉訓練、身體感覺平衡訓練都會差很遠。」「日本很多公園是有石頭和草地,小朋友可赤腳跑來跑去。腳在跑草地或攀石過程中,都能有感覺的刺激,這都是一種感覺統合的部分。但澳門公園很多都用軟墊、水泥地,亦不會有人赤腳跑,都不方便給他們太多刺激的感覺。」

澳門公園內的一般設施。

她又希望,澳門的公園能平均分佈各區,且設有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設施。「很多公園設施平衡比例不是太好。有時滿足到大人運動,就沒有小朋友玩的地方,有小朋友玩的地方,就沒大人的地方。」「很多公園都只得一個設施,那滿足不了咁多個小朋友。年齡較大的小朋友也需要公園。現在澳門的小朋友較高大,身體較壯健,有些設施他們玩不了。他們去玩時,家長會驚有碰撞,但又沒地方給他們玩,好像限定了小朋友去到某個歲數就不再適合公園。」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