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當年為了宣傳鬥牛,鬥牛士在新馬路騎馬畀人睇。日頭就在這亮相,畀市民睇鬥牛士的裝束。」
記者看 舊澳門 2018年7月25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7886

攝影師的觀看方式,反映在他對題材的選擇上。而在黃生(生哥)的照片中,我看到一個不熟悉的澳門。 「那些都是已消失的歷史片段。」生哥指出牆上的相片。那都是他過去採訪時拍下的。入行三十五年,曾在多份報⋯

063 城規博奕紙本月刊
布販德姐。
再見,桃花崗! 2018年7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7884

2018年6月30日,桃花崗的晶記餅家、德姐成衣、彭記大排檔光榮結業。桃花崗地權案歷時八年,終審法院於2017年3月裁定小販們敗訴。桃花崗小販們四出諮詢多個法律意見後,接受了發展商羅盛宗的和解方⋯

063 城規博奕紙本月刊
近三十名義工協助製作斟水地圖。
斟水地圖:飲水是市民的基本權利 2018年7月25日|文:月光、虫單|https://aamacau.com/?p=47883

買水方便不如斟水方便 樽裝水近二十年大行其道,但仔細想想,購買一支水真的那麼便宜嗎?與澳門自來水比較,樽裝水簡直是暴利。一支普通700毫升的樽裝水要2.5元,然而,澳門家用水一立方米是4.48元⋯

063 城規博奕紙本月刊
鏡頭內外的權力角力——專訪日本「行動紀錄片」導演原一男 2018年7月24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7843

「相機的每次使用,都包含一種侵略性。」——美國藝評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這樣表述對攝影的想法:「拍照本身就是一次事件,而且是一次擁有更霸道的權利的事件——干預、入侵或忽略正⋯

064 天鴿一周年:民防法為防民Curtain Up!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劇場裡一分鐘是不是六十秒?──談印跡.澳門《時之間》 2018年7月24日|文:維特(文章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https://aamacau.com/?p=47838

時間和空間是觀眾認識劇場以至日常生活行為的向度。「印跡澳門.舞蹈團」的原創劇場《時之間》中時間的種種表達,正是探討這種觀演關係的嘗試。   除了作品名稱《時之間》和場刊上的介紹以外,演⋯

064 天鴿一周年:民防法為防民戲游花間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陳桂舜:防水浸首重清淤引流 防災工作應有完整套路 2018年7月2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47805

今次內港在「少風少雨」的情況下出現大面積水浸,中區社諮委陳桂舜坦言,水浸的「原兇」其實就是每逢夏季都會出現的天文大潮,屬正常的天文現象。他指出,上週末至本週初期間,本澳普遍吹東風,加上前山河流域⋯

064 天鴿一周年:民防法為防民2018-07-20 未打風 已勁水浸專題報道紙本月刊
內港海水倒灌屢治不絕 林宇滔:應對症下藥 見縫施堵 2018年7月2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47799

內港連續多日受到天文大潮影響出現水浸情況,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今次的水浸事件反映2015年完工的「見縫施堵」臨時防洪工程出現問題,而政府自2012年規劃興建的內港雨水泵房,至今仍不見影⋯

064 天鴿一周年:民防法為防民2018-07-20 未打風 已勁水浸紙本月刊
屬於你的,不屬於我 2018年7月12日|文:期克果|https://aamacau.com/?p=47633

在一個「有圖有真相」的年頭,「聲音」的角色,到底是否已被淡化?日前,筆者需為一個項目,到處收集不同人的聲音,讓用家挑選一至兩把聲,去製作一個裝置。從來認為,這些任務不難處理,反正大家把全部播放一⋯

064 天鴿一周年:民防法為防民不輸給雨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反凝視——Eisa Jocson舞作的情慾與怪異 2018年7月4日|文:羅倩 (第二十九屆澳門藝術節,特約劇評人,台灣)|https://aamacau.com/?p=47519

菲律賓編舞家暨舞者Eisa Jocson,近年來在歐陸相當活躍。有芭蕾與視覺藝術背景,2010年在馬尼拉奪得鋼管舞比賽一獎後,推出作品“Death of the Pole Dancer”(2⋯

063 城規博奕戲游花間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一種文化風景——Tomás Ramos de Deus與他的《澳門頌》 2018年6月26日|文:朱振威|https://aamacau.com/?p=47254

今年4月13日,「澳門葡人之家協會」在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上演了《澳門頌》音樂會。由音樂人Tomás Ramos de Deus與他的好友們演唱他們為澳門而寫的歌曲。節目有來自他們2015年的同名⋯

063 城規博奕戲游花間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縱觀本澳執行《兒童權利公約》的情況,其中在落實兒童生存權及保護權上已有較好的實踐,至於發展權及參與權方面,則顯見不足,尤其是在參與權方面,包括政府和社會似乎連基本的認知都尚未清晰,更遑論有國際社會的先進做法。(Original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兒童,有權嗎?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47193

每當談及兒童的議題,無論是政府或是民間,關注點大都是在於如何令到兒童受到保護。就如去年立法會通過政府提出修改《刑法典》中有關性犯罪的條文,其中不少條款是更嚴格規範涉及對未成年人的性罪行,以進一步⋯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社會應讓兒童有意識,讓他們知道兒童也是可以發表意見,而大人亦會願意聽他們的意見,「現在的情況是,他們還未意識到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仍然在起步階段,推動兒童權利方面仍要加倍努力。」 。
生存、受保護、發展、參與 檢視《兒童權利公約》執行情況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7189

都在說兒童是人類花朵,未來澳門的棟樑,然則,如何讓這些花朵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以至將來成為有質素的公民,這是值得社會和政府關注的議題。顯然,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四大核心要旨,包括兒童享有生⋯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