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 《American Photographs》。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淺談 Walker Evans 與 《American Photographs》中的影像敘事 2021年3月11日|文:方言社|https://aamacau.com/?p=71296

今次我們介紹的攝影書《American Photographs》是美國著名紀實攝影大師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 的攝影作品。在那個攝影不被主流完全承認為藝術的時代中,埃文斯這部作⋯

094 時代群像──澳門人的集體身份認同紙本月刊
香港記者林茵所著的《教育不止一條路》。網上圖片
教育不止一條路 2021年3月11日|文:初雁|https://aamacau.com/?p=71290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這是小時候學校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隨年歲漸長,發現這句話不是錯,但雖然成年人皆將之掛在嘴邊,他們卻同時有一套與之理念相反的衡量標準——如果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為何每個學生都要⋯

094 時代群像──澳門人的集體身份認同紙本月刊
最後使者引魂至天界,父母與女兒告別的畫面。身邊的小觀眾們紛紛反應:「我不喜歡佛祖,神明面無表情,就帶走她。」唉,如果父母沒見到佛祖和仙女,就更難告別、更不放心公主的「離世」了。《輝耀姬物語》(高畑勳導演。 2014年,吉卜力公司)
故事與救贖:「我在半路丟失了自己的孩子。」 2021年3月11日|文:川井深一(井井三一繪本書屋)|https://aamacau.com/?p=71289

今天我想要分享兩個古老的故事,但故事被講述的時間太久遠,人們幾乎忘記該怎麼心碎。 《漢賽爾與葛麗特》 (文:尼爾蓋曼,繪:羅倫佐.馬托蒂) 《糖果屋》是為大家所知悉的故事,去年大塊出的中文版,是⋯

094 時代群像──澳門人的集體身份認同紙本月刊
該書以第一身經驗敘述工地勞動者的故事,長期不為人所知的生存狀況,工地惡劣的勞動環境以及種種體制的漏洞與黑暗。
勞動者的悲歌──《做工的人》 2021年3月1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71283

《做工的人》是2017年出版的書了,但到今天仍在一些臺北的書店中佔據當眼位置。近幾年此書一版再版,去年更改編成電視劇,播出後引起很大反響,甚至被譽為最佳台劇。為何一本寫實反映臺灣工地工人的書,竟⋯

094 時代群像──澳門人的集體身份認同紙本月刊
【來論】新中圖設計方案的九點疑問 2021年3月10日|文:EFL|https://aamacau.com/?p=71252

本人是建築範疇且關心社會的熱心市民。對於日前政府公佈新中央圖書館的獲選方案,有以下意見和質詢,希望透過議員和媒體為市民敦請政府慎重考量,合理回應。 一、政府背棄承諾? 2018年政府計劃在該處興⋯

095 居民.二等來論即時報道紙本月刊
本澳中學生。
批判及公平於教育不可或缺 2021年2月18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70524

在這小城裡,筆者相信家長、學生對學習壓力都有不少怨言。學生對學習興致缺缺,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小朋友似「買少見少」。當學習的手段無論因科技或教學方式的進步變得越來越方便,學生對學習卻欲振乏力。 究⋯

093 教.路紙本月刊
本澳門小學生。
非高教中長期規劃 無數據、無指標 蔡梓瑜:具體前路看不見 2021年2月1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0522

澳門早前接連有中學生輕生。網上的家長群組也常有網民慨嘆:現時還未進幼稚園就要學A for Alligator,早已非A for Apple;才幼稚園就要背一百多個生字;初小學生抄寫生詞筆劃不過超⋯

093 教.路紙本月刊
澳門大學課室。
「小班制」失蹤 高校與學校合作少 黃素君:關乎推進課程改革 2021年2月1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0520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教青局上一個十年的《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橫跨2011至2020年。隨着2020年結束,當局也於2020年底開始《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下稱:規劃)的⋯

093 教.路紙本月刊
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
中史教材新編 教育基地開放  「愛國愛澳」成教育重中之重 2021年2月1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0521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中,首個重要方向即是「培養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愛國愛澳」已成為近年教育的重中之重。2021年伊始,教育界的盛事之一自是「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

093 教.路紙本月刊
陳同學在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最後一場公眾諮詢發表意見。資料相片
如何讓本地學生多講粵語?局長無直接回應 2021年2月1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0523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最後一場公眾諮詢上,有發言的中學生直言,本澳愛國教育足夠,但認為涉及本土文化及家庭的教育不足,很多中學生對澳門身份認同、本土文化,歷史文化保育未足夠;而⋯

093 教.路紙本月刊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資料相片
當「審辨思維」取代「批判思維」 2021年2月1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0519

2020年11月,政府就《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進行公開諮詢。教育常強調的critical thinking,當時文本以「審辨思維」取代過往一直使用的「批判思維」,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093 教.路紙本月刊
本地高校畢業禮。
人人考大學,人人都想考大學? 2021年2月1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0518

根據教青局的數字,澳門的升大率逾9成。而就在《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開始諮詢不久,高等教育局也提出了《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當中提到,本地高等教育面對的挑戰之一,是⋯

093 教.路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