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媒Patreon文章,有專欄、專題及報道等。
《社會的戲劇:紀錄劇場節3》因疫情關係而延期了三年,直到今年八月終於得以進行。節目包括邀請兩岸四地與新加坡的多位資深劇場人、研究者在香港進行研討會和考察,加上原創劇目展演及劇場作品放映,以及即將⋯
從小自我感覺良好的覺得,一雙手長得不錯、十指看起來好修長、指頭尖尖,指甲顏色又健康,且佩戴任何戒指款式都合適。每天雙手陪我書寫、進餐、玩耍;長大後因喜歡砌模型,經常弄傷雙手。然而,一直以來我都以⋯
今年八月行政法務司司長透露黑沙水庫觀音像及青年體驗營公共工程,項目預算在沒有公開審議卻悄然立項,前者更已剷地、訂製了觀音像,而後者則由2020年約兩億暴增至十六億澳門元(下同)。在公眾質疑下,又⋯
為了讓讀者更了解融合教育的情況,這次訪問了有份參與融合教育的老師。老師李Sir有多年的教學經驗,近幾年都有參與融合教育的工作,對融合教育更有認識。本人希望藉這名老師的看法助市民了解更多有關融合教⋯
所謂融合教育,就是普通學生與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一起接受教育,以非高等教育為主。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簡稱 SEN(Special Education Need),即是特殊教育需要,指的包括自閉症、多動症⋯
「從60年代起,香港設計師在二十年間努力地提升本港遊樂場設計,將遊樂場轉化成承載無限創意和可能性的都市地景。不過二十年光景,這份得來不易的成就卻已被遺忘。」 深夜閱讀《香港抽象遊戲地景》,這段文⋯
近年八至九月澳門常有被暴風吹襲之險,謹望今年可以避過天文潮、風暴潮與暴雨三魔齊襲,及早維護城市安全是我們應有之義。然而,由此研定保澳門城市安全的擋潮閘與防洪濱海長廊計劃卻被擱置五年。明置的公帑在⋯
我們所身處的世界,真的是如表面所見的那樣嗎?即使日常看起來並無不妥的平凡人們,也會構織成怪物隱匿其中的世界嗎? 是枝裕和的最新電影《怪物》,剛在康城影展拿下「最佳劇本」榮耀的作品,而這次的劇本⋯
承接上文,提到在今年五月底我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當時屬於流感高峰期,兩者病徵看起來非常相似,所以剛開始時我並沒有認真確認是患了哪種感冒,反正感冒該有的症狀我都有就是了。 後來,我是因為腹瀉,每隔半⋯
從上個月(六月)開始,劇場文化學會所主辦的《澳門劇場文件展2023 | The Moment:鄭冬的劇場攝影》展覽,可能是今個夏天最實在的一件文化盛事。除了作品的呈現,更重要的是所產生的實質文化⋯
經過數年的疫情反覆折騰,世界各地早已急不及待再次開放邊境,連望穿秋水的港澳也終於跟上步伐了,旅遊人潮又開始湧現,城市視此為經濟復甦的美好現象,熱烈地使出各種招式歡迎遊客。當城市大半人口皆倚靠旅遊⋯
在「繼續!我的腎腎地生活」第一篇文末我曾提及,去年(2022年)聖誕節前夕,全澳門處於感染新冠高峰期,十個人裡面幾乎十個人都在生病,每天閒逛各社交平台內容,大部分都是在討論如何交換不同尺碼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