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評、詩評、藝評、影評,評評評。
前文提到中國電影市場井噴式發展與中國電影理論之間的漸行漸遠,來源於以下文章中的第九點(這篇文章可說是近兩年被引用得最多的評論文章之一。) 「電影觀念的滯後性在理論學界還表現為另一種情形,就是完全⋯
在中國電影學派的歷史脈絡上,部分學者的論點認為三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並認為當時已經擁有成熟的、具民族特色的表述體系,只是後來坎坷的歷史發展打斷了這個「中國自己的電影」繼續茁壯成長。 「⋯
在中國電影學派的討論中,最讓筆者震悚的部分是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所提出的「國家理論」: 「事實上,中國電影人從上世紀初拍攝電影開始就有了關於電影的理論思考,如20年代的『影戲說』、30年代的『軟⋯
近幾年由北京電影學院牽頭帶領的「中國電影學派」風潮席捲全國,引起了極大回響,成了話題焦點。筆者既非電影方面的專家學者,也非學貫中西的碩博專才,更不是四十億票房的偉大導演,單純是目不⋯
話說深圳有條大芬村,裡面有很多技術出眾的畫工。這些畫工並沒有在美術學院進修,更沒讀過藝術史,但他們畫畫的數量,隨時比科班出身的美術學院畢業生還要多。他們不像美術學院學生那樣優雅地潑弄油彩,反而在⋯
早上六點被寶寶的喊聲嘈醒,身體已很自覺起身開奶,眼睛半開半合,腦袋卻清楚響起昨天晚上的美妙樂句,試著奶溫,腦袋嚐著音樂的餘溫,幸好昨晚問水哥要音樂會的曲目清單,水哥二話不說馬上傳送給我,寶寶熟睡⋯
時間和空間是觀眾認識劇場以至日常生活行為的向度。「印跡澳門.舞蹈團」的原創劇場《時之間》中時間的種種表達,正是探討這種觀演關係的嘗試。 除了作品名稱《時之間》和場刊上的介紹以外,演⋯
特意設定在暑假進行的「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今年已來到第三屆,過往兩年選片所帶來的新思維與新視野,均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與良好口碑,戀愛・電影館的營運總監黃若瑩(Rita)表示,該影展亦是去年全⋯
菲律賓編舞家暨舞者Eisa Jocson,近年來在歐陸相當活躍。有芭蕾與視覺藝術背景,2010年在馬尼拉奪得鋼管舞比賽一獎後,推出作品“Death of the Pole Dancer”(2⋯
今年4月13日,「澳門葡人之家協會」在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上演了《澳門頌》音樂會。由音樂人Tomás Ramos de Deus與他的好友們演唱他們為澳門而寫的歌曲。節目有來自他們2015年的同名⋯
一開始,舞者們排成一排從舞台邊,整齊劃一地大步走出,站在舞台的最前方,然後俐落地轉身,步入惘惘的黑暗之中,好像踏進了記憶的疆界。在黑白切割分明的舞台之上,黑衣人或聚或散,一起有著忽慢忽快帶點神經⋯
本澳小城實驗劇團的音樂劇《時先生與他的情人》再獲多倫多大獎提名!繼上周多倫多劇評人獎後,《時先生與他的情人》在剛公佈的第三十九屆加拿大多拉獎(Dora Mavor Moore Awards)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