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礫之上想像城市──第三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戲游花間 藝文爛鬼樓

文:黑黑

網址:https://aamacau.com/?p=47640

時間:2018年07月12日 17:17

特意設定在暑假進行的「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今年已來到第三屆,過往兩年選片所帶來的新思維與新視野,均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與良好口碑,戀愛・電影館的營運總監黃若瑩(Rita)表示,該影展亦是去年全年放映中入場人數最高的項目,看到觀眾的反應,感受到觀眾的期待,今年紀錄片影展亦將在三星期內放映40場電影,皆是由策展人和電影館精心選出的紀錄片,首次在澳門放映並全部配上中、英文字幕,對影迷來說,這是個相當醒神的補腦機會。

 

開拓對城市的想像

前兩屆曾以「私紀錄」與「滴答物語」作影展主題,今年則以「想像/城市」為題,清晰指向澳門的觀眾和這個城市,這是策展人林鍵均(Penny)在兩屆影展後的思索與定位,尤其去年經歷了『天鴿』,城市的滿目瘡痍及種種亂象,更令他思索影展可以如何作出回應。「更希望這個影展能與澳門的人可以有多些對話,這算是我們愈來愈清楚的一個核心,所以今年的主題就是圍繞這個思考──對我們的城市、對我們要過的生活還有想像嗎?是怎樣的想像?『天鴿』是一個契機,打斷了所有理所當然的事情,在破壞與停頓當中,讓我們思考應如何開始和繼續我們的城市和生活。」

在此主題之下,Penny找來對城市、國家展現出眾思維與想像的影片,分以不同的單元,一層一層地與觀眾對話,如每年都會有的葡語單元,希望能吸納葡語社群來參與和對話,選片著重雅俗共賞與啟發性,同時亦推介以創新形式拍攝的作品,鼓勵創作上有更多突破的可能。

今年影展特別邀請建築大叔設計配合策展理念的主視覺,更多資料:https://goo.gl/pXwgg3

 

 

拉濶紀錄片的觀賞可能

雖然名為紀錄片影展,但Penny說,其實他們並不在意作為電影類型的「紀錄片」,反而更在意如何以電影語言去理解和表現「真實」,期望能拓濶人們對「紀錄片」的慣常認知。如今次影展中Penny特別推介的《天堂異鄉人》便是一部這樣的影片。內容是近年焦點的難民議題,而在眾多難民影片中,這一部的表現形式相當特別。影片中由荷蘭演員Valentijn Dhaenens 分飾兩角,代表民眾對難民常持有的排外或包容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然後通過各種不留情面的直接提問,不停質疑、挑釁和審視到來的難民,同時也迫使觀眾從更多角度去思考兩種立場背後的各種因由,嘗試從更多角度去了解問題的根源,Penny認為這是相當衝擊既定思維的影片,令我們更慎密地思考難民這個議題。

《天堂異鄉人》Stranger in Paradise
Guido Hendrikx, 2016, 荷蘭, 77min, 彩色, 英語, HD

這影片同時也牽涉到紀錄片中有關「真實」的問題,Penny 認為這正好就是影展想呈現的一項藝術取向。「這個影展就是想呈現更多不局限於既定模式中的紀錄片,以這部片為例,它有明顯的『扮演』成份,有劇情片的元素,但難民是真實的,導演透過這個方法去把一些真實的議題暴露出來,如果這是可行的,為何不可?又何嘗不是一個好的拍紀錄片的方法?」

影展中另一部難民議題的電影《水泥之味》( Taste Of Cement)也是策展人特別喜愛的,這是一部拍攝角度獨特的難民電影,片中講及一些流落在黎巴嫩工地中做建築工人的敍利亞難民,白天他們要搭建一個摩天大樓,晚上就回地牢睡覺,不能外出,只能通過電視看外面的世界,看著自己的城市繼續被轟炸,家園被粉碎,這部電影就是通過他們在建構別人的城市,來思考自己國家、城市,中間穿插不少個人回憶,他們只能等待有一天回去再重建自己的城市,他們的生活總是與建築、水泥有關。

《水泥之味》(Taste Of Cement)

 

另一部泰國影片《今日唔知聽日事》(Die Tomorrow)同樣不拘一格。這是《戀愛病發》導演納華普・譚容格坦拿列(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的作品,取材自真人真事,由演員去呈現六個人在死亡到來前的最後時刻,這是劇情片但同時又具備紀錄片的元素,「這部片正好呈現了詮釋真實的不同方式和可能,導演用劇情片的方法去拍一些真人真事,但當中也有紀錄片的概念和元素,其實現在這個年代已很難單純以類型來區分電影。這部片拍得輕巧好看,把生死議題處理得不深奧不沉悶。我們每年都會放映類似的影片,希望能打破觀眾對紀錄片沉重、嚴肅的刻版印象,從而得到更多啟發。」

《今日唔知聽日事》(Die Tomorrow)
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 2017, 泰國, 75min, 彩色, 泰語, DCP

焦點導演:原一男

在主題的大方向下邀請而來的今屆焦點導演是當今最重要的紀錄片導演之一原一男(Kazuo Hara),他專注於拍攝社會上一些處於邊緣的人物與題材,根據這次將再次來澳門主持「原一男大師班」的文化研究學者馬然所說:「他的每部紀錄片都毫不避諱地以攝影機穿插於所謂『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之間」,甚至最終與被拍攝對象建立「共犯關係」,完成一種「行動紀錄片」與「極私系譜」的實踐(場刊p.56)。

對於這位富於傳奇色彩的紀錄片大師,Penny說:「原一男是一直在挑戰主流價值的導演,他的作品常對社會上一些既有的價值觀提出質疑和反思。他在紀錄片的位置很高,是少數能被列入教科書中的亞洲紀錄片導演,雖然並不多產,但每部影片的質素都非常高,今年影展將播映他全部的作品,這也是少有的,包括他去年的新作《石棉村大訴訟》,是的,他已七十多歲了但仍然有新作,這是十分難得的,這是一部長達四小時的紀錄片,是導演睽違廿多年的作品,這次能邀請到他來出席影展並主持一個大師班,對我們來說是相當有意義的事。」

日本傳奇導演原一男,以大膽直接的題材及手法,成為國際上最著名的亞洲紀錄片導演之一。

「原一男的作品並不難看懂,即使對導演本人毫不了解,對日本社會不了解,也完全無礙於被他的作品所吸引,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以原一男最有名的作品《怒祭戰友魂》為例,看了這部片就會明白他的獨特性以及為何他如此重要,他想說、想實驗的是什麼,他的影像風格是怎樣,看這一部就會完全明白。這部也是世界和日本電影史上很重要和有名的紀錄片之一。」

 

增加與觀眾交流的機會,影展營造節日氛圍

籌劃每年的影展,除了選片上的用心,也希望能在節目形式上多花心思,今年的開幕和閉幕便以特別的形式進行,希望能更好玩一點。

「開幕電影是話題之作《北韓搖滾大滙演》,特別邀請了兩位重量級的樂評人袁智聰和黃仲輝,在放映前先向觀眾介紹這隊別樹一幟的南斯拉夫地下樂團Laibach的共產美學和工業音樂,了解為何他們能去北韓開搖滾音樂會,這個開幕派對將在電影館的中庭花園進行。閉幕真的會有一場音樂會,不止看電影了,我們請來台灣的獨立樂團Cicada,因為他們的音樂都是與台灣的土地、大自然、動物等有關,剛好回應我們影展對城市想像的主題,這場音樂x放映將在崗頂劇院進行,Cicada將為一部經典的紀錄片《柏林:城市交響曲》現場重新配樂,這部電影紀錄了二十年代作為一個現代城市剛剛興起的柏林,現在我們的城市也正處於這樣的狀態,加上Cicada的音樂來與之對照,相信別具意義。」

《柏林城市交響曲》Berlin.Die Sinfonie Der Grossstadt ( 1927)

「今年還想做更多與觀眾交流的事情,我們會在旁邊『戀愛七號』旅館的大堂設立咖啡座,觀眾可以憑著當日的票券去換一杯飲品,可以在那裡坐下來休息聊聊,今年的映後座談也會縮短時間,然後把導演直接請到那邊去,換個地方放鬆一點,可能會與觀眾交流得更好。」除了焦點導演原一男,《燈亮時》的導演羅展凰與《囚》的監製等嘉賓也將出席影展。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