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評、詩評、藝評、影評,評評評。
某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大街本應車來人往,但卻空無一人猶如死城⋯⋯ 這時候,一位叫Lili的十四歲少女騎單車駛過,忽然後面有過百頭凶猛的狗隻衝上來,Lili快嚇呆了,她會否就此一命嗚⋯
澳門藝術節剛結束不久,本地藝文活動仍然應接不暇。強調多元創作、串連不同空間的一個富實驗色彩的民間劇場節《劇場搏劇場Bok Festival》,多個節目密集登場。今年,作為節內的重頭節目,請來了北⋯
文慧老師的作品《红》,透過紀錄片的訪談形式投影在舞台上,作為第一層最無門檻的的敘事手段,傳達給觀眾。接著數名年齡、養成背景皆不同的女性舞者在現場以角色扮演的教導、各自分享的肢體示範作為第二層的表⋯
受訪者:譚智泉(藝術總監)、鄺華歡(行政總監) 今年是第四屆 《劇場搏劇場》,前三屆整個活動都發生在慕拉士大馬路。隨著自家劇場和戲劇農莊抵受不住租金壓力,先後遷出慕拉士大馬路後,這個一條街有三個⋯
著名導演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為澳門藝術節帶來愛爾蘭劇作家貝克特所寫的獨腳戲《最後的錄音帶》。作品講述卡拉普在七十歲生日那天聽著三十多年前製作的錄音,並如以往般以錄音帶記錄⋯
越劇牡丹亭,浙江的杜麗娘好漂亮,正如溫飛卿言「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是夜,美人華服清音雅韻,朗月輕風妙景高朋。 杜麗娘啊杜麗娘,躲在你身後到底有幾人?究竟有幾多演員,下了幾多苦功,才成就你⋯
當演出的名字開宗名義說「劇場」本身就是有所殘缺、功能不完整,甚至提出對廢掉、禁用劇場本身的挑釁時,那觀眾或戲劇評論人,要如何定位來看待這件藝術事件? 這是我第一道要問的問題。亦正因如此,我不想以⋯
話說5月15日的大遊行前夕,身陷工作海的壓力瀕臨爆煲,亟需遠離煩囂,尋覓喘息空間,於是晚間無論如何也抽身去看戲了。那是老早安排好、for抖啖氣的節目。在「山旯旮」的文化中心,小學雞年代去看過《胡⋯
在剛結束的「第一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中,有幾部電影幾乎一票難求,台灣紀錄片《灣生回家》便是其一,它同樣也感動了許多澳門觀眾。事實上這部片自2015年10月開始,全台灣陸續有68家戲院上映,也⋯
即使在這樂於打破權威的年代,有些「品牌」依然難以取代。莎士比亞之於劇場,自是其中之一。今年適逢莎翁逝世四百周年,莎劇自然而然成了各家藝術節無法忽視的策展主題。若拿台灣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羊咩咩.郁郁拱》以各種各樣的動物為意象,來自英國的添.史普納(Tim Spooner)以磁鐵、塑膠、玻璃、紙張等物件,構建出一個看似隨意、童趣,但其實「細思極恐」的物動進化史。 場內放置了約十⋯
今年適逢莎翁逝世四百週年。澳門藝術節挑選了由美國「莎士比亞劇院公司」製作的《仲夏夜之夢》為其開幕節目,相信部份原因還在於紀念這位英國劇作家。在本年藝術節特設的「評易近人」網上平台上,我們不難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