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約莫四五年前,在網上認識到Zine,飽覽了各種充滿生機的Zine後,就不禁被她迷倒了。然而Zine最吸引我的地方,大抵是她對「無用」的包容,以及不需要「似模似樣」的坦誠。 自小就聽到不少人對自己⋯
「時間是用來流浪的,肉體是用來享樂的,生命是用來遺忘的,靈魂是用來歌唱的。」 ──吉卜賽歌謠 十九世紀末的俄羅斯鄉下莊園一群自怨自哀者的人間劇場,變身為二十一世紀初冰島度假屋一群不上不下文藝工作⋯
之前曾在「腎腎地」探討過一些有關自己面對慢性腎衰竭治療或心理的看法,也有些讀者對於我作為一名年輕腎友,在心路歷程方面的事很感興趣。我相信面對「生死」這個課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個別讀者可能覺⋯
早前香港發生了鄧桂思女士的肝臟移植事件,其發展路向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原本只是一宗急性肝衰竭、需要接受移植方可延續生命的醫療事件,卻隨著救援時間,在拯救鄧女士生命的同時,背後越來越多問題被揭發,亦⋯
今次澳門藝術節(第28屆)邀請到Bill T. Jones/ Arnie Zane Company(比爾·提·瓊斯現代舞團)演出兩個舞碼,A Letter to My Nephew(《致侄子的信⋯
一個城市生存的蛛絲馬跡可以從她的墓園裡找到。 澳門之所以獨特,並不是她有不會打烊的賭場、所謂中西交融的人文風情、日不落的拍照打卡古蹟遺產,以上皆是,但也皆非。因為這裡從很久以前就有人在生活,而人⋯
話說我在澳門這邊的腎科主診醫生是一名風度翩翩的上海男士,高個子且戴著一副眼鏡。平日每次回去時血液透析室透析,如果他在室內當值、工作又異常忙碌,在我眼中他能停下來歇息一下的時間看起來很小;如果當日⋯
剛過去的四月,正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電影節」舉行的月份,我從幾百部參展電影當中,選了二十二部心頭好觀看,當中我最喜歡的,正是這部匈牙利導演 Ildikó Enyedi 的作品《夢鹿情緣》(⋯
在廔管裡「通波仔」和放入支架後的第二天上午,醫生幫我檢查過傷口和血流是否順暢後,便批准我出院了。因為左手動了手術又包紮了一重又一重的紗布,活像豬蹄一樣,連手臂屈曲如此簡單的伸展動作也做不來,幸運⋯
網上流傳著,由於地球和宇宙各個星體之間相距甚遠,得以光年計算,我們用肉眼觀測到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可能早就在數百萬年前死掉。雖然不少天文學家已推翻此說法,不過有關死亡,或許就像這麼一回事,像是存在⋯
孩子們集中坐在最前排,這齣戲不擔心小觀眾突然衝到舞台,演出者自有氣場,每一個衝進舞台的小小聲音都有回應。 足跡《找記憶》,是今年「童聚偶遇」的其中一個節目。主角一樣是牛牛,「在人們⋯
19世紀澳葡殖民軍官美副將、中華民國駐英全權公使、中華民國總檢察長、竹林藥山禪院第二代祖師……安葬於聖味基墳場內的名字橫跨一個多世紀,一個個墓碑亦靜靜透露着澳門百多年來政治與社會的轉變。「公眾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