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芸術.設計

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文化藝術、設計與人文。

這裡是為本地藝術家而存在的地方──我們在牛房的日子 2017年09月29日|文:郝元春、祖賢、阿堅奴|https://aamacau.com/?p=42328

這裡,是我的出發點 我第一次正式的個展──《我喜歡妳是寂靜的》多媒體插畫展便是在牛房倉庫舉行的,由Cora(施援程)為我策展。之後較多參與的是牛房一年一度的兒童展,今年也參與了牛房的最後一個社區⋯

香港著名作家劉以鬯夫婦與林婷婷合照,劉先生已九十多歲,太太八十多。(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婷婷與阿七:這裡,有醞釀一切可能的土壤 2017年09月29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2329

牛房除了主要作為一個視覺藝術空間外,其實,這裡也是一個需求度很高的表演場地,由於本地表演空間的缺乏,尤其是具自由度、空間特色、同時亦具一定條件的表演場地更是極少,十多年以來,這裡進行過大大小小形⋯

颱風過後 ©Yang Illustration 洋小漫
澳門插畫師為天鴿襲澳發聲 2017年09月6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1750

颱風「天鴿」肆虐本澳,造成10死數百人受傷,多區受到重創,社會損失慘重。多個本地插畫師(小萍、Yang Illustration 洋小漫、Sandy LEONG Sin U、Hue、袁志偉⋯

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邀請了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Naomi Kawase),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的講座《河瀨直美:記憶之森林—生死與身體的風景》,以及一場映後分享會。
河瀨直美:死亡不是斷裂,是延續 2017年07月26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872

今年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邀請了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Naomi Kawase)到來,作為影展的焦點導演,實在是澳門影迷之福,她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的講座《河瀨直美:記憶之森林—生死與身體的風景》,以⋯

《伴生》中陳小姐與父母在尖沙咀海旁。
「我們追不上人口衰老的速度」──專訪《伴生》導演黃肇邦和監製卓翔 2017年07月20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772

隨著社會走進老齡化甚至高齡化的現實,有關老人問題、醫療、生死議題等的討論也日漸多起來,然而,較多人關注的可能還是有關福利政策方面的問題,卻較少有談及老人與照護者、家人之間這些其實更埋身的問題。去⋯

《藝評與教育: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文集》。(圖片由SomethingMoon 提供)
編織歷史與實務知識的現場──記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 2017年07月18日|文:曾靖雯(「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觀察員、民眾劇場工作者、「木有枝」劇場工作室負責人)|https://aamacau.com/?p=40712

身為劇評的外行,原以為自己將遙遠地觀察這個研討會,或者一如往常在台灣參與相關研討會的經驗──在台下吃力地聽著台上談論理論。沒想到,研討會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正如去年觀察人吳思鋒所言:「『澳門劇場⋯

導演黃惠偵與女兒皆有出席開幕放映,並與觀眾進行映後座談。(攝影 Ngan Wa Ao)
攝影機是充權,是治療,給我很大的勇氣──專訪《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 2017年07月13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642

今年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開幕電影《日常對話》,引起了觀眾席中小小的議論。從題材內容到拍攝手法,都與我們一般理解的紀錄片有點不一樣,影片的主線是導演黃惠偵在處理自己與母親的關係,希望走⋯

《擁抱》につつまれて
細味靈光閃現之處── 策展人之選 2017年06月28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376

如果你時間不那麼充足,要從今年《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二十六部紀錄片中排出觀影優先次序來,實在為難,因為有些具爆炸性的內容,如《北韓騎劫夢工場》,有些則牽動人心,如《動畫人生》、《火海之⋯

由本地插畫家袁志偉設計的影展海報,以插畫風格拉近觀眾距離
映照人生不同階段的生命影像── 專訪「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策展人林鍵鈞 2017年06月28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375

在今年「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場刊中,一開首便為「紀錄片」作如此解說──「就是『生命』加上『影像』。」然而,似乎如此易懂和親近的這個影像媒介,平日卻不是那麼容易接觸到,一般商業影院不會放⋯

若書為草藥,別忘記遁入它為草時的豐沃土地 2017年06月14日|文:川井深一|https://aamacau.com/?p=40177

書使人著迷而無法自拔,走進圖書館或書店便被它木質芬多精逼出一身屎,對抗這些無聲之聲所引發的腸燥症,最好就是做一些跟書相關的事。但今天我們的身體已經不只腸燥症那麼簡單,坐陣書店的好友跟我說他有時覺⋯

《他們做了一本只有幾頁的書──Zine 小誌的跨海展覽》,何東圖書館,展期為5.15-6.18。
從城市到創作表達,從 Zine 小誌到文化可能 2017年06月13日|文: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40104

我在這個六月,做了一個關於創作的實驗:辦了一個關於 Zine(小誌╱獨立誌)的展覽,確實有種沒頭沒腦的衝勁。老實說,本身吸引我的並不是 Zine,我對 Zine 也說不上特別鐘情。反而是我過份堅⋯

© Fast Garden
Zine,無用且不安分守己之物 2017年06月12日|文:楊駱|https://aamacau.com/?p=40100

約莫四五年前,在網上認識到Zine,飽覽了各種充滿生機的Zine後,就不禁被她迷倒了。然而Zine最吸引我的地方,大抵是她對「無用」的包容,以及不需要「似模似樣」的坦誠。 自小就聽到不少人對自己⋯

我在描述墓園時並不是在談論墓園──《天國之園》手繪地圖的設計筆記 2017年05月23日|文:思崎井(《天國之園》手繪地圖設計及插畫)|https://aamacau.com/?p=39728

一個城市生存的蛛絲馬跡可以從她的墓園裡找到。 澳門之所以獨特,並不是她有不會打烊的賭場、所謂中西交融的人文風情、日不落的拍照打卡古蹟遺產,以上皆是,但也皆非。因為這裡從很久以前就有人在生活,而人⋯

戀愛電影館將於 3 月 30 日晚上開幕。
戀愛電影館開幕 拍板:望成平台 豐富電影選擇 2017年03月30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38683

自2015年9月開始試營運的戀愛電影館將於今天(30日)晚上開幕。 承辦營運的拍板公司負責人Rita及朱佑人接受《論盡》訪問時表示,希望電影館能為觀眾提供更多選擇,而除策展及舉辦工作坊外,電影館⋯

《我們:這時代──澳門人物、團體及老店專訪紀錄 2013-2016》(圖片:SomethingMoon.com)
時代讓我記住了生活中的不確定──《我們:這時代》書籍設計筆記 2016年12月16日|文: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36205

  這時代一瞬即逝。時代──每個時代都自認是現代人的我們,沒什麼人在乎這所謂現代,我在故我在。社會瀰漫着平靜和等待,也說不上暗湧,人們並不悲慘,但也不太幸褔,埋頭工作,偶然喧鬧劃破寧靜⋯

助人為設計之本 ── 專訪Comma 和她的Mosi Mosi 2016年07月6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31889

當我們談及「融合」或「共融」的時候,除了政府的教育、福利制度或一些配套設施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身心障礙人士的接觸機會又有幾多?對他們的生活狀況及面對的困難,我們可以知道多少?即使聯合國的《殘⋯

《石頭雨.海之歌》概念繪本
記錄《一本書的誕生──我們怎麼閱讀繪本的出版細節》 2016年02月23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27499

一套明信片丶一張地圖丶一本小繪本丶一頁立體書,《石頭雨.海之歌》匯集了四位藝術家的創作,是一本別具心思的書,目前出版了三百本。上周六(2月20日)井井三一兒童繪本書屋請來了該書的策劃和文本作者莫⋯

當年觀眾拖男帶女到電影院的壯觀景象
一種「各取所需」的電影 2015年08月11日|文:kc|https://aamacau.com/?p=20860

在五月份,我去看了本地電影作品的放映活動,映後座談會上有觀眾說:「我不是為了支持朋友、支持本地作品才買票入場的。是因為這部電影吸引才買票的!請問在坐哪位是為了『撐場』而買票入場呢?」當然現場沒有⋯

與名作曲家Louis Andriessen上課
薩克斯風演奏家是怎樣煉成的?﹣Hugo Loi(呂瀚章)專訪 2015年06月23日|文:蘇麗欣(Sonia)|https://aamacau.com/?p=18972

Hugo Loi,呂瀚章,年紀輕輕,已經是澳門古典音樂界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曾榮獲多屆澳門青年音樂比賽的獨奏、重奏等多個組別的第一名,也曾與澳門樂團及香港節日管樂團等合作,於澳門文化中心、香港大⋯

相片來自:澳門創意青年協會 Macau Creative Youth Association
很希望澳門有個「電子音樂節」!  2015年01月21日|文:蘇麗欣|https://aamacau.com/?p=14352

有時,真是很羨慕香港有能耐及本事去辦一些大型又有質素的音樂節:「Clockenflap」、「呼叫音樂節」、「草民音樂營」等等,都令對隔的我非常羨慕及憧憬,澳門會否有一天,也可以辦一個具質素及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