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tain Up!

作品訪談.對話

「過去・現在・未來」之舞蹈四十年展覽
舞蹈不只技巧——專訪、「過去・現在・未來」之舞蹈四十年展覽 2020年08月29日|文:晨曦|https://aamacau.com/?p=63994

步入舊法院展廳,只見一面白色的牆上貼滿了澳門舞蹈的發展軌跡:從1977年雲龍舞蹈團成立,由聖若瑟中學舞蹈組擴展成舞蹈社;到1987年教青局舉辦第一屆澳門國際青年舞蹈節;1997年演藝學院舞蹈學校⋯

澳門劇場文件展《No Where To》
消失了的,其實仍在——專訪澳門劇場文件展《No Where To》 2020年08月29日|文:三點水、晨曦|https://aamacau.com/?p=63993

踏進展覽《No Where To》,拾起手電筒,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展廳中,劇場演出消失的軌跡在微光下隱隱現了形。然而,我們為什麽要看見那些看不見的?為什麽要吃力地持著微光摸索,逐字推敲? 「重看消⋯

楊德銘的《Yes Madam, Sorry Ah Sir》偏向詼諧、警察工作中的日常,用多方面的角度去拍攝一個警察故事。
在咖啡廳看攝影書如何誕生 2020年03月2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59513

咖啡廳的長枱上,放着一本本精美的攝影書;牆上貼着多幅相片,也簡介攝影書的製作過程。這名為《一本攝影書的誕生——澳門站》的展覽,由本地藝團方言社與香港獨立出版社 Brownie Publish⋯

從日常衣裳說情感——專訪《說衣常——身體.扎記》 2020年01月1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8225

打開家中的衣櫃,衣物的款式林林總總,既展示着時尚潮流與衣物主人的個性,也夾雜着回憶——一些與某件衣物有關、或與某件衫裙共同經歷,封塵在心底已久一直未有與人分享,或是美好,也或是悲傷的故事。藝穗節⋯

打開澳門劇場的工具箱——專訪「Tools Box- 劇場器材工具展示及應用展覽」 2019年12月24日|文:Sandy Leong|https://aamacau.com/?p=57876

說到劇場,可能第一時間浮現腦海的,會是台前精彩的演出,可是建構一個完整的劇場,必須依靠台前台後眾人的努力,甚至是不顯眼卻不可或缺的劇場工具。這次筆者訪問到即將於12月底舉行的「Tools B⋯

讓我們平等地聆聽彼此——專訪《未境作業》編導團隊 2019年11月6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57021

  排練場內,《未境作業》的演員圍圈而坐,準備互相分享個人經歷。「你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吧。」編導說罷,一位澳門演員就站到圓中心開始用急速的節奏分享。《未境作業》編導莫倩婷、Mich⋯

身心障礙演員的未竟作業 2019年11月6日|文:羅德慧 |https://aamacau.com/?p=56999

兩群互不相識的人,各自具有不同的身心障礙狀況。第一天碰面,從音樂與肢體動作開始暖身,逐漸成為同一個群體。聽起來不太可能的事,在劇場裡卻成立了。 這是《未境作業》的工作方式: 把兩地的演員放在一起⋯

舊場刊的意義 由你話事 ——訪「澳門劇場文件展」藝術家黃詠思 2019年09月28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6368

澳門劇場圖書室現正進行「澳門劇場文件展」。展場內,靜靜映入眼簾的是白色的牆、白色的桌子、還有上面一疊疊白色的文件夾和信封。逐個逐個翻開,發現裡面都是九十年代的劇場場刊。展覽介紹寫道:文件不會無故⋯

看得見的勞動,被視而不見的人 ──訪石頭公社《勞動的人》 2019年09月26日|文:卓早言|https://aamacau.com/?p=56248

  排練場裡,演員們在奔跑、打圈,用力以身軀表達一幅幅在城市中幾乎隱形的勞動者群像。他們互相擠開同時竭力填補彼此間的空隙,隱隱地說著行業的實相。門外燦爛明媚的陽光稍稍照進室內,場內穿插⋯

遊走路環去「尋寶」 《海盜婆》望重新發掘社區 2019年09月12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56055

中秋人月兩團圓,滾動傀儡另類劇場將在中秋期間上演「大人細路一起看」系列偶劇《海盜婆》,希望和大家一起遊走路環市區尋尋寶。「製造一些自己的回憶。一家人、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在這周圍走,去找一些無形的寶⋯

都市更新還在等?——《牡丹.吉祥》的澳門故事 2019年05月14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3634

  藝術節本地作品《牡丹.吉祥》曾於2014年公演。演出以祐漢的兩棟舊唐樓「牡丹樓」和「吉祥樓」命名,從社區發展的脈絡出發,訴說澳門自1970年代起年青人的思想以及生活變化,探討澳門歷⋯

笑聲背後 深思當下——從土生土語話劇看澳門 2019年05月14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3628

政府曾揚言離島醫院可於2019年落成,到現在則完工無期。但在2019年的土生土語話劇中,「路氹醫院」已經落成了,還將發生一齣父女相認的故事《護爸使者》。劇情講述女主角Emilia 初到澳門,在新⋯

即使不在 我仍記得——車衣女工的平凡故事 2019年05月8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3498

「如果沒有記錄下來,那些曾經以為隨意可見的日常風景,同樣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我們甚至可能連嘆口氣的機會也沒有……」 這是摘自今年藝術節風盒子藝術發展協會的作品《離下班還早——車衣記》在Fac⋯

居民變遊客 重啟我城想像——《咖喱骨遊記》 2019年05月8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3486

「據說,在矮人國裡,每隔三個月就要更新一次地圖;這裏除了街道就是博物館,甚至連街道都成為了打卡聖地;這裡沒有遺物只有文物,沒有死亡只有活化。」這是藝術場刊對藝團「足跡」今年的演出《咖喱骨遊記⋯

鏡頭內外的權力角力——專訪日本「行動紀錄片」導演原一男 2018年07月24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7843

「相機的每次使用,都包含一種侵略性。」——美國藝評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這樣表述對攝影的想法:「拍照本身就是一次事件,而且是一次擁有更霸道的權利的事件——干預、入侵或忽略正⋯

恐經濟不穩 家傭「洄游」 林鍵鈞:見到很多單親家庭 2018年05月5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46409

「有一個家庭的兒子很怕媽媽會不回來。這些故事常發生。她們可能本身有屋企,來澳門後,她丈夫有外遇。她在澳門,因為離開太久,在澳門又有外遇。這些故事在外勞界常聽到。所以小朋友會擔心這方面,擔心媽媽不⋯

今年藝術節,你願意付錢來看家中女傭的故事嗎? 2018年04月28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6261

五月,一年一度的藝術節又開鑼了。近幾年藝術節的票房中,本地演出都是一枝獨秀,常一開賣就率先爆滿,多要加場以餉觀眾。而作為今年藝術節其中一個本地演出《洄游》,是有關澳門印尼移工的紀錄劇場,演員也由⋯

【演書節《長衫詞》】女角看「長衫」——專訪梁建婷、黎若嵐 2017年12月4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3707

也許,一襲長衫不只是服裝一件。 張曼玉曾指,飾演《花樣年華》中的蘇麗珍時,一身旗袍穿着令她身體活動受限,連帶說話的聲線、手指的活動、坐立的姿勢等都跟平常不同,衣服令她動彈不得,更促使她感受女主角⋯

「離譜」演書節 論盡「低端」一群 2017年11月28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3602

「足跡小劇場演書節」來到第八屆。試過經典如魯迅,亦曾聚焦本地作家寂然、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演過獨腳戲、環境劇場,亦製作過沒有現場演員的聲景劇場。多年來,演書節由文本選擇到演出形式等都在不斷「跨界⋯

【演書節《長衫詞》】 專訪何志峰——澳門文學 不分中葡 2017年11月23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3535

要說《長衫》(又譯:《旗袍》)先要說其作者江道蓮(Deolinda Salvado da Conceição,1914-1957)。出生於澳門,父親是葡萄牙人,母親是澳門人,澳門利宵中學畢業,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