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自由
澳廣視葡文新聞台被指遭管理層「干預編採自主以至新聞自由」事件,不但在本澳備受包括前線記者和傳媒團體的強烈質疑,甚至引起國際傳媒組織和葡萄牙多方的關注與評論。
澳門不再有公共廣播機構嗎?澳廣視要淪為政府宣傳工具⋯⋯ 2021年4月23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73347

澳廣視(TDM)葡文新聞台被指遭管理層「干預編採自主以至新聞自由」事件,不但在本澳備受包括前線記者和傳媒團體的強烈質疑,甚至引起國際傳媒組織和葡萄牙多方的關注與評論。然而,這絲毫動搖不了澳廣視管⋯

096 我們都是記者紙本月刊
一名澳廣視葡文記者的心聲:我不能做半個新聞記者 2021年4月2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3345

3月10日,電視台和電台的新聞編輯室與葡文新聞部總監舉行了會議。我們被告知,我們的工作方式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並列出了下列9點要求,作為新的編輯指南。總監說,這些是幾天前由執行委員會轉交給他們的⋯

096 我們都是記者紙本月刊
「茶杯內」小風波?澳廣視9條惹國際關切 兩本地傳媒團體憂葡文新聞部受壓 2021年4月2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3342

澳廣視的葡文頻道對於無論是本地的葡人社群還是葡語系國家,都有著不能取代的功能,其意義深遠。被指向葡文新聞部發9條不合理的編採指示的澳廣視管理層或以為事情只是本地的「茶杯內」小風波,然而事件茲事體⋯

096 我們都是記者紙本月刊
團體、市民集會齊撐記者 撐新聞自由 2021年4月2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3346

 澳廣視被指向葡文新聞部下達9條編採新規不單引起新聞團體關注,新澳門學社亦於4月4日發起「撐澳門新聞自由」集會,並遞信約見澳廣視執委會,希望當面了解事件,以及表達澳門市民對澳廣視多年來打壓新聞⋯

096 我們都是記者紙本月刊
蘇嘉豪憂澳門再無公開悼念六四的權利和自由 2020年5月2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61527

立法議員蘇嘉豪提出書面質詢表示,市政署及治安警察局先後利用「防疫」為由,禁制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連續第31年舉辦的六四事件圖片展和燭光悼念晚會,被批評是「防疫情更防異見」。在傳媒追問之下,當局的答⋯

即時報道
美國人權報告關注澳門打壓異見者 2016年4月15日|文:編輯室 |https://aamacau.com/?p=29233

    美國國務院發表2015年度《人權報告》,澳門社運人士長期被監聽電話,警方通過誇大或誤用的罪名來提起政治檢控,針對持不同政見者,主流媒體自我審查依然備受關注。報告批評澳門的大學缺乏終身聘任⋯

即時報道
沉默不語,浪費了城市的眼淚 2014年11月4日|文: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12275

歷史總讓人知道世界洪流中發生過什麼事,叫人不要打回原形,但總卻不斷在重覆著。像我這輩的人,當年對北京學生上街爭取民主沒有印像,知道的是政權沒有消失,反而漸成世界主流,慢慢各說各話;嚮往自由的德國⋯

築城危言藝文爛鬼樓
聶國瑞當年訪問經澳門逃走的六四流亡人士。
不要讓靈魂在身體未死前先自殺 2014年10月11日|文:聶國瑞|https://aamacau.com/?p=11871

回想二十五年前,我們幾個東亞大學的學生和一個助教參加吳國昌搞的「國情研習班」,大家興高采烈離開紅街市教區牧民青年中心,我與那位助教準備在高士德紅街市巴士站等巴士返回氹仔時,突然有幾個看不清面孔的⋯

018 白色傷痕,莫失莫忘紙本月刊
【澳門聲援】10月2日 2014年10月8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11668

部分澳大學生為表支持香港學運,支持爭取民主自由政制,發起簽名運動聲援。 發起人主要由在澳大就讀的香港學生組成,希望澳大學生能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同時令香港知道澳門人亦一樣關心香港事務。是次運動除⋯

2014 香港「佔中」──雨傘革命新聞事件
我們因為被分類而在一起 2014年10月7日|文: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11562

老實說,我已經不對政治人物抱有任何期望。 打開電視機看見政客的嘴臉,有種叫人關機的衝動,是否在潛移默化地訓練我們跟政治漸行漸遠?他們懂得如何行騙、如何造勢,如何在假民主政制下,學會選舉時搖旗吶喊⋯

築城危言藝文爛鬼樓
仇國平無得留低 澳大賠錢炒人 2014年8月17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10438

因參與社運疑被打壓的澳大副教授仇國平今日向傳媒證實,上週三收到不續約通知,校方未有說明原因,只賠償相等於四個月薪金的遣散費。他形容澳大做法「近乎瘋狂」,在開學前兩星期、新學年課程已編排好才不與他⋯

即時報道
Default Thumbnail
拒絕包養 2014年6月9日|文:頑顏(寫於荷蘭)(投稿)|https://aamacau.com/?p=8744

澳門,一個我只去過兩次的地方。 自然關於賭場的記憶也有兩次,一次很愉快,一次很惱怒。 之所以惱怒,自然是因為年齡不到21而被拒之門外,而第一次進賭場的時候,澳門還是18歲為準的,有了第一次自由進⋯

半島裡外藝文爛鬼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