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果欄
2019年為慶祝中國70週年,大三巴被染紅。資料圖片
過份閃亮的夜空?光影表演與遺跡的張力 2024年03月30日|文:遠東釣魚郎(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9606

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不知除了擠擁的街頭外,各位讀者是否留意到各處所舉辨的應節活動。在眾多務求使城市洋溢喜慶氣氛的巡遊匯演、煙火表演及裝飾中,卻有可謂特別「顯眼」的例外。事緣政府在農曆年期間,先後⋯

131 老與我紙本月刊
圖片來源:Chastagner Thierry on Unsplash
人情味原來真的有用? 2024年03月1日|文:房間裡的人(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8852

經常說澳門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社會,但人情味到底對於澳門人的生活有什麼影響?這次我要介紹一篇最近發表在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上的文章,這篇文章的研究⋯

130 隱形紅線紙本月刊
圖一:澳門人針對澳門政府的歷年抗議趨勢。
澳門式抗議:分析二千多次抗議事件的啟示 2024年01月5日|文:Jasper(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7619

近年澳門幾乎沒有街頭抗議,相關研究同樣絕跡。 為什麼城市沒有了抗議?如果不考慮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雖然早已解封),一般認為一個社會只有兩種情況之下會令抗議消失。一是這個社會與政治體制已足夠開放⋯

128 舊區如夢紙本月刊
圖四:港澳「最高審計機構監督」的歷年得分(1998-2019年)圖片截自原文。圖片截自原文
如何評價歷年的財政預算案? 2023年12月2日|文:Jasper(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6923

《財政年度預算案》的重要性僅次於《施政報告》,但施政報告的冗長已鮮有人閱讀,而消化財政預算案的門檻又更高,因其往往涉及大量預算細項與數字,一般大眾難以理解。 一個可行的切入角度是觀察這些文字與數⋯

127 活或化紙本月刊
如研究者所說,澳門學生對於好公民的定義在四地中是最模糊與保守的,既不如內地和台灣學生般將好公民與政權連結(民主或愛國),也不像香港般強調實際行動的重要性(如參加遊行)。 相片來源:unsplash@adenlao
那些選擇離開澳門的青年 2023年10月28日|文:Jasper(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5917

「不是我不想留在澳門,是澳門不需要我。」 最近我們錄製了兩集訪談澳門青年的Podcast(播客)節目,詢問他╱她們對於澳門未來、大灣區發展與人生規劃的想法。最後在網上徵求了七位本地青年,年齡介乎⋯

126 字癒時代.讀自表態──澳港台獨立書店紙本月刊
記錄片《議事亭前地的媽媽》劇照。相片由作者提供
未竟的團圓夢:澳門「非法移民」媽媽們的最後心願 2023年09月28日|文:文:恆(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5052

第七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於9月8日開鑼,一如既往,主辦方精選了世界各地多套紀錄片供觀眾欣賞。今天,想為各位讀者,特別是澳門讀者,介紹影展中一套關於澳門的紀錄片:《議事亭前地的媽媽》。 介紹本套⋯

125 愛之重鎚紙本月刊
筷子基北灣數十棵砍除後,斬剩的樹頭以膠紙蓋上。資料圖片
護樹成功了嗎?來自越南案例的城市治理啟示 2023年08月31日|文:遠東釣魚郎|https://aamacau.com/?p=104216

澳門在剛過去的七月可謂相當「多事」,先有筷子基砍樹事件及移除石排灣聖母像引起社會關注後,政府「再」宣佈在黑沙水庫建造青少年體驗營及觀音像。而觀音像方案隨即引起反彈,甚至促成近年罕見的集體聯署,要⋯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紙本月刊
日益飆升的樓價讓本地居民成為「房奴」,難以翻身。資料圖片
政治冷漠下的幸福?澳門人想要怎樣的政府(下) 2023年08月4日|文:房間裏的人(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圖片來源:「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 Survey, WVS))|https://aamacau.com/?p=103544

研究澳門政治其中一個困難之處,是缺乏具有代表性的調查數據。在社會調查方面,澳門落後於大中華其他地區。目前看到多數使用社會調查數據研究澳門政治的文章,要麼使用方便抽樣,要麼則是使用電話調查獲得的數⋯

123 選賢與能:一個遠古的傳說紙本月刊
本澳疫情嚴重時,有多處域區被列封鎖區,只能進入,而區內人員則不能離開。資料圖片
政治冷漠下的幸福?澳門人想要怎樣的政府(上) 2023年07月8日|文:房間裏的人(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2762

五月二十六日澳門本地中葡雙語週報《澳門平台》刊登了一篇有趣的報導,題目為〈調查:領導主管愛國比能力經驗更重要〉,其中第一段是這樣寫的:「愛國愛澳,還是學歷經驗更重要?根據澳門《公共行政雜誌》刊登⋯

122 非遺忘紙本月刊
獨立媒體《論盡》推出訂閱計劃。
《論盡》推出訂閱救亡,但人們為何課金? 2023年06月4日|文:Jasper (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1912

被認為是澳門僅餘(如果不是唯一)的中文獨立媒體《論盡》媒體,在不靠官方補助並獨資營運十年後,終因財困喊出自救式讀者訂閱計劃。 事實上,線上訂閱制在媒體業早已百花齊放。從國際性的《華盛頓郵報》、⋯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學人噏馬交」2023系列講座。
港澳同舟?「學人嗡馬交」講座觀賞指南 2023年04月29日|文:恆 (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0932

常言道港澳、港澳,港澳作為一個地理名詞經常出現,背後或多或少說明香港與澳門這兩個城市之間的緊密性。可弔詭的是,這個名詞又常常有名無實,只有香港,沒有澳門;或者主要是香港,澳門只是配角。 當你經常⋯

120 造林毀山紙本月刊
新馬路上的行人。
城市如何被「代表」? 回看一百年前澳門的地標轉變 2023年04月1日|文:遠東釣魚郎(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0241

相信「復常」以來對澳門讀者最不習慣的,或許便是街頭突然回復過往的「生氣」。不論平日或假日,諸如新馬路、議事亭及大三巴一帶的澳門「地標」,總是被擠得水泄不通,排山倒海的旅客更可謂是行人「惡夢」。⋯

119 賭的罪與罰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