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台灣行政院院會早前通過《文化基本法》草案,被稱為「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台灣文化基本法 有何可借鑑? 2019年02月16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2270

台灣行政院院會早前通過《文化基本法》草案,就連著名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也說:「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當中部分有關文化治理的條文,或許也值得澳門參考。 第十七條 文化治理:文化行政與中介組織⋯

【來論】藝術教師招聘費時失事 文化發展應從根本做起 2019年01月22日|文:思明|https://aamacau.com/?p=51780

有關早前報導澳門演藝學院(下稱演藝)戲劇學校(下稱戲校)僅餘兩位老師授課,筆者作為戲校舊生,除了深感痛心外,更應讓公眾了解一個相對小型部門的事件,卻反映出整個政府嚴重的招聘制度繁複,落後等問題⋯

演藝戲劇學校僅餘兩位老師 課程種類大減 文化局:爭取9月前完成招聘 2019年01月20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1746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早前表示:「我看到文化局的工作現在亦都是有條不紊。」又表示最新民調顯示,市民認同文化教育方面的表現。 不過,《論盡》發現,現時演藝學院戲劇學校只有兩位老師,開辦的科目也較以前⋯

「程尋香港」始創成員Tiffany (左) George (右)
程尋香港──發掘香港社區故事 2018年05月27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6756

編按:導賞團可以點玩? 導賞團是Edutainment(教育加娛樂)的一種。既輕鬆有趣,參加者亦能吸收知道。近年香港就出現不少導賞團。主辦者有由非牟利團體,亦有以商業模式運作的社企;有的導賞員是⋯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 (資料圖片)
香港史學會──導賞,課本以外的學習經歷 2018年05月27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6757

「歷史有一樣很強烈,叫現場感。書本、文獻這些相對沉悶,因為你沒經歷過,很難投入,所以有時需要去現場。因為現場,就算過了多少年都好,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痕跡留下,包括建築物、街道名字、人。純粹看書,有⋯

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會長廖嘉豪。
文物大使:導賞團仍賴政府資助 2018年05月27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6758

澳門是世遺城市,古蹟處處。但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會長廖嘉豪表示,澳門的導賞配套未完善,又認為民間社團要恆常地舉辦導賞團,仍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政府資助。「民間無法承擔太多風險,於是向政府要求資源,但在政⋯

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導賞 2018年05月27日|文:論盡藝文組|https://aamacau.com/?p=46755

活現香港(Walk In Hong Kong) 香港 定期舉辦的主題導賞包括「香港電影之旅」,亦有團帶領參加者品嘗九龍地道特色小食。須預約的特色導賞則包括鬼故團、老店團,乃至以「六七暴動」、「香⋯

平田織佐《藝術立國論》
文化藝術為何如此不可或缺?──讀平田織佐的《藝術立國論》 2018年02月14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5106

世事如棋局局新。過年前幾經周折最後落定的文化局長人選,仍由文化人執掌,相信這是使人較為安心的決定,同時期望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日本著名劇作家平田織佐在其專著《藝術立國論》中,提到執掌文化行政的⋯

《神精学妹》澳門拍攝,大陸製作,有標榜「澳門本土」,但只找到其在大陸微博發放的消息,宣傳術語也全是國內模式,該劇集現已完成,可於網上觀看。對白都是普通話。
文產基金大黑洞 2017年12月27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4143

在2014-2017年所發放的文化產業基金資助中,不乏對影視作品的資助發放。令人訝異的是,能獲得資助的項目類型頗多樣化,除了電影、還有動畫、電視紀錄片、文化節目,甚至連微電影廣告創作比賽都有。另⋯

文產基金沒有發放足夠資料讓公眾了解到這些拿了大額資助的電影公司的背景、電影內容、主創人員,演員、導演等名字,網站上也沒有。(photo by Felix Mooneeram@unsplash.com)
「無聽過,唔清楚,文產基金對影視資助的政策是什麼?」──來自電影工作者的疑問 2017年12月27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4152

目前,對澳門本土的電影工作者來說,專門針對電影創作進行資助的公部門其實不多,只有文化局的「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針對拍攝紀錄片、劇情短片和動畫片的計劃,則為文化中心的「澳門影像新勢力」,要參加⋯

受文產基金資助的電影平台1220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1220:澳門作品其實賣得出 2017年12月27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4140

影片發行一直是電影能否產業化的一大要素。唯現時大部分澳門戲院都不會主動上映澳門電影,想到外地影院又欠缺有力發行,令本地電影業發展一直停滯不前。受文產基金資助的電影平台1220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創辦⋯

香港恆生管理學院助理教授莫健偉博士。
莫健偉:澳門政府需正視透明度問題 2017年12月27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4138

坊間一直批評,政府向文創產業投入大筆公帑,但坊間對受資助計劃的成效一無所知,對受資助單位乃至整個文創產業因而投下不信任票。香港恆生管理學院助理教、曾受澳門文化局委託進行「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指標體系⋯

十一月即將在店內開始的「店中店」計劃。
「文創要重本土,要貼地,要明白:澳門的市場其實一點也不小」 ──獨立小眾品牌mush.Room 2017年11月18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3350

文化產業基金的資助分有「項目補貼」、「銀行貸款貼息」及「免息貸款」三種方式,前面兩項都屬無償資助,最後一項則需償還。申請企業每個項目均可選擇上述一至三種的資助類型來進行申請。我們嘗試找一些成功申⋯

透明度低 內容不詳 文創資助 有助文創? 2017年11月18日|文:論盡藝文組|https://aamacau.com/?p=43347

早前的「買Like」事件引起坊間一片嘩然,不少質疑政府扶持文創的資助究竟有否用到實處。事實上,自文創基金成立以來,每年批出的資助高逾1億。申請機構確需向基金遞交報告,有關報告卻未有向公眾公開。文⋯

Yolanda 不想花精神去申請資助,要做很多零碎工作才能維持生活。
文創外一章:藝文工作者不靠資助生存,可能嗎? 2017年11月18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3346

長期以來,澳門的藝文工作者,尤其純做創作的話,根本難以生存,因為一些文化項目在市場上是弱勢,如劇場很難靠售票來生存,寫作人也很難靠稿費和出版來生存,這些從事無法產生足夠收入行業的創作人,目前除了⋯

澳門設計中心「五年發展計劃」於2014年獲文創基金項目補貼7百萬,2017年獲批9百萬,即兩次共獲批逾1600萬。
設計中心:沒可能回本 在做政府沒做的事 2017年11月13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3230

根據其網站介紹,澳門設計中心是本澳首個推動設計發展的綜合服務平台。由具30年歷史的澳門設計師協會於2012年起籌劃組成。其「五年發展計劃」於2014年獲文創基金項目補貼7百萬,2017年獲批9百⋯

城市的裝飾需要想像力,中秋放「燈籠」、新年放「恭喜」,能否在傳統中突破不一樣?
關於城市美學:那天我在議事亭前地,看到一個我不想認識的城市 2017年10月10日|文: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42550

每到節日,就要忍受大量劣質的人造景色。 每次面對這個城市的美感,供我仰望的事都讓人敢到無力,這個在空間中發生的事,總隔着不同的碰撞,失序。「真的討厭死了」,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說。而⋯

至於牛房的觀眾群,四位都表示,一般看項目類型,表演藝術會有其粉絲團,視覺藝術也會有自己固定的支持者,偶然社區展或某些題材的展覽會吸引到新觀眾,最受歡迎定必是兒童展無疑。
牛房有定位?──專訪牛房倉庫四員工 2017年09月29日|文:庖丁|https://aamacau.com/?p=42327

「最捨不得應該是我的工作桌,在這裏遇上不同的人。」「這裏的廁所,當年那天我知道自己留班,飲了酒整爛的。」「最鐘意自由的工作環境。」「覺得少了個地方睇新嘢。」四個前線職員七嘴八舌地說起最喜歡牛房的⋯

Cora 在最後一次的「牛房講場」中任其中一場的主持。(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施援程:在空間的需要之前,首先是優質的藝術 2017年09月29日|文:黑黑(文、訪問)|https://aamacau.com/?p=42331

去年十一月本刊曾與牛房倉庫主要活動執行人施援程進行訪問,當時她首次透露牛房倉庫將於2017年被文化局收回進行裝修重整,原藝團將徹出的消息,但牛房一直對此都是靜悄悄,直到今年九月,「告別」的消息終⋯

大家一直在說的「自由」大概就是如此:一個學習、思考、創作無拘束地進行的氛圍,讓歷史、自然與生命,相互交織共生的地方。(2002年駐場藝術家黃仁逵的繪畫工作坊,逢周六下午,婆仔屋大樹下進行,持續一年。)
歷史小檔案:從婆仔屋到牛房 2017年09月29日|文:牛房倉庫(資料提供)/整理:黑黑|https://aamacau.com/?p=42330

2001年初婆仔屋這座回歸後被廢棄的老人院被「拍板」的負責人朱佑人發現,並帶領一眾藝術工作者首次踏足,眾人對此地皆驚為天人。 同年3月,澳門藝術節期間,由「拍板」所策劃的錄像項目《看得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