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亦是為勞動階層爭取權益的歷史而設的紀念日,在澳門是強制假期外,更是呼籲人們關注自身的勞動價值、檢視本澳勞動權益以及福利的好時機。疫後復常逾一年多,究竟本澳打工仔的勞動狀況是⋯
疫後復常一年多,本地居民失業率從高峰期的5.5%回落至近期的2.7%,這是否意味著勞動市場的一切問題已迎刃而解?還是有更多深層次的矛盾尚待解決?四位曾在或正在澳門工作的本地及外地僱員將分享其打工⋯
分別在澳及內地就讀的大學生胡逸田、廖浩翰,對職涯各有看法,也可從中看出澳門新一代學生求職趨勢。在澳就讀心理系的胡逸田希望日後可在澳門穩定發展事業,而在北京就讀資訊科系的廖浩翰,則看好內地市場為自⋯
現年四十三歲的阿雄(化名)是一名自僱人士,惟目前場所未能如常營業,收入極不穩定。雖經已從一戶通寄出數十份履歷找工作,但暫時連面試機會都未有。正在大學讀社工夜間學位課程的他,曾是一名出街都袋著十多⋯
從由去年(二〇二三)七月一日起《人才引進制度》生效,至今第一輪申請來澳人才的審批進程正如火如荼,當局表示,第二輪申請即將在年中落實。從人才發展委員會(下稱人才委)網頁公佈之第二輪申請建議修改內容⋯
澳門有關外僱輸入的規定最早見於第12/GM/88號批示和第49/GM/88號批示。但早於一九八八年本澳就已有「合同勞工」的輸入。一九八四年,為解決勞工不足的問題,澳葡當局決定有限度批准內地的勞工⋯
各地求才若渴,澳門亦不例外。目前特區政府正計劃展開第二階段《人才引進計劃》,預計首階段超過四百宗申請將獲納入建議引進人才名單。雖然政府不斷地強調人才引進的宏旨是促進本澳產業多元發展,但到底該規劃⋯
本澳雖小,最新官方數據顯示本澳今年首季就業人口為37.11萬人,其中期末的外僱人數為179,469人。然而,保障就業人口權益,尤其本地人的發展空間,必為本澳社會的重要議題。已任議員逾十年、工聯副⋯
《起初他們⋯⋯》(英語:First they came …)是德國信義宗牧師馬丁.尼莫拉於1946年二戰後以德文寫成的一篇懺悔詩,其翻譯如下: 「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 我⋯
近年治安當局以各種理由限制示威集會,早前更聲稱外僱無集會示威權,引起社會爭議,隨後有本澳居民向治安警書面預告,將集會聲援緬甸的民主抗爭,但亦在當局「建議」下取消。社運人士周庭希認為,事件反映⋯
繼2月有緬甸籍外僱擬舉行集會聲援緬甸民主抗爭,向治安警作書面預告時,被警方以「非澳門居民不具集會權及示威權」為由拒絕接納後,本澳居民吳少洪公開表示,原計劃3月10日於三盞燈集會聲援緬甸的民主抗爭⋯
究竟非澳門居民在澳門是否享有集會權及示威權?自事件爆出後,坊間一輪熱議,政府與法律、社會意見各有看法,部分如下1: 治安警察局: 根據《澳門基本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境內的澳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