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劇場
場地故事 也是劇團故事 大鳥:我們這輩欠年輕人一個場地 2019年12月2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7845

曉角劇團於今年12月慶祝其空間「曉角實驗室」創立20周年。你最喜歡這地方甚麼?「這裡工作之餘有一種……生活感。」曉角成員楊彬說,「它不只是用來上班,這場地不斷是有一個show開始,完,開始,完⋯

2019-12-20 藝文20年專題報道
由雙姝裂變之不確定——《雙姝怨》觀後 2019年10月16日|文:何志峰|https://aamacau.com/?p=56648

台灣劇場導演王墨林(下稱大墨)的《雙姝怨》,不是可以從主結構來說明一個故事從而獲得主旨。而是從幾個角度切入,這幾個角度乍看之下看似互不相干,其實是互相牽扯依靠,缺一不可,應該不只是牽連,而是像傳⋯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生命的故事:演化》
關於生物史、物種大滅絕的讀書筆記 2019年05月25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53862

「如果人類的發展軌跡有危險,與其說是危及我們本身物種的生存,不如說是實現了生物演化的最大諷刺:在人類心智達到自我了解的那一瞬間,生命最美妙的傑作已註定毀滅。」——威爾森(E. O. Wils⋯

073 紀律鬆懈 禮崩樂壞紙本月刊
莫兆忠
居民變遊客 重啟我城想像──《咖喱骨遊記》 2019年05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3861

「據說,在矮人國裡,每隔三個月就要更新一次地圖;這裏除了街道就是博物館,甚至連街道都成為了打卡聖地;這裡沒有遺物只有文物,沒有死亡只有活化。」這是藝術場刊對藝團「足跡」今年的演出《咖喱骨遊記⋯

073 紀律鬆懈 禮崩樂壞紙本月刊
土生土語話劇編導飛文基(Miguel de Senna Fernandes)。
笑聲背後 深思當下——土生土語話劇的澳門故事 2019年05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3860

政府曾揚言離島醫院可於2019年落成,到現在則完工無期。但在2019年的土生土語話劇中,「路氹醫院」已經落成了,還將發生一齣父女相認的故事《護爸使者》。劇情講述女主角Emilia 初到澳門,在新⋯

073 紀律鬆懈 禮崩樂壞紙本月刊
導演李銳俊(右)及錄像創作李卓媚。
即使不在 我仍記得──車衣女工的平凡故事 2019年05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3859

「如果沒有記錄下來,那些曾經以為隨意可見的日常風景,同樣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我們甚至可能連嘆口氣的機會也沒有……」 這是摘自今年藝術節《離下班還早——車衣記》在Facebook專頁的「導演的話⋯

073 紀律鬆懈 禮崩樂壞紙本月刊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都市更新還在等?——《牡丹.吉祥》 2019年05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3858

藝術節本地作品《牡丹.吉祥》曾於2014年公演。演出以祐漢的兩棟舊唐樓「牡丹樓」和「吉祥樓」命名,從社區發展的脈絡出發,訴說澳門自1970年代起年青人的思想以及生活變化,探討澳門歷史的變遷。⋯

073 紀律鬆懈 禮崩樂壞紙本月刊
琵琶音樂家鍾玉鳳(右)與劇場工作者鄭尹真共同對談。
遊與藝——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 2019年01月26日|文:論盡藝文|https://aamacau.com/?p=51856

本文節錄自2018年5月18日於台北思劇場,由大大樹音樂圖像舉辦「遊與藝——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座談,邀請到琵琶音樂家鍾玉鳳與劇場工作者鄭尹真共同對談,分享各自從傳統音樂與南管戲曲的養成背景⋯

069 家暴╱傷人紙本月刊
「遊與藝—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對談記錄 (下) 2018年10月18日|文:鄭尹真、鍾玉鳯、鍾適芳|https://aamacau.com/?p=49535

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 尹真:接下來講傳統轉譯,在傳統跨界的轉譯,從源頭到重新出來的作品中間,走過了什麼樣的路,玉鳳比我一定更常遇到這種當代(轉譯)的邀約,我自己在面對這種邀約的時候心中很多困惑⋯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曾經在澳門盛極一時的造船業,如今幾乎是銷聲匿跡,我們這一代對造船這個行業幾乎不怎麼瞭解和關心,直到路環荔枝碗船廠面臨大規模清拆時,造船業才再次引起我們的關注。
《匠木浮城》 ──夕陽過後,必是嶄新的未來 2018年05月8日|文:馬凝希、鄭芷茵|學生投稿|https://aamacau.com/?p=46452

大部分人對澳門的印象大抵屈指可數,好比大三巴丶新馬路丶觀光塔和到處林立的賭場,你我對澳門的印象是否又僅僅只有剩餘這些?或許有沒有人曾經想過在燈紅酒綠的背後,是一條小漁村,當時大家都是靠著捕魚養家⋯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最低維生指數調整後最低維生指數2016年1月1日生效(澳門幣)
外表風光,內裡風乾──你很難想像的劇場低限生存 2018年05月1日|文:青豆|https://aamacau.com/?p=46314

根據澳門特區政府2018年施政報告,目前最低維生指數是4,050元/月(圖)。這個被評為低估現存生活壓力的偏低指數,在這次所探討的劇場行業中,徘徊於此而生存著的絕不只這三位受訪者,距離統計局所公⋯

060 逐鹿擺華巷紙本月刊
做劇場是辛苦的,尤其後台。很多時是體力工作,搬搬抬抬,爬高爬低,而且工作時間很長。
山蕉與阿全:劇場是用熱血與汗水撐起來的 2018年05月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6312

認識山蕉已有一段時間,他曾是牛房的技術人員,總在大小場合見到他的身影。牛房結束後,他成為劇場的自由工作者,專職後台工作,至今約一年。他形容自己仍是半學習階段,因為展覽與劇場是不同的技術面向,目前⋯

060 逐鹿擺華巷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