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
「複象」還是「複製品」?——談卓劇場《平行異數》 2020年07月27日|文:瑞菲|https://aamacau.com/?p=63105

是基因決定一個人的性格還是後天培養影響?這一直都是個熱門的科學研究題目。複製基因這個技術,今時今日來說並不新鮮,但「複製人」這項研究一直因為社會倫理問題而被禁止,如果撇開倫理問題,這個話題還有什⋯

新型肺炎疫情橫行,政府宣佈藝文設施全部關閉,全澳停課,不少活動也被取消,就連藝術節也要推遲到明年舉行。
政府究竟如何看藝文工作?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60572

新型肺炎疫情橫行,政府宣佈藝文設施全部關閉,全澳停課,不少活動也被取消,就連藝術節也要推遲到明年舉行。劇場界受疫情打擊,一直隱而未發的弊病也一下子浮現。 「新一屆政府究竟怎看我們?」、「這政府重⋯

《明年此時》的監製楊彬。
當演出取消⋯⋯ 憑單據報銷 不能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60571

疫情之下,劇場界多個演出均告取消。曉角話劇研進社的《明年此時》亦是其中之一。票房收入付諸流水,劇團還要支付一筆額外支出,例如退票的手續費。雖然文化局於二月中表示,團體可在遞交報告時註明受疫情影響⋯

新型肺炎疫情橫行,今年澳門藝術節尚未宣傳就已告取消。圖為去年第30屆藝術節宣傳海報。
連藝術節也取消了 ——劇團沒收入 前期人工怎麼辦? (上)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60577

新型肺炎疫情橫行,繼一至三月多個演出及活動取消/延期後,就連今年澳門藝術節亦告取消,部分演出延至2021年舉行,劇場工作者於是失去今年四及五月的主要工作機會及收入來源。石頭公社也是有份參與今年藝⋯

近年有跟社福團體合作的「石頭公社」。
巡演/工作坊也取消了 ——劇團人工怎麼辦嗎? (下)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60607

劇團的收入除了受文化局資助的年度計劃項目,也來自與其他機構文作的項目,例如與不同政府部門合作的學校巡演、與社福機構合辦工作坊等,也會自己舉辦一些活動,或者到外地演出等等。但因應疫情全球擴散,這些⋯

疫情殺到,所有場地閉館、學校停課。
文化局:將為藝團提供場地支援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60582

對於藝文界現時的困境,政府曾表示在支持本地藝文展演方面,會貫徹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措施,文化局將待疫情趨於平緩後,為本地從事藝文演出及節目製作的團隊和藝文工作者創設條件,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從而活⋯

澳門的劇團,不少是由業餘開始,因為教育而萌芽成長。
劇團與freelancers,是怎樣的存在? 2020年04月10日|文:晨曦|https://aamacau.com/?p=60581

不諱言,澳門的劇場發展是由這界別的自由工作者撐起的。一台戲,台前幕後,由導演、演員、設計、燈光、技術、監製等等,牽涉的人手不少,而當在澳門的生態之下劇團大多是小型甚至微型的時候,不少的劇場從業員⋯

疫情殺到,所有場地閉館、學校停課。
轉載:重檢文化政策體質,提升劇場免疫力 2020年04月10日|文:澳門劇場文化學會|https://aamacau.com/?p=60579

— 對文化局疫情工作部署 之回應及建議 新型冠狀病毒從年初爆發至今已造成了全球性影響,劇場藝術有集體工作、現場觀賞、群集觀眾的特性,隨著場館關閉、學校停課,全澳劇場活動停頓,大批劇團及劇場工作者⋯

場地故事 也是劇團故事 大鳥:我們這輩欠年輕人一個場地 2019年12月2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7845

曉角劇團於今年12月慶祝其空間「曉角實驗室」創立20周年。你最喜歡這地方甚麼?「這裡工作之餘有一種……生活感。」曉角成員楊彬說,「它不只是用來上班,這場地不斷是有一個show開始,完,開始,完⋯

由雙姝裂變之不確定——《雙姝怨》觀後 2019年10月16日|文:何志峰|https://aamacau.com/?p=56648

台灣劇場導演王墨林(下稱大墨)的《雙姝怨》,不是可以從主結構來說明一個故事從而獲得主旨。而是從幾個角度切入,這幾個角度乍看之下看似互不相干,其實是互相牽扯依靠,缺一不可,應該不只是牽連,而是像傳⋯

《生命的故事:演化》
關於生物史、物種大滅絕的讀書筆記 2019年05月25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53862

「如果人類的發展軌跡有危險,與其說是危及我們本身物種的生存,不如說是實現了生物演化的最大諷刺:在人類心智達到自我了解的那一瞬間,生命最美妙的傑作已註定毀滅。」——威爾森(E. O. Wils⋯

莫兆忠
居民變遊客 重啟我城想像──《咖喱骨遊記》 2019年05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3861

「據說,在矮人國裡,每隔三個月就要更新一次地圖;這裏除了街道就是博物館,甚至連街道都成為了打卡聖地;這裡沒有遺物只有文物,沒有死亡只有活化。」這是藝術場刊對藝團「足跡」今年的演出《咖喱骨遊記⋯

土生土語話劇編導飛文基(Miguel de Senna Fernandes)。
笑聲背後 深思當下——土生土語話劇的澳門故事 2019年05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3860

政府曾揚言離島醫院可於2019年落成,到現在則完工無期。但在2019年的土生土語話劇中,「路氹醫院」已經落成了,還將發生一齣父女相認的故事《護爸使者》。劇情講述女主角Emilia 初到澳門,在新⋯

導演李銳俊(右)及錄像創作李卓媚。
即使不在 我仍記得──車衣女工的平凡故事 2019年05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3859

「如果沒有記錄下來,那些曾經以為隨意可見的日常風景,同樣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我們甚至可能連嘆口氣的機會也沒有……」 這是摘自今年藝術節《離下班還早——車衣記》在Facebook專頁的「導演的話⋯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都市更新還在等?——《牡丹.吉祥》 2019年05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3858

藝術節本地作品《牡丹.吉祥》曾於2014年公演。演出以祐漢的兩棟舊唐樓「牡丹樓」和「吉祥樓」命名,從社區發展的脈絡出發,訴說澳門自1970年代起年青人的思想以及生活變化,探討澳門歷史的變遷。⋯

琵琶音樂家鍾玉鳳(右)與劇場工作者鄭尹真共同對談。
遊與藝——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 2019年01月26日|文:論盡藝文|https://aamacau.com/?p=51856

本文節錄自2018年5月18日於台北思劇場,由大大樹音樂圖像舉辦「遊與藝——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座談,邀請到琵琶音樂家鍾玉鳳與劇場工作者鄭尹真共同對談,分享各自從傳統音樂與南管戲曲的養成背景⋯

「遊與藝—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對談記錄 (下) 2018年10月18日|文:鄭尹真、鍾玉鳯、鍾適芳|https://aamacau.com/?p=49535

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 尹真:接下來講傳統轉譯,在傳統跨界的轉譯,從源頭到重新出來的作品中間,走過了什麼樣的路,玉鳳比我一定更常遇到這種當代(轉譯)的邀約,我自己在面對這種邀約的時候心中很多困惑⋯

曾經在澳門盛極一時的造船業,如今幾乎是銷聲匿跡,我們這一代對造船這個行業幾乎不怎麼瞭解和關心,直到路環荔枝碗船廠面臨大規模清拆時,造船業才再次引起我們的關注。
《匠木浮城》 ──夕陽過後,必是嶄新的未來 2018年05月8日|文:馬凝希、鄭芷茵|學生投稿|https://aamacau.com/?p=46452

大部分人對澳門的印象大抵屈指可數,好比大三巴丶新馬路丶觀光塔和到處林立的賭場,你我對澳門的印象是否又僅僅只有剩餘這些?或許有沒有人曾經想過在燈紅酒綠的背後,是一條小漁村,當時大家都是靠著捕魚養家⋯

最低維生指數調整後最低維生指數2016年1月1日生效(澳門幣)
外表風光,內裡風乾──你很難想像的劇場低限生存 2018年05月1日|文:青豆|https://aamacau.com/?p=46314

根據澳門特區政府2018年施政報告,目前最低維生指數是4,050元/月(圖)。這個被評為低估現存生活壓力的偏低指數,在這次所探討的劇場行業中,徘徊於此而生存著的絕不只這三位受訪者,距離統計局所公⋯

做劇場是辛苦的,尤其後台。很多時是體力工作,搬搬抬抬,爬高爬低,而且工作時間很長。
山蕉與阿全:劇場是用熱血與汗水撐起來的 2018年05月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6312

認識山蕉已有一段時間,他曾是牛房的技術人員,總在大小場合見到他的身影。牛房結束後,他成為劇場的自由工作者,專職後台工作,至今約一年。他形容自己仍是半學習階段,因為展覽與劇場是不同的技術面向,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