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嗰班簡直係暴民嚟㗎,霸住條街,阻住我返工!」 「有書唔讀剩係識得霸住條街,正一垃圾廢青!」 「肯定收咗美國佬錢啦,如果唔係點會無端白事瞓街,正一賣國賊!」 「成班廢青冇腦㗎,比啲政黨利用咗都唔⋯
時事評論員蔡梓瑜認為,聖若瑟大學因有教師評論政治而作出辭退的決定,「就等同於一個歷史老師,嚴禁教六四。」校方在今次事件的取態喪失了大學從古至今的職能──即代表社會良知。「社會良知需要言論自由來表⋯
有澳大學者因參與社會活動後,疑被校方「秋後算帳」,對其提出紀律程序。近日社會又有傳至少6名經常接受傳媒訪問,批評政府的學者被校方以不同方式打壓及處分,警告等,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網上組織「澳門良⋯
澳門,一個我只去過兩次的地方。 自然關於賭場的記憶也有兩次,一次很愉快,一次很惱怒。 之所以惱怒,自然是因為年齡不到21而被拒之門外,而第一次進賭場的時候,澳門還是18歲為準的,有了第一次自由進⋯
我是一個澳門出生,在台灣的時間已經和澳門生活的時間打平的人。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時候,尤其是最近,不時聽到來自中港澳青年們的支持聲,我必須說心情是很複雜的。究竟不如現階段的台灣,不需要為經濟煩憂⋯
觀鳥人士「小喬媽媽」說,路氹候鳥日漸減少,從前可拍攝到數十種鳥類,今日只能見到幾種;過往舒適悠閒小城生活,十多年間,已變成五光十色、人流擁擠、居民怨言四起的國際都會。她不禁慨嘆「見到澳門環境變成⋯
關注環境議題的青年馬留,早在十年前就已經發覺九澳有問題:「當時是去鮑思高青年參加歷奇訓練,那裡的塵埃、空氣已經不是想像的好,周圍的枱椅也很容易鋪滿塵。」 以後差不多每年暑假,他都會重返那裡,也目⋯
建築師樊飛豪(Francisco Pinheiro)接受《論盡媒體》採訪時,他這樣總結路環的歷史:「回顧過去,路環一直是被視為一個漁村、一個安靜的地方:在十九世紀末是一個漁村,在石排灣、荔枝碗有⋯
一個社會越是公義不彰,越是官商勾結,新聞自由越是脆弱,越需要全民守護。筆者的記者生命由2009年開始,此前的澳門新聞自由狀況,未經嚴謹考證,實在不能述說。然而,入行以後,曾見證多次守護新聞自由的⋯
新聞自由議題,近期成為港澳兩地的城中熱話,鄰埠有換編輯、拒發牌、抽廣告、斬六刀;本地則有澳廣視高層「被辭職」,新聞部員工踢爆「自我審查」。雖然政府及澳廣視高層一再重申尊重新聞自由,從無干預澳廣視⋯
程翔:港澳傳媒要攜手合作 抵制打壓新聞自由 香港資深傳媒人程翔指出,澳門與香港唇齒相依,「我們都是面對同樣一個不尊重新聞自由的主權國家,所以港澳兩地的新聞工作者都要攜手合作,抵制打壓新聞自⋯
善豐小業主昨(6日)分別在高士德大馬路及關閘,向市民派發傳單及氣球,希望在「善豐花園事件」中,得到市民的支持。「善豐花園決策組」發言人鄒家祥說︰「市民今天如果支持我哋,等於將來幫自己間屋支持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