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井井三一繪本書店,顧名思義主打繪本銷售,但事實上,店內除繪本外仍販售許多設計書、藝術書及獨立小誌,全因背後有三位老闆靈活選書,其中兩位為媽媽林香君(大香)與林穎蔥(大蔥),還有設計師鄭志偉(⋯
二〇二〇年七月實施《港區國安法》之後,香港的獨立書店如雨後春筍,由原先十多間,增至二〇二三年的三十多間,差不多每個月也有書店開張,深水埗大南街至少有三間獨立書店。香港仍然翻書的書迷不多,真的可以⋯
小小書房立足台灣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一處街角,門口擺放著藤椅、植物和舊刊物供愛書人落腳。推開小小書房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當代文史哲、社科、藝術類等書目。從二〇〇六年創立至今,小小書房經歷三⋯
如果在大稻埕,一個人走進郭怡美書店,一回神便可能過了兩個小時。 台北大稻埕自十八世紀末,即為台灣的生活、貿易中心,主要街道迪化街上商行雲集。如今,歷史建築群雖經歷改建,仍保留著南北貨、中藥行等老⋯
「不是我不想留在澳門,是澳門不需要我。」 最近我們錄製了兩集訪談澳門青年的Podcast(播客)節目,詢問他╱她們對於澳門未來、大灣區發展與人生規劃的想法。最後在網上徵求了七位本地青年,年齡介乎⋯
儘管深深認為,在我居住的小島故事無可取代,但在邦咯島上,這些場景很難不產生疊影。就好像,我生活在後生仔都在的路環,船業盛況雖未盡理想,而聚落的每個人都盡心盡力在這條以海為業的生命線上,並以此光榮⋯
劍擊可說是近年新興的熱門體育項目。劍擊教練楊慕寰當年秉持初心到台灣學習,後再到上海進修,如今已是澳門「劍擊第一人」。他耐心一步步向澳門人推廣、宣傳他認為「最好的」體育項目──劍擊,也擔任教練,期⋯
問起別人「廣東話難唔難學?」多數都會回答,「真係好難。」與普通話四聲發音不同,廣東話有「九聲」,更有多種俚語。非中文使用者要學習簡易對話,至少也要一、兩年;若希望在澳順利生活、工作、與僱主溝通⋯
「我自己覺得,現在所謂活化其實不是在活化的,因為它只是借了那個場域去做一個活動,其實活動之後一切都是如常的。」說起近日博企和政府的舊區活化建議,藝團「零距離合作社」創團成員戴碧筠有這樣的感受。⋯
今年九月,六大博企先後公佈活化舊區的初步計劃,當中不乏提到要加入「文化」、「藝術」元素,政府亦提出要「加強文化資源轉化利用」。藝文項目製作人陳詩琪(CK)認為,當談到舊區活化,很多時都會想要注入⋯
「舟舢藝志」是一個扎根荔枝碗船廠片區的社區藝術計劃,重點之一是在荔枝碗重啟造船。負責人之一黃玉君介紹,計劃希望能復做真正的龍舟,而非只是模型,並在過程中有更多不同的藝術家參與,「無論你是影相、畫⋯
今年六月,本澳發生一單駭人聽聞的傷人案。一位女士曾在二〇一七年控前夫家暴,兩人亦於二〇二〇年四月離婚,惟在三年後的六月她在街上被前夫以鐵鎚重擊頭部,身負重傷。社工學者何穎賢就指出,一旦家暴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