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曾於 2010 年 8 月 27日開始到 2022 年 5 月27日在每周在《訊報》同步刊出,現為不定期專題。
特區政府於在七月就實施《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下稱《公約》)相關規定的第二次報告接受了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下稱委員會)的審議。雙方進行為期三天共六小時的會議,委員會近日就報告發表結論性⋯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下稱委員會)一連三日舉行會議,曾經身處日內瓦現場的澳門研究小組召集人周庭希以「踩晒地雷都唔知」來形容澳門官員於會上的表現,「(官員)自己不覺,但其實是出醜國際,不是他們只用⋯
特區政府現時在各領域的政策上的做法,到底是否符合國際標準及價值?在為期三日的會議上,不少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委員都表達了其關注,議題包括移民工人權利、《工會法》及反歧視法立法、不同性傾向及L⋯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下稱:委員會)於7月13日至15日,在日內瓦審議澳門特區就實施《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下稱《公約》)相關規定的第二次報告。近年,立法會選管會取消21名立法會參選人候⋯
本澳今輪疫情爆發至今出現逾1,700宗陽性個案,傳播鏈於社區四散,即使現時處於「相對靜止」期,但仍有不少僱員的工作環境曝露在風險之中或須在閉環內工作。 對於在工作期間受到感染的僱員,他們可根據⋯
去年9月的一波疫情中有多名隔離酒店的外僱保安感染新冠毒病,而最近的一輪的疫情亦不少前線包括醫護人員、消防及警察等感染。早於一年前,國際勞工組織(下稱勞工組織)已向各國及地區呼籲關注僱員工作時感染⋯
今波疫情由六月十八日起至七月十二日累計逾千六例陽性個案,其中有不少為前線人員。疫情嚴峻,伴隨而來便是感染風險高、工作場所亦有機率出現感染個案。同時,不少僱員亦有機會在一個因防疫而閉環的場所中工作⋯
根據環保局六月發表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〇二一(下稱:《報告》)顯示,本澳的耗電量在二〇二一年再次破紀錄上升,並已超過二〇一九年。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表示,去年本澳耗電量比遊客最多的二〇一九⋯
環境保護局於今年六月發表《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〇二一(下稱:《報告》),冀讓居民了解澳門的環境狀況和變化趨勢,推動社會關注及參與環保工作,以推動澳門的綠色低碳轉型及持續提升澳門的環境質量。 根據⋯
今輪疫情自上月18日爆發至今(3),本媒收到不少市民反映,不同群體面對的種種「疫境」,尤其從媽媽、孕婦及醫護前線申訴看來,由防疫措施造成生活上困難或感染風險,市民似乎只能自求多福。 嬰幼童被處於⋯
自6月18日本澳發現今年首宗本土新冠確診,至今(2)日特區政府幾乎用儘全力對抗是次疫情的爆發,三次啟動全民核檢,又派發多個抗原檢測包,惟仍未達成政府「清零」的願望。 被撩前先自隊 當局在6月⋯
澳門新一輪爆疫已持續近兩星期,在特區政府堅持「動態清零」,緊隨國家政策的情況,社會運作近乎停擺,到底澳門何時才能完成「清零」目標?前立法議員區錦新表示,以特區政府現時抗疫的「幾度板斧」,再加上官⋯
疫情持續兩年多,有關防疫政策取向——是否繼續「動態清零」或走向「與病毒共存」,在本地的公共空間一直未曾出現過熱烈的討論。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認為,「清零」或「共存」係絕對值得討論、思辨的議題⋯
二十年前,難以想像如日中天,且數量「多過米舖」的賭場會在「一國兩制得到舉世公認的成功,社會經濟實踐行穩致遠」的今天陸續結業。繼多個大型獨立衛星場選擇「交還」賭臺,無奈退場後,再有更多知名衛星場宣⋯
因應近日本澳再度面臨疫情,特區政府已進行兩次全民核酸檢測,並「好大機會」會再接再厲,直至「社會面清零」。時事評論員蘇文欣表示,兩次的全民核檢顯示出特區仍與中央「動態清零」政策的一致性。雖然政府對⋯
新一波疫情來勢洶洶,短期內已進行了兩次全民核檢及一次全民快篩。部分市民在一星期內或已做了四次檢測,市民雖極力配合,但莫不感困擾、疲倦。事實上,社會一直有意見認為,不少國家以及地區已選擇與肺炎毒病⋯
本澳新一輪疫情於6月18日再爆發,截至24日,陽性的個案數字已達170例,而病毒源頭當局仍在調查中。在今波的疫情中,特區政府一周內完成兩次全民核檢、重點區域人士以及重點人群重覆檢測一次。同時,當⋯
加思欄馬路一個與在建傳染病大樓及法定文物城牆遺跡毗鄰的地盤,於6月9日發生山泥傾瀉,導致城牆遺跡出現局部倒塌,並波及周邊大廈低層住戶及停車場,嘉安閣有住戶的外牆被衝毀,頓時有家歸不⋯
被列入本澳文化遺產的加思欄古城牆倒塌事故,事件發生超過一星期,目前尚未官員被問責,工務局的事故報告仍未推出,當局已率先「自毀城牆」。時事評論員黃東表示,目前澳門十七世紀的文物已所餘無幾,加思欄古⋯
本月九日約晚上七時,近加思欄馬路、夾於建傳染病大樓及私人地盤之間一斜坡發生山泥傾瀉,山泥湧入一旁的嘉安閣,其大廈停車場及兩個低層單位的牆壁更被強勁大石沙泥衝破,而加思欄古城牆亦因是次山泥傾瀉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