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昨日(4月27日)下午的瓢潑大雨中,正是澳門首次參加「城市自然挑戰賽2019」(City Nature Challenge 2019)的開幕禮。在澳門大學劉少榮樓的大堂,一個以本澳的動物為主角的⋯
「媽,你叫我找的那個資料夾,我找到了。」 「你還真的找到,他的東西都亂放,和你一樣,但都肯定在箱子裏,不會丟的。翻翻看,有幾篇是雜誌上刊的,十幾年前我就標了籤,希望你回來看到。……你看完便來山頂⋯
日期:2018年10月20日 地點:海事工房2號 會談人:Piche Klunchun、何雅詩 點象藝術協會的「跨域傳藝」計劃自2015年開始策劃,2016年開始每年舉辦,引介澳門較少關注的藝術⋯
馬些路記得父親給他們看卡夫卡的《變形記》,當年他10歲,弟弟5歲。當日馬些路跟弟弟講故事,主人公葛雷戈變成了一隻大蟲,被葛雷戈父親拿蘋果亂砸。弟弟聽了笑到在地上打滾,「家裏的蟲最多是蟑螂,丟蘋果⋯
和八歲兒子的相處,讓我感覺自己是個永遠無法了解雄性動物的母親。例如在澳門文學節,一起觀賞Rolling Puppet 滾動傀儡另類劇場改編魯迅作品的戲劇《藥》,他關心裡頭出現或未曾出現的父親,更⋯
「每天,打開家門踏出去,便是神奇旅行的開始;我最喜歡走路,世界很遼闊,但沒有兩隻腳到不了的地方。」-荒井老師是這樣定義「旅行」。他真是既浪漫又對生活充滿好奇心的少女大叔,和他的作品一樣。 繪畫工⋯
馬些路在他的舊家,那是小時候長大的家,斗室裏滿滿是封了塵的書和紙,翻來翻去。書的分類總是無序無類,紙張也是一疊一疊,每張上下文都不能相通的。他在這些書堆裏找了大半天了。 電話響起。 「馬些路,你⋯
第一次走進盧家大屋,被裡面的狹窄和擁擠嚇到了,長者們列隊在兩旁,有的拿著體溫計,有的拍手歡迎,還有的拿著各種舊式玩具邀請眾人參加……天井的陽光懶洋洋地照射下來,配上這個喧鬧擁擠的環境,有一種時空⋯
2月23日一整天陰雨綿綿,但「澳門不是垃圾站」的回收活動如期進行,發起者Angus説第一次活動無論如何要按時進行,以免市民失望。活動在氹仔花城公園邊的一條人行道上,陸續有市民帶自己平日積累的塑膠⋯
Joein:怎麼會是《新喜劇之王》 Joein:哈哈哈 Luciano:我先問,過年咁多出戲,或者,你一有時間就看演出或電影,為何過年間會是《新喜劇之王》? Joein:聽到評論好壞參半,就想看⋯
在新年長假期,我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旅行了一趟。 由家門開始算起,大約十五分鐘就可以走到市中心,然後到達那片所有本地人都會面有難色地搖頭的地方,也是所謂古蹟臨立的老城馬路,塞滿車水馬龍的觀光人流,無⋯
「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註1)(以下以「藝穗節」簡稱)經已圓滿落幕,一連十七日十八個節目在澳門這個小城的各個場地演出成功。觀眾對今屆「藝穗節」的反應不俗,當中不少人首次觀賞藝穗節的節目,就留⋯
由「浪風劇社」與葡萄牙「PIA藝術空間」攜手演出的《氧》,標榜「以非語言的方式,透過戲劇式肢體,配合新馬戲團式的高蹺素材,帶領觀眾體驗環境劇場的獨有魅力」。劇組分別選擇了媽閣廟前地和綠楊花園休憩⋯
有幸再到印度出席學術會議並特意去前英屬印度時期的首都(capital)加爾各答(Kolkata,舊稱Calcutta)遊歷數天。曾經作為英國殖民時期的首都讓加爾各答擁有大量殖民地色彩建築和事物⋯
馬上就到過年時節,戀愛電影館選了紀錄片《四個春天》來作賀年影片,最近這部影片很受人談論,大多在說導演如何使用了很少的錢卻拍出了得奬之作,但看了影片後卻覺得,這是花了許多時間和無數生命歷練才能拍出⋯
從英國回來一個禮拜了,魂魄卻好像還未回來。學過大英帝國的歷史不少,踏上那個國土卻是第一次,冒著搭乘十幾小時飛機、經歷八小時時差的痛苦,就這樣降落在這個冬季黑暗的國家。每日下午四點就天黑,而英國的⋯
周末下午,筆者獨自一人到「文化中心小劇院」觀看「人力車之友」(Clube dos Amigos do Riquexó)的《神奇森林歷險記》,現場所見觀眾大多是家庭,甫坐下,左右兩邊皆是大拖細。開⋯
澳門的奇幻,在於有這樣的外地節。 澳門有好多「之都」、「盛事」,有武術、文化或是美食,總是目不睱觙,讓人記也不記不住。 就以這個星期為例,有藝穗節,有劇場搏劇場這一類的藝文表演。一整年排下來,過⋯
「因為不知道以後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去拍家人。」剛於二O一八年十二月獲《澳門影像新勢力》頒發「評審團特別獎」的新生代導演李卓媚,去年的作品《爺爺的老房子》和這次獲奬的《棉花》,都以家人為主題,問她背⋯
「取於自然、活於自然」是以往漁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在沒有合成物料的年代,所有工具材料皆取自天然環境。人類最早期的帆船是利用竹筏,豎立單一桅桿,用草紥成製帆具,然後揚帆出海。這種技術歷經數百年流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