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集會
Default Thumbnail
邁向公民社會的新里程 2014年6月6日|文:鏏而|https://aamacau.com/?p=8690

「公民社會指的是圍繞共同的利益、目的和價值上的非強制性的集體行為。公民社會是處於公與私之間的一個領域,為了社會特定需要、公眾利益而形成的組織。」Skelly(2010) 回歸後,政治格局的轉變⋯

2014-06-06 公民覺醒以後⋯⋯專題報道
工黨遞信促查有否學校政治審查遊行學生 2014年6月3日|文:貝琪|https://aamacau.com/?p=8640

工黨青年政策組今日下午到教育暨青年局遞信,批評有學校干預學生參與社會行動,並促請教青局立即介入調查,是否有學生因參與「反離補」遊行而被學校進行政治審查,並關注有關情況。 工黨青年政策組成員利建潤⋯

即時報道
發聲要趁早 這是你的權利與義務!──專訪網上組織「學‧問‧公民」 2014年5月30日|文:採訪、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8539

課堂沒有教導如何反抗不公義,走上街頭為自己發聲,便成為了重要的公民教育。「二萬人上街示威」,「七千人包圍立法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反離補,反特權」,要求特首崔世安撤回「高官離補」法案。今年五⋯

2014-05-29 公民覺醒──五.二五遊行餘思專題報道
從抗爭者到反抗者 2014年5月30日|文:陳偉智|https://aamacau.com/?p=8538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和政治,當中的主體是人。政治權力的支配和經濟成果的分配,假若長期掌握在少數權貴既得利益集團手裡,必然會出現不公不義的情況,積壓到一定程度,任何一個來自內部或外部的觸動,都會激⋯

2014-05-29 公民覺醒──五.二五遊行餘思專題報道
前線公務員心聲 2014年5月30日|文:K|https://aamacau.com/?p=8537

作為一名前線公務員,對於今次肥上瘦下的「離補」法案,我覺得十分之不合理,絕對不能接受,我身邊很多公務人員也有同感。首先,回歸以來,政府官員無論在住屋、交通、醫療方面,都未能做到市民滿意的成績,問⋯

2014-05-29 公民覺醒──五.二五遊行餘思專題報道
我第一次上街──5.25遊行感觸 2014年5月30日|文:文迪|https://aamacau.com/?p=8536

在這天陽光明媚的下午,塔石廣場上跟平日不一樣,人頭湧湧,就如同其他廣大市民一樣,猛烈的陽光正覆蓋著正待出發的我們。廣場上插滿一支支旗桿,旗桿上表達的正是這次遊行的訴求──「撤回惡法、反離補及反特⋯

2014-05-29 公民覺醒──五.二五遊行餘思專題報道
譚俊榮解畫:特首辦沒收緊市民遞信自由 2014年3月27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7385

市民或團體過往在政府總部後座門口請願遞信並沒有人數上限,但近期卻被規定只可五人遞信,還有昨日警方出動約五十人員對付一名市民遊行請願的做法,這被質疑政府是否以更嚴手法以採取收緊市民表達自由的舉措⋯

即時報道
五一青年疾呼:特首!你聽到嗎? 2013年5月10日|文:阮佩嫦/澳門青年動力監事長(編者按:筆者是二○一○年五一青年遊行發起人之一, 其後當選澳門「青年動力」首任會長,當時年僅19歲。)|https://aamacau.com/?p=3004

為人稱羨的經濟收益,蓋不住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二零一零年「銀河假招工」事件成為引爆點,促使一群澳門青年透過網絡組織起來,以「五一青年站出來」為主題,號召遊行,並提出「增經屋促就業」、「關注青年困⋯

2013-05-10 五一遊行 後繼何人?專題報道
今天他們領導遊行,來日會否是社會的領航人?
青年上街遊行只是虛火一陣? 2013年5月10日|文:未熄|https://aamacau.com/?p=3003

五月一日,青年人連續第四年上街遊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在報章、網絡上,都比往年出現了更多、更有深度的評論,實在令人欣喜。 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集中在青年和「他者」之間的關係。我們檢視青年人的口號⋯

2013-05-10 五一遊行 後繼何人?專題報道
在警察面前吃熱心市民贈送的漢堡包,構成了諷刺的畫面
一條短裙引起的風波 - 公共領域中的女性 2013年5月10日|文:李展鵬(文化評論人)|https://aamacau.com/?p=3002

某位男老師在網上批評社運女青年,激起千尺浪。對社會問題的討論,本來可以交鋒,但這位老師卻不時對準對方的衣著,說她「濕身」、「暴露」、穿「少布衫」。一身打扮、一條短裙引起的爭論,先在臉書被瘋傳,再⋯

2013-05-10 五一遊行 後繼何人?專題報道
警權成為示威新的焦點
【讀者來論】著衫無罪,抗議有理 2013年5月10日|文:蘇嘉豪/臺灣大學性別研究學院學生|https://aamacau.com/?p=3001

一場遊行、一位女性、一張照片、一段文字,引發本地網上激烈的性別議題討論,讓我們重新思考,該如何看待越來越多女性投身公共空間的現象。 在澳門,政府官員、立法議員或其他公眾人物,十居其八都是男性,在⋯

2013-05-10 五一遊行 後繼何人?藝文爛鬼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