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藝術
「澳門是甚麼?」——九十年代過渡期澳門的劇界思考 2019年12月2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7835

「澳門是甚麼?」到回歸二十年的今天,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澳門是「與別不同」,或「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或「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交流橋樑」;而為更多人而言,「澳門是甚麼?」的答案仍有無限可能,需要不斷探⋯

080 賀班子上場2019-12-20 藝文20年專題報道紙本月刊
什麼是Zine?有一說法是獨立出版或小規模印刷,不以盈利為目的,區別於主流傳媒或者書籍及雜誌,個人情感強烈、反抗主流文化或傳達某價值觀的無定向文化或藝術產物。
藝術困境:我們為了自己上街,你們為了自己而沉默。 2019年11月13日|文: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57122

「不好意思,反送中或其他政治議題都不能做。」我收到出版方這樣回覆我,然後我被他們 DQ (Disqualify)了。 大約四個月前,一個自詡為出版 Zine 的澳門藝術團體,邀請我做一本 Z⋯

半島裡外築城危言藝文爛鬼樓
文化局:民間表演藝術版權不屬文化局 不具條件歸檔紀錄 2019年09月28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6381

就關於澳門藝術作品存檔的情況,《論盡》曾向文化局查詢,局方表示,由本澳民間團體或個人自發主辦的表演藝術活動,由於其作品版權均不屬於文化局,故文化局不具備條件為該些作品進行有關歸檔紀錄。 文化局表⋯

078 總規何時來2019-09-27 澳門藝術發展 紀錄在哪裡?專題報道紙本月刊
澳門劇場的歷史 要如何書寫?如何呈現? 2019年09月28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6378

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於2018年曾舉辦以「歷史」為題的研討會,當中提到「書寫劇場的歷史」,也提到政府有舞蹈和戲劇年鑑、澳門基金會和《澳門日報》每兩年會出版一次《澳門演藝評論選》,一些藝團亦有為自己的⋯

078 總規何時來2019-09-27 澳門藝術發展 紀錄在哪裡?專題報道紙本月刊
舊場刊的意義 由你話事 ——訪「澳門劇場文件展」藝術家黃詠思 2019年09月28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6368

澳門劇場圖書室現正進行「澳門劇場文件展」。展場內,靜靜映入眼簾的是白色的牆、白色的桌子、還有上面一疊疊白色的文件夾和信封。逐個逐個翻開,發現裡面都是九十年代的劇場場刊。展覽介紹寫道:文件不會無故⋯

078 總規何時來2019-09-27 澳門藝術發展 紀錄在哪裡?Curtain Up!專題報道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黃玉君:資料缺失 就沒了話語權 2019年09月28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6361

「有時會想,有些事你一直不做,它就會沒有了,確實是影響了和其他地方的對話。」「我覺得任何一個地方,例如現在常說的大灣區,例如香港或台灣,他們都會有興趣去認識現時澳門劇場的一些資料,但如這方面缺失⋯

078 總規何時來2019-09-27 澳門藝術發展 紀錄在哪裡?專題報道紙本月刊
方言社亦設有「黑房」,可沖曬菲林相片。
攝影多彩 望眾聲交響──方言社 2019年08月23日|文:西門吹雪、路家|https://aamacau.com/?p=55749

「攝影無疑具有語言的特性/特質,但往往曖昧而不明,這又與一般語言結構有所不同。羅蘭巴特曾以俳句這種曖昧的日本文體來比喻攝影,而在我們看來,攝影可算是語言的一種變體,因此,方言社之名對應的我們對攝⋯

076 當賭場會移動紙本月刊
台灣行政院院會早前通過《文化基本法》草案,被稱為「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台灣文化基本法 有何可借鑑? 2019年02月16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2270

台灣行政院院會早前通過《文化基本法》草案,就連著名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也說:「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當中部分有關文化治理的條文,或許也值得澳門參考。 第十七條 文化治理:文化行政與中介組織⋯

070 迫爆紙本月刊
【來論】藝術教師招聘費時失事 文化發展應從根本做起 2019年01月22日|文:思明|https://aamacau.com/?p=51780

有關早前報導澳門演藝學院(下稱演藝)戲劇學校(下稱戲校)僅餘兩位老師授課,筆者作為戲校舊生,除了深感痛心外,更應讓公眾了解一個相對小型部門的事件,卻反映出整個政府嚴重的招聘制度繁複,落後等問題⋯

070 迫爆來論紙本月刊
演藝戲劇學校僅餘兩位老師 課程種類大減 文化局:爭取9月前完成招聘 2019年01月20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1746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早前表示:「我看到文化局的工作現在亦都是有條不紊。」又表示最新民調顯示,市民認同文化教育方面的表現。 不過,《論盡》發現,現時演藝學院戲劇學校只有兩位老師,開辦的科目也較以前⋯

070 迫爆即時報道紙本月刊
港台舊建築空間利用政策例子
僅可作「劇院」之實 不可有「劇院」之名? 2017年11月18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43396

到底還是土地問題。 《檢討行政條件制度》(第47/98/M號法令)諮詢文件一出,旋即引起藝文界激烈反應。明明整體條文朝放寬方向,但一條建議電影院及劇院「僅可在酒店場所及純商業樓宇經營」讓藝文界深⋯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他承認,政府要鼓勵藝術,同時要處理安全、噪音等問題,認為政府可考慮提供場地,例如市區內的歷史建築予小劇團進駐經營,團體每年則報告預算、節目營運、觀眾、傳媒及評論態度等,既可讓觀眾繼續接觸歷史建築,亦可解決藝團的場地需要。
何慶基:聽過最蠢的政策 2017年11月18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3395

「The most stupid policy I have ever come across.(這是我聽過最蠢的政策)。」這是文化學者何慶基看畢《檢討行政條件制度》諮詢文本中,有關影演、影院及⋯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