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二〇一一年的人口普查,路環區當時的人口僅有4200多人,然而,隨着大型公屋群及新樓盤落成,二〇二一年的初步人口普查顯示,路環的人口在這十年間已急增至3萬6千多人,升幅達7.54倍。但社區配套⋯
說起澳門的藝文場地,第一反應大約是澳門半島,例如文化中心、舊法院黑盒劇場、塔石藝文館、望廈山房等等。事實上,由於官方提供的場地集中在澳門,而氹仔和路環都相對缺乏展演空間,活動自然也都集中在澳門⋯
「零距離合作社」是現時以路環為基地的藝團之一,數年前遷入路環。但因為藝團自身的狀況,創團成員戴碧筠指,正考慮調整藝團的營運模式,包括是否繼續營運現時對外開放、可作展覽和排練的空間。雖然如此,她覺⋯
2021年12月,藝團「牛房倉庫」撤出望德堂區,暫停經營自己的藝術空間。這個前身為「婆仔屋藝術空間」的團體,自2002年成立以來一直努力經營空間,由婆仔屋開始,翌年轉到牛房倉庫,在那耕耘十四年後⋯
2022年初,位於連勝街「邊度有書」樓上的「澳門劇場圖書室」宣佈撤出。圖書室將連同這幢樓另一個藝團「足跡」一起,搬到一個住宅單位工作。圖書室的書架上,是滿滿的文學、表演藝術專書,乃至本地演出的相⋯
曉角劇團於今年12月慶祝其空間「曉角實驗室」創立20周年。你最喜歡這地方甚麼?「這裡工作之餘有一種……生活感。」曉角成員楊彬說,「它不只是用來上班,這場地不斷是有一個show開始,完,開始,完⋯
藝術團體「牛房倉庫」的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婆仔屋藝術空間」,2003年遷至市政牧場而易名為「牛房倉庫」,到2017年撤出之後移師至望德堂區的新展示場地「後牛房實驗場」。今年10月底至12月初⋯
「我們需要甚麼?不過是一個生存的空間,就是這麼簡單。不一定是工廈,不一定是很堂皇的劇院。」是次諮詢在藝文界引起軒然大波。獨立戲劇工作者曾韋迪表示,不是藝文界想要在工廈,而是無從選擇,希望政府制定⋯
「最捨不得應該是我的工作桌,在這裏遇上不同的人。」「這裏的廁所,當年那天我知道自己留班,飲了酒整爛的。」「最鐘意自由的工作環境。」「覺得少了個地方睇新嘢。」四個前線職員七嘴八舌地說起最喜歡牛房的⋯
去年十一月本刊曾與牛房倉庫主要活動執行人施援程進行訪問,當時她首次透露牛房倉庫將於2017年被文化局收回進行裝修重整,原藝團將徹出的消息,但牛房一直對此都是靜悄悄,直到今年九月,「告別」的消息終⋯
2001年初婆仔屋這座回歸後被廢棄的老人院被「拍板」的負責人朱佑人發現,並帶領一眾藝術工作者首次踏足,眾人對此地皆驚為天人。 同年3月,澳門藝術節期間,由「拍板」所策劃的錄像項目《看得見的城市⋯
這裡,是我的出發點 我第一次正式的個展──《我喜歡妳是寂靜的》多媒體插畫展便是在牛房倉庫舉行的,由Cora(施援程)為我策展。之後較多參與的是牛房一年一度的兒童展,今年也參與了牛房的最後一個社區⋯
牛房除了主要作為一個視覺藝術空間外,其實,這裡也是一個需求度很高的表演場地,由於本地表演空間的缺乏,尤其是具自由度、空間特色、同時亦具一定條件的表演場地更是極少,十多年以來,這裡進行過大大小小形⋯
「戲劇農莊」被迫遷、「自家劇場」結束、舊法院將要改建成新中央圖書館……澳門的表演劇場空間日漸減少,只剩下文化中心等少量地方,而當中不論設施或空間的狀態、分佈等都未能滿足澳門劇界發展及市民的文化需⋯
澳門的視覺藝術空間一直都很缺乏,官方場地除了回歸時啟用的藝術博物館和2003年啟用的塔石藝文館外,近年增加的就只有舊法院地面一層改為臨時展覽廳,使用率是十分高的。然後就要數到官辦民營的牛房倉庫了⋯
財團豪擲億元進駐關前街、俊秀里,打造時尚文創街,早陣子成為熱議的新聞。近半年集團旗下的「文創版圖」更進一步擴張至望德堂不起眼的小巷,似乎來勢洶洶,野心不少,55號一人有限公司市場策劃經理Tif笑⋯
沿著瘋堂斜巷緩步而上,在毗鄰望德聖母堂及一幢幢葡式建築的社區中尋幽探秘,會發現一些充滿藝術文化氣息的店舖和工作室已靜靜進駐。 八○後的Elva在這裡經營古著店已經一年,鍾愛有人情味的社區環境,望⋯
「瘋堂十號創意園」進駐望德堂已經有七個年頭,從當初摸住石頭過河,辦展覽、辦活動,凝聚本土藝術愛好者,到今日區內漸見規模,望德堂開始有番人氣,周末有固定的黃昏市集,附近沉寂多年的街巷慢慢有文化團體⋯